據生活在北京的老人說,以前在北京城內,只要稍稍踮一踮腳,就可以看見遠處的西山。是真是假,我並不知曉,但至少在十多年前我生活在北京時並非如此。曾經的天際輪廓線早已被人造水泥建築所取代,北京除了高樓還是高樓。曾經充滿了古韻、承傳著中華傳統文化的北京,如今已然近乎消失。台灣作家龍應台曾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叩訪北京後頗為惆悵:「新建築給我的整體印象是毫無個性、特色和美感,把古城溫馨、傳統的氛圍破壞了,使老北京蕩然無存。這些古蹟屬於整個中華民族,也屬於我。我有一種被剝奪的感覺。好像趁我不在的時候,有人把它毀掉了。」而毀掉這一切的正是憎惡中國文化的中共。
在國共內戰後期,駐守北平的國民黨將領傅作義在身為中共間諜的女兒的滲透下,也在出於保護北平文物古蹟的考慮下,放棄了抵抗,向中共「投誠」。古老的北京城被保護了下來。
然而,沒有遭到槍彈破壞的北京老城卻在和平時期徹底消失了。當年的北京市委書記彭真曾站在天安門城樓上對著名建築學家、北京市副市長梁思成說:「毛主席說,將來從這裡望過去,要看到處處都是煙囪!」梁思成大吃一驚,他表示,北京是古代文化建築集中的城市,不應該發展工業。最好像華盛頓那樣,成為政治文化中心。
1950年2月,對中共抱有幻想的梁思成與另一位城市規劃專家陳占祥共同撰寫了《關於中央人民政府中心區位置的建議》,後來人們簡稱它為《梁陳方案》。在這份長達數十頁的方案中,兩人詳盡地闡明了他們對於北京未來規劃的設想。他們建議完整保留老北京城。新的政府行政區,放在北京西郊月壇和公主墳之間建設。這樣的規劃布局,使古與今交相輝映,並為城市帶來更大的發展空間。但是新方案立刻被否定,毛澤東最後拍板說:北京拆牌樓,城門打洞也哭鼻子,這是政治問題!為了拆除古建築而哭泣的梁思成遂遭到了批判。
而同樣反對拆除老北京建築的梁思成的夫人林徽因則直接闖到彭真的辦公室,跟其爭辯起來。不懂建築也不懂美學的彭真只好抬出毛澤東:這是毛主席的指示,毛主席說城牆是封建象徵,是皇帝擋農民的。今天黨與人民心連心,不需要牆。林徽音只好退一步說,可以把它改建成環城公園,在城牆上栽花、種葡萄藤,再放上長椅,在各處修登城牆梯道,在交通要道開口通車,這樣,北京市民皆可在此休息娛樂,又可淡化「封建象徵」。但林徽因的建議也沒有被採納。
此後,為保存牌樓,痴心不改的梁思成再次給周恩來寫信,並以帝王廟前景德街牌樓為例,詳細描述了每逢夕陽西下,西山的峰巒透過牌樓和阜成門城樓所融匯而成的絕妙好景。然而,對於他的回答依舊是「拆」。梁思成的一系列保護古蹟的努力也為其在文革時期受到迫害埋下了伏筆。
在微弱的反對聲中,大規模拆除北京老城牆和老建築的運動開始了。北京原本有三重城牆:中央是宮城(紫禁城),第二層是皇城,第三層是京城——分為內城、外城(即南城)。裡應外合的三道城牆,如今只剩下了孤零零的紫禁城。最外層的京城就是在1949年後消失的。
1953年,左安門被毀;1954年,慶壽寺雙塔被毀;1956年,中華門被毀;1957年,永定門、廣渠門、廣安門、朝陽門被毀;1958年,右安門被毀;1965年至1969年,東直門、宣武門、崇文門、安定門、阜成門、西直門、元城牆被毀。東單和西單的牌樓也消失了蹤跡。迄今惟有正陽門、德勝門、鐘樓得以部分保存。北京老城變得面目皆非後,梁思成夫婦的淚流得更多了。
老城牆和牌樓被毀後,一幢幢新樓在北京老城內拔地而起。梁思成再次提出新建高樓,必須加蓋中國式「大屋頂」,他希望通過實現「中國建築的輪廓」,來保全老城的面貌。可是,1955年的一場「大討伐」讓梁思成病倒了,而與之相伴36年的知音林徽因也在這一年抑鬱而終。
梁思成曾在1957年寫了篇文章,他說拆了北京的城牆,拆了北京的城樓,就像挖他的肉,削他的皮,他說對古建築物這樣的一種粗暴無情,讓他無比的痛苦。但是此時的梁思成已無能為力,他所能做的,只有在每一個牌樓被拆時,趕到現場,看它最後一眼。
可惜,拆除老城牆和牌樓並沒有讓中共徹底止步。上個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後,北京加劇了對老城區的改造。最為明顯的是胡同的消失。據文獻記載,北京的胡同在清代發展到1800多條,民國時有1900多條。中共建政初期初統計有2550多條。1998年1月,地圖出版社曾調查出,北京城裡胡同還有990條。而到了世紀之交,平均每兩天就差不多有一條胡同在城市改造的過程中消失。
更為可悲的是,自開始大規模拆掉北京城牆那天起,又紅又專的專家們就開始給首都的建築風格進行定位。因為既不能對歐美建築風格全盤照抄,又不能一色的青磚灰瓦琉璃頂。可惜,幾十年來,爭來又爭去,浪費了無數人力物力,北京依然沒有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色調。
據說一位「老外」也曾毫不客氣地發表過一番「酷評」:「由於外國的侵略,如今圓明園一片廢墟。但是古老的北京城連同它的城牆、宮殿、寺廟、公園這些文明的象徵橫遭破壞,則要由中國人自己負責了。現在的北京,與其說是一座城市,毋寧說是街道、建築物和空地的堆砌……沿馬路走上幾個小時,竟然看不到一座前兩個世紀留下的古建築物,更不用說具有引人注目的建築風格了。」(轉引自《城市季風》一書)
1972年,文革中受到批判的梁思成於貧病之中撒手人寰。他在生命彌留之際,總在重複這樣的話:世界上很多城市都長大了,我們不應該走別人走錯的路,早晚有一天你們會看到北京的交通、工業污染、人口等等,會有很大的問題。
梁思成的預言在今天的北京彰顯無遺,北京的「堵」已成為了不治之症。而曾經將老北京城徹底破壞的中共政府似乎意識到了自己的罪孽,開始打算重修某些老建築,如地安門;但致力於保護北京文化遺產的人士卻表示:阻止新的毀壞比起重建項目來得更為重要。中共能明白這個道理嗎?
2011-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