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文學世界 > 正文

別等了,王朔不會回來了

很久沒有出現像《起初·紀年》一樣引起如此多關注的新書了。七八十年代生人的集體記憶被一顆突如其來的炸彈喚醒。評論兩句王朔成了一道命題作文,你也說不清是這本700頁的小說真的有如此多的受眾還是人們恰好找到機會給20年前的自己一個交代。

而人都是會變的。曾經積極回應批評的王朔如今面對輿論場上或正面或負面的評價也顯得有點沉默。

今天我們不討論王朔的新書,只是看看到了這個時代,王朔留下的那些新的舊的,還有什麼可聊。

圍繞王朔新書《起初·紀年》的爭論,已經持續一月有餘,我們此刻也許可以武斷地拋出一個結論:如果你至今還沒有看完這本40萬字的大部頭,那麼未來大概率也不會有耐心把它讀完了。

《起初·紀年》王朔著新經典文化|新星出版社,2022-8-16

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王朔畢竟是王朔,蟄伏十幾年,名聲依然響亮,書雖然沒看完,但並不妨礙人們借這個契機,談論幾句自己心目中的王朔。

爭論像一陣旋風,先是在文化圈內打轉,隨後風勢漸強,一直吹向輿論場中心。核心無非幾點:新書寫得怎麼樣、王朔其人怎麼樣、那一代作家怎麼樣。

面對這些議論,30多年前的王朔說不定會像《頑主》裡葛優飾演的楊重一樣,混不吝地回上一句:「我就是一傻波,您甭為我費心。」哪怕是在十多年前,2007年《我的千歲寒》發布會上,他還會用狂語回應質疑:「買書是一個願打願挨的事兒,我建議所有的讀者,你最好先看一看內容,你再去買……我也不信,你們一遍能看懂」。

但剛過完64歲生日的王朔,好像顯得更加沉默一些,如他在新書序言中所寫,「恍范兒蒼孫已然耳順」——蒼孫,指上了年紀的男人,還是他慣用的北京口語。

一王朔的過去和過去的王朔

喜歡讀王朔的人,總能記住他的幾個「金句」,辛辣、直率,直衝口鼻,卻又回味悠長。

關於自己,他說「我前些年一直演一個北京流氓王朔,其實我不是。我是一個有美德的人,我內心真的很美,我沒有害過人,沒有對不起人。我沒有欺負過比我弱小的人」;

關於中年婚姻,他說「晚上睡覺,我摸著你的手,就像摸我自己的手一樣,沒有感覺,可是要把你的手鋸掉,也跟鋸我的手一樣疼」;

《編輯部的故事》劇照

關於分開後又被重新粘合的愛情,他寫過一段廣為流傳的比喻:「就像童話中兩個貪心的人挖地下的財寶,結果挖出一個人的骸骨,雖然迅速埋上了,甚至在上面種了樹,栽了花,但兩個人心裡都知道底下埋的是什麼。看見樹,看見花,想的卻是地下的那具骸骨。」

哪怕記不住這些具體的句子,只看書名,也能感受到王朔在語言上的創造力:《過把癮就死》《千萬別把我當人》《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玩的就是心跳》。在北京話的基礎上,雜糅了革命話語、流行詞彙,最終形成一種有些世俗又有些書卷,比現實高半頭,但又鮮明反對崇高的風格。王朔對於當代文學語言的更新所作出的貢獻,是歷來被公認的。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劇照。

當然,王朔的崛起,是有時代性的。

語言背後,真正吸引人的是一種反崇高的生活姿態——誰也別笑話誰,誰也別捧著誰,人與人的庸俗彼此接近。《我是你爸爸》中的馬林生,是一個對外窩窩囊囊、對內又裝腔作勢的父親,要在兒子面前立威,但不成功,想和兒子親近,假裝平易近人,卻又失敗。

王朔筆下有很多這樣擰巴的人物,在愛情中若即若離,在社會中身份模糊,在時間裡左顧右盼,在生活的路口進退失措。他很少描繪某種堅定的意志,而喜歡呈現一種總是處在不確定當中的狀態。

《陽光燦爛的日子》,改編自《動物兇猛》。/《陽光燦爛的日子》劇照

儘管王朔不留情面地批評過金庸,但是金庸還是曾對王朔的作品做出過相對中肯的評價:「王朔的小說我看過的不多,我覺得他行文和小說中的對話風趣幽默,反映了一部分大都市中青年的心理和苦悶。」

但時光畢竟在向前,尤其是網際網路誕生後,王朔幽默、解構、戲謔、灑脫的風格,都變得不再那麼稀有,甚至連王朔自己,也隨著年歲和閱歷的增長,不像以前那樣幽默、解構、戲謔、灑脫了。

據說新書《起初·紀年》裡有一段被王朔刪去的描寫,讓編輯覺得驚為天人:「這一夜,我醉得一塌糊塗,看樑上木紋變長蟲,變龍,吐雲,吐海,吐九川,九川成山,山成橫嶺,嶺成巨象,象牙成溪,溪下有金魚,魚游金峽谷,谷開有銅門,門中有鐵閣,閣內有赤座,座上空無人。」

很多人喜歡的王朔,是停留在30年前的王朔,而30年前呵佛罵祖的王朔,如果看到這段文字,又會作何評價呢?

二把自己活成一部作品

王朔有態度。

如果寫一部當代的《世說新語》,王朔的很多事跡應該能夠入選:退役潛艇兵,在開烤鴨店失敗後,投身文學創作;把身上所有的積蓄都拿出來,請門口的修車攤搬走,只因為它妨礙了寫作時的心境;住在女友買的房子裡,直言「我是吃軟飯出身的,我是軟飯硬吃」。

他在文章中回憶,當年出國遊歷的時候,在紐約曼哈頓世貿中心獨自行走,晚上的辦公區空無一人。遠遠看到一個黑人走近,王朔感到心慌,但對方似乎也非常害怕他,隔著兩個街口相持,黑人率先繞路走了。

潮水退去後礁石裸露,當「王朔熱」「王朔年」成為前塵往事,我們今天回看王朔的許多作品,能夠發現很多缺憾。比如過度依賴對話導致的敘事薄弱,比如偵探等類型小說的嘗試失利,比如過渡偏袒男性視角的愛情描寫,在女性主義覺醒的當下,很容易招致批評。電視劇《過把癮就死》中,王志文扮演的男主角批評女朋友「穿得像雞」,這一片段在2022年的中文網際網路上,被很多網友指責為不尊重女性。

電視劇《我愛你》(2002),改編自《過把癮就死》。/《我愛你》劇照

但王朔總是很真誠,也很刻薄。他的《我看魯迅》和《我看金庸》兩篇文章,得罪了很多人,尤其是《我看金庸》一篇,迎面撞上風頭正盛的武俠小說,遣詞造句格外犀利:

「這老金也是一根筋,按圖索驥,開場人物是什麼脾氣,以後永遠都那樣,小胡同趕豬直來直去,正的邪的最後一齊皈依佛門,認識上有一提高,這是人物嗎?……這些年來,四大天王、成龍電影、瓊瑤電視劇和金庸小說,可說是四大俗。」

基於許多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表達,不少人會把王朔想像成一個狂妄無端、無比自信的老炮。其實,對於自己文學世界的不完美,王朔從來都不迴避。

王朔。/豆瓣

一篇《我看王朔》,洋洋灑灑,把自己創作中的問題揭了個底朝天。就拿上面提到的不尊重女性來說,王朔這樣評價自己:

「他對女性的認識和欣賞再也沒往前走一步,說穿了就是把女性一直當孩子,這不是女性的幼稚而是他的幼稚和一廂情願。」

有魅力的人,不一定做每件事都是對的,但面對對錯常常是坦率的。從這個角度來說,王朔最好的作品之一,就是王朔自己。

三這是我們第幾次與王朔告別?

數不清這是輿論場第幾次揚言要與王朔和他的時代告別,一個作家出新書,卻引發一片懷舊聲,聽上去多少有些殘忍。但對於當下的年輕人來說,王朔和他所描寫的生活,又的確太遙遠了。

舉個例子,1997年,被圍攻的王朔黯然出國,也是在這一年,老搭檔馮小剛拍了中國第一部賀歲片《甲方乙方》,改編自王朔的小說《你不是一個俗人》。電影的結尾,葛優的旁白深情地說:「1997年過去了,我很懷念他。」

葛優在電影中飾演姚遠。/《甲方乙方》劇照

假如有一個孩子,誕生在讓人懷念的1997年,那麼他有什麼理由會熟悉甚至熱愛王朔呢?當他開始閱讀,逐步從紙媒時代到入口網站時代,再到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王朔最活躍的時期早已遠去,大院裡的故事和上世紀80年代青年的迷惘,基本少人問津。在概念過剩的2022年,他遇到了不再那麼張揚恣肆,開始「無可選擇地把目光投向歷史」,甚至漸漸有點嚴肅起來的王朔,但顯然不會再像父輩們那樣,對這個名字有所迷戀。

話說回來,即便是97後們的父輩,憑著一腔情懷買回王朔的新書,卻未必能找回記憶中那個熟悉的作者了。書里還是充斥著王朔曾經慣用的長句,但是背景換成了兩千年前的西漢,比如三十一章中皇帝口吻的敘述:「北邊、西邊待辦事多,再次顯露舊有以軍功子弟為主世官世守循吏隊伍已不能適應國家領土急劇擴張的需求。」

一些對話雖然仍是京腔京韻的油滑、貧嘴,但對話主體從北京青年,換成了歷史人物。比如漢武帝劉徹和妻子阿嬌的一段對話:

「一月,我不能回宮,阿嬌見我就問我們內案子怎麼樣了?我說正在專家論證。阿嬌說我能跟專家聊聊麼?我說不認識。阿嬌說有專家麼,你不會早就給扔那兒了吧?我說我是那人麼?阿嬌說你幹得出來。」

閉上眼睛,腦海中很容易就浮現出王志文和江珊的臉,但睜開眼睛,作者板起面孔,一本正經地分析起了西漢的政治經濟形勢。

有人用王朔的新書比照竇唯的音樂:年輕時以蓬勃的才氣得名,中年之後又往高深里鑽,以受眾聽不懂、看不明白為榮。這未必是作者的本意,但無論如何,那個許多人記憶中的王朔,確實已經挾著他的時代,走遠了。

四這屆年輕人,等不到下一個王朔了

阿城有一次接受採訪,被問起這個時代最大的時代病時,阿城的回答是「無聊」。這種無聊和30多年前《頑主》的無所事事、漫無目的還不相同,更像是一種人生標準的單一——

對於才華、對於愛情、對於財富、對於未來,人人都有自己的標準,但這套標準也越來越趨同。

年輕人一定感受到了無聊的沉悶。王朔曾寫道:「無聊的下一步就意味著墮落。」但在躺平和奮鬥之間的仰臥起坐,無法完全擺脫這種沉悶。他們哼唱著《孤勇者》,被「後浪」視頻破防,調侃著催婚和買房話題,遮掩現實中催婚和買房的壓力,激憤無處宣洩,嘲弄也隨之泛濫。

王朔在20多年前就寫道:「你周圍那個群體特別關心你,你買什麼房子、開什麼車、哪筆投資賺了多少、賠的多慘、是否結婚、何時生子、兒子考上哪個大學、女兒是否嫁了富豪,等等等等,統統都有人關注。於是你就要為別人的看法活著,為面子活著,那虛榮心就像火箭一樣沖天而去,時時刻刻把你吊在半空中。那個活法實在太累、太本末倒置了。」

他不是良醫,開不出良藥,但對時代症候的診斷足夠精準。更難得的是,他用自己的率真活法,給那個年代渴望打破無聊、打破沉悶的年輕人做了個榜樣。

可惜,此時此刻,應該暫時不會再有下一個王朔出現,而年過六十的王朔,正大踏步地朝深沉和藝術的方向走去,不會回頭。

王朔。/豆瓣

他說過,「青春的歲月像條河,流著流著就成渾湯了」,今天的年輕人看不懂王朔的新書,也看不懂賈淺淺的詩,倒也不要緊,不妨向河流上游溯源,去讀一讀過去的王朔,讀一讀那個時候年輕人的煩悶和迷茫,說不定能尋到一些共鳴和慰藉。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硬核讀書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912/1801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