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法媒:2012-2022:回首十年路看中國經濟面對怎樣前景

作者:

中共20大將在2022年10月16日召開。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預計將藉此此大會謀求第三任期,打破過去四十年間中國最高領導人任期不超過兩屆,也就是不超過十年的慣例。2012年,習近平上台之初,正值中國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世界工廠」正滿負荷運作,吸引著西方國家產業流入。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當時也開始進入第二個十年。十年之後,如果說新冠疫情爆發讓西方世界突然深切意識到他們對中國嚴重依賴的話,曾經讓中國經濟快速起飛的全球化開始出現分割、脫鉤、重組的跡象。而此時,曾成就中國經濟起飛的開放大門似乎也越來越窄。如何看過去十年中國經濟走過的道路?習近平可能踏入第三個五年任期之際,中國經濟形勢前景如何?旅美經濟學者、美國托萊多大學經濟系榮休教授、前中國留美經濟學會會長張欣先生接受本台電話採訪,談了他的觀察與分析。

中國經濟未來幾年可能停滯不前

首先,張欣教授從最近十年中國經濟增長的軌跡,談了他對經濟前景的看法。

張欣:從經濟學角度看,最綜合的指標就是GDP和它的經濟增長率。胡溫時期十年,平均每年增長率是11%,那時中國經濟規模每6年翻一番。而從10年前開始,中國經濟增長率開始減緩,而且不斷下滑。七年前,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提出——也是他的擔心,就是中國經濟會L型跌入中等收入陷阱。那時他的說法還是個擔憂,後來看到下滑已是事實,李克強劉鶴有個新提法:新常態,說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率還可以保6%-7%。也就是承認中國從過去的兩位數增長跌落到7%左右。而這兩年看來,連保持6%也是奢望。今年上半年經濟增長率是2.5%,其中第二季度只有0.4%。下半年更不樂觀。8月份的先行指數,即中國經濟學家常用的一個預測未來經濟的指標,低於50%,也就是說今年後四個月的經濟前景很悲觀。這樣看來,今年增長5%是達不到的(法廣註:中國政府原本增長目標為5.5%)。短期來看,中國增長減緩。長期來看,我擔心,中國未來幾年即本年代後期中國經濟可能跌入停滯不前的陷阱。

法廣:您提到中國今年上半年經濟增長2.5%。西方也有學者認為,中國經濟上半年可能都沒有增長,可能是在縮水。您覺得這種判斷過於悲觀了嗎?

張欣:我引用的是官方數字。中共官方數字會有誇大。其中有多少水分,外界並不清楚。香港中文大學的一個研究計算,認為中國經濟增長數字多報了2%左右。如果是這樣,那實際上今年經濟沒有增長。

運動過後,脫貧群體是否會返貧?

法廣:習近平任下,提出「共同富裕」,尤其是在2021年,宣布中國近億農村人口走出貧困,官方媒體稱此為「奇蹟」。但不久前(2020年5月)總理李克強提出,中國有近六億人月收入大約1000元……那麼整體來看,中國的脫貧努力實際情況如何呢?

張欣:「共同富裕」本來是鄧小平時代提出的目標。現在變成一個政治口號和運動。中國政府為此撥了很多錢,也派了很多幹部去貧困地區做具體扶貧工作。這些年取得多少實打實的成績,外界不十分清楚,因為中國沒有獨立的新聞體制,所以無法核實,而下面的官員為了官位,也會虛報成績。我們一方面看到很多脫貧的宣傳報導,另外網絡自媒體上也有揭露地方官員弄虛作假,或暴露貧困戶情況的推文。我的推斷是,有改善,有成績,但也有誇大。其中最令人擔憂的是,運動過後那些已經被宣傳為脫貧的群體是否會返貧。中國貧困人口一般來自兩個群體。一個是交通不便利的山區,還有一個是喪失勞力、因病因災致貧的群體。對於前者來說,隨交通設施的改善,很多農村山區人口會因此受益和改善生活。但後一種情況,如果運動過後沒有相應機制,還是會返貧。所以,我只能說:有改善,但不會像官方說的那樣百分之百的貧困人口脫貧。

對,李克強是提到全國有六億人口月收入只有一千元。網上有人質疑,但後來得知(這個數字)是來自北師大的一項調查。李克強讀書時自己的專業是經濟,他說話肯定是有來源的。

外貿環境惡化,內循環窘困

法廣:中國經濟雖然過去四十年快速增長,但始終面對需要向內需驅動的發展模式轉型的課題。最近這兩年,尤其是新冠疫情之後,習近平提出要加強中國經濟內循環。不過,從目前的形勢來看,中國還是非常依賴出口經濟。如何看中國經濟轉型遇到的困難?

張欣:改革四十年中,對中國經濟推動最大的三駕馬車之一,就是出口貿易。出口貿易如今遇到一個問題,不單是疫情,而是一個更基本更長期的障礙。西方,或者說整個外部世界與中國的外貿和經濟交流關係已經相當緊張。西方有一個戰略調整,宣稱不再像以前那樣不顧價值觀,完全根據短期經濟利益,開展自由貿易和建築跨國價值鏈。他們今後更要從國家安全角度去考慮。這樣的戰略調整已經成為美國、歐洲、日本等國朝野的一個共識。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面臨的對外貿易的環境相當惡化,所以就期待加強內循環。

但內循環要靠兩個因素,一個是消費,一個是投資。這兩者現在都有問題。消費方面,因為中國百姓的收入以及疫情清零政策,消費本來就有限。而投資也已經觸底,我們知道,房地產業此前不斷炒作,自我循環,但現在積累的賣不出去的房子很多,特別在三四線城市。這些因素同時出現,內循環也處於一種窘困狀態。這就是為什麼經濟增長停滯。所以,中國未來幾年的經濟發展是很值得擔憂的,前景並不樂觀。

說到外循環,現在看到的是,歐美等西方已經不願意與中國,在沒有價值觀、沒有安全保證的情況下,實施原來那種全球化的自由貿易。在西方世界,這已經不僅是政治層面即政客的觀點,而且是那裡的經濟學界和經濟政策制定者方面,大多數人達到的一種共識。現在美歐提出「友岸外包」。過去只是「外包」,現在加上一個限制條件叫做「友岸外包」,也就是說,你如果不承認普世價值,就不和你做生意、外包或者搞價值鏈。傳統經濟學說,做生意不談政治。但是他們(西方)在經濟學理論上也提出解釋,就是貿易要考慮國家經濟的長期安全,否則政治有衝突,中國會禁運稀土金屬作為武器,美國會禁運晶片作為武器。於是,雙方現在都在組建自己價值觀上的圈子。就是說現在全球化的認識和情況已經開始變化,未來發展只會加劇這種按價值觀分割的情況,而不是無差異對待。過去不講什麼「友岸」不「友岸」,只講經濟和利益,現在認為長期來看,「友岸」才比較安全。這個新形勢值得研究。對中國來講,我覺得解套的方法就是回到鄧小平路線,承認和接受普適價值,摒棄戰狼外交,和西方搞好關係。普適價值是中國簽字的聯合國憲章的基本原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規定的,鄧江胡時期都接受支持的原則。你接受這個原則,國際社會也接受你,否則把你當作異類,那生意也談不成了。接受聯合國憲章規定的普適價值,會給中國企業和對外經濟創造一個友善的國際環境,才可以做好外循環和跳出目前經濟陷阱,經濟才能恢復健康增長。和西方搞好關係,是鄧小平的成功之道,是後30年中國經濟改革開放成功的基本因素。而和西方對抗,那是前30年毛的做法,對中國經濟和老百姓生活,造成的結果是貧困和大饑荒的悲劇。

債務問題尚在可控範圍

法廣:中國的債務問題,尤其是地方債務問題近年來引發關注。外界擔心中國會因為債務而引發危機。這個問題已經持續多年,現在情況如何?習近平任下是否有所改善?

張欣:中國的債務問題在外界有很多報導和評論。中國網絡上也不斷爆出比如河南鄉鎮銀行信貸暴雷等消息。但經濟學家綜合看問題,區分外債和內債。中國的債務還是處於可控範圍之內。對整個國家產生最壞衝擊的情況一般是外債。比如某個國家外債太大,外匯存底不足以對外經常性支付,導致本國貨幣危機和匯率崩潰。但目前中國的外匯存底和外貿順差還是安全的。另一個就是內債。中國現在的內債率大約在70%,也許實際更高,有人說是150%。一般來說,按中國政府手中的手段還是可控的。地方銀行暴雷、信貸合作社倒閉,個別事件在經濟中經常會發生。中國最大的債務問題可能是很多房地產企業賣房賣不出去,這就會造成銀行或信貸機構或企業大規模資金斷鏈,直至倒閉。不過這是內債問題,中國政府大不了就是印鈔票。當然這樣做對經濟的負面影響是通貨膨脹,實際是全民買單來救這些虧損。但是可以避免連鎖性發展的金融危機。總之,中國的債務是問題,但目前還不至於造成完全不可控的經濟危機…

法廣:但西方也有評論指出,中國地方政府債務嚴重,新冠疫情尤其加重了地方債務情況…

張欣:地方政府的債務,主要發生在那些小城市或縣城等。地方政府無序賣地開發房地產,用各種手段借錢和擔保,最後資金轉不過來爆雷。這種情況過去也曾發生。但中國在國家層面還是有辦法控制,因為這是內債問題,中央銀行可以印鈔票。中國中央銀行不像美國的美聯儲那樣是獨立於政府的。所以,如果有問題,上面指令銀行就會印鈔票解決問題,雖然經濟上造成通貨膨脹。

企業家對前景沒有信心

法廣:中國最近四十年的經濟起飛,民營企業在其中發揮了非常重要作用。但「國進民退」的情況也很快就出現。習近平任下,政府一面說要加強對民營企業的統戰,另一方面又在收緊對民營企業控制。如何看民營企業在中國當今經濟生活中的地位呢?

張欣:民企現在面對的情況很窘困。現在是「國進民退」,民企變國企,國企變黨企——因為企業中都要建立黨組織,而且說由黨組織來領導。這和前三十年的改革的做法是相悖的。前30年改革的一項重要政策就是「政企分開」、「黨政分開」。而現在要黨領導企業,這樣做肯定影響企業經濟效率。企業本應是追求利潤最大化,但現在企業首先要執行黨的路線,這就有矛盾,這對企業經濟效率衝擊很大的。國企虧損會有國家和銀行給予種種補貼和支持,民企怎麼辦?民企沒有效率就要倒閉。因此民企企業家肯定有意見,但是不敢說話,如報導說大企業家馬雲馬化騰都不說話了,然後就是李嘉誠式樣的跑路。有一項調查顯示,中國60%的民營企業家都在移民和準備移民。這反映出他們的心情:擔憂哪一天公私合營,頭上那把刀掉下來,他們財產不能保證。這種戰戰兢兢缺乏安全保障的情況對中國民企未來的發展肯定是不利的。如果企業家對自己企業的前景沒有信心,對外面的環境沒有信心,企業怎麼能搞好呢?現在甚至有人說要搞共產主義國有化,讓國營企業替代民企,那不又回到了前三十年的體制模式了嗎?而前三十年的毛澤東的體制模式已經證明是失敗的。

中等收入陷阱

法廣:在您看來,中美貿易戰對中國經濟究竟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張欣:這對中國經濟打擊會很大,因為中國外貿的最大順差來自對美貿易,中國製造業產品特別是電子產品對美國技術高度依賴。

川普不一樣,拜登政府的對華經濟政策並不限制中國中低端產業的貿易,這兩年中國對美貿易額和出口額比川普時期還有較大增長。但現在由美國主導,西方其它國家包括歐洲、日本、加拿大已經在高科技產品出口方面對中國進行種種限制。中國在達到中等收入水平後本來的下一步目標是要讓經濟提升到先進國家的水平,製造業要跳出山寨做法有自己的科技和創新發展,以提升產業水平。要達到這個目標,不僅要和先進國家做貿易、交流和參與價值鏈,也要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

目前,中國的山寨水平已經抄寫到了第一排,下面再要提升,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就不能靠山寨了,而是靠高科技創新。但這兩方面現在遇到瓶頸。一方面,西方不願意再與一個它認為不友好、價值觀不一致的國家進行高科技交流和貿易,這樣就難以吸取國外最先進的科技與思想;另一方面,創新需要思想自由。如果一個社會在教育、表達、思想上都限制自由,不允許個人自由思想,那就不可能創新和發展出最先進的科技。如果中國在這兩方面不能解套和變革,就會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永遠和國際科技最先進水平和世界最高人均收入相差一截。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法廣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911/1801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