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對比 > 正文

周輿:集團被一個大傻玩壞了

作者:

2011年7月辭職後,過了幾年閒雲野鶴的日子。先是驅車週遊西藏、雲南和四川,後在樂山、合川和大理閒居了一段時日。後來大概是覺得玩夠了,2015年再次「出山」,分別在拉薩和深圳的兩家集團公司任職。也許人家看我好歹也四十出頭了,長得又頗有些「威儀」,從基層做起不太合適,於是都讓我做集團副總兼企劃總監。

儘管一個公司深處極邊之地,一個走在改開的前沿,但它們有一個有趣的共性,即都是家族企業。而且深圳那個集團公司家族味更重,也就是因為這個家族因素,讓我見識了一個欣欣向榮、前途無量的公司如何在短短一年時間裡就迅速走向衰敗。我去深圳那家公司就職的時候,正趕上它準備上市,那時正是用人之際。

這個集團有五大板塊,涉及地產、教育、文化、娛樂和餐飲。董事長已年近八十,湖北人,從深圳剛剛被「畫了一個圈」就先知先覺地在那裡打拼,從給各大建築工地做小板凳快餐做起,35年下來,身家已有數十億,並早早拿了加拿大國籍。

因為在拉薩有過籌措上市的履歷,我被這位老爺子招到公司,負責企劃與上市事宜。

但報到後的第三天,老爺子突然來到我的辦公室,告訴我一個突如其來的「噩耗」,他準備退休了,想讓他長子接替董事長的位置。

我剛到公司就聽聞了這位「太子」種種不堪的「事跡」,如文化太低,初中都念不下來,同時性格暴躁,剛愎自用。而且當天就見過,因為接風宴就是在太子打理的那家飯館辦的,太子也露了一面,果然跟傳聞若合符節。

「太子」其實年紀也著實不小了,已經56了,但論智商、情商和個性,卻只能用「巨嬰」來形容。餐飲是集團五大板塊之一,下有30多家連鎖餐館,如果單做這個也是一份不小的事業,但這位二代卻沒有這個能力,他在集團里的職務也只是這家餐飲「旗艦店」的經理。但即便如此,這家店的實際業務也不是由他親自打理,而是全部交給了一個30多歲精明強幹的副經理,二代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甩手掌柜。但也正因為如此,少了這個二代的搗亂,這家店經營得非常不錯。

我初來乍到,為了顯示自己的獨特價值,於是直言不諱地向老董表達了我的擔憂:小董之前只做過一個餐飲店的經理,甚至沒有負責餐飲板塊的管理經驗,怎麼能貿然出任集團董事長?我建議不用他親自理事,他只是做個掛名董事長,重要決策最好由董事會集體做出,而董事會的構成應由所有大股東以及集團高管和五大板塊的負責人組成。

老董不以為然地擺擺手說,這家集團其實就是我一手辦起來的,那些大股東一開始也沒投多少,也沒出多少力,只是後來集團發展了,他們的股份也跟著水漲船高了,但現在他們的股份加到一起也沒超過30%,集團的決策用不著跟他們商量。

見我滿臉的疑惑,老董又擺擺手說道:我也知道我們家的這個二代是腦瓜子不太靈,本事也不濟,但他畢竟老實本分,跟我也是一條心,不會胳膊肘往外拐,不會犯什麼大錯。我那個二老婆生的那小子是比他聰明得多,還念過MBA,現在還打理著地產板塊,是很能幹,但自古立長不立幼,立嫡不立庶,把集團交給小董,老二和他媽也不會說什麼。你是研究歷史的,還不知道這個?

我搶過話頭,繼續表達自己的疑慮:說到歷史,公司就像一個國家,如果是想要存在和發展,或者需要領頭人精明強幹,獨掌乾坤,如漢武帝那樣,即使勞民傷財,但總算能事情做成;或者無為而治,能聽取意見群策群力,如漢文帝宋仁宗;或者又英明又能聽取意見,如光武帝劉秀唐太宗李世民。我話音一沉,又說,當然,還有一種西方企業的搞法,就是……

老董聽到這裡顯得有些不耐煩,搶過話頭:你說的這些我也明白,但說到底這個公司還是交給自己的兒子最放心穩妥。發展也就算了,你們輔佐他就是維持現狀,別讓他把集團搞砸了也就可以了。另外,你們要替我看住了,別讓老王(持有15%股份的第二大股東)、老李(持有12%股份的第三大股東)把他們的人塞進總公司。

老董把話說到這,我也就愛莫能助了,不好再說什麼了。

老董站起身向外走了兩步,忽然回過頭說,對了,你的那本《正說劉備》我看了,寫的確實不錯,你可要學諸葛亮啊,哪怕我這兒子是阿鬥,也要好好輔佐他。我也站起身,鄭重地點了點頭。

沒想到老董的這番話,竟成了他的遺言,三天後他在家中無疾而終。又過了七天,二代小董喜氣洋洋地上任了。

不知為何,以前他做店長時甘願做一個甩手掌柜,現在做了集團董事長卻喜歡做事了,事必躬親,每天都是第一個來辦公室,也是最後一個走。而且,幾乎每天都有一個新想法,但卻又每每朝令夕改。

他制定了一個宏偉的發展藍圖,說我們集團是靠餐飲業起家的,因此應該首先致力於餐飲板塊的發展,爭取三年之內將其打造為深圳乃至全國的龍頭老大。至於已經進行得很有眉目的文化板塊上市項目就這麼被無限期中止了。

集團的大股東、董事和我們這些高管,聽了都不免暗自搖頭。因為連鎖餐飲這事那時已經不香了,因為這種行業很難獲得「集體」發展,每個店都有自己的情況,連鎖帶來的規範化效應是維持不多久,發展的關鍵因素還是需要一個得力的經理。但假如經理是一個能幹之輩,那他為何不自己去開一個店呢?非要給別人打工?而且開餐飲店的門檻並不高,向銀行借這種錢也是比較容易的。也就是說,在餐飲業上搞大發展一開始就是一件非常不靠譜的事情。

這位二代以前沒什麼朋友,只上炕認得娘兒們下炕認得鞋,現在周圍倒是圍了一大堆人,都是從農村來的髮小。對這些滿嘴抹了蜜的人,他出手豪闊,誰來都能隨隨便便地拿走幾萬,只要張口跟他要。後來這些人見他要餐飲大發展,於是都說要去各地辦分店。他滿口子答應,每人都給了600萬啟動資金,讓他他們去各大省會及重要城市辦分店,就這樣幾天之內就撒出去3個億。

董事會和高管當然知道這些錢肯定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但該怎麼勸他呢?剛一張嘴,準會被他吹鬍子瞪眼罵出去。就這樣前朝「老臣」不是被他解僱,就是反炒了他的魷魚。我只是為了再看看這裡的熱鬧,才多留了幾天。

安排好公司發展大計,二代還要發展企業文化,要對公司進行內部治理。小董初中沒畢業就輟學了,整個青少年時代整天就是在村頭地尾遊手好閒地瞎晃悠,能有什麼文化?

小時候村邊有一個軍營,駐紮了一個營的部隊,每天又是出操,又是喊口號,雄赳赳氣昂昂地非常神氣,於是從那時起,小董最崇拜的人就是解放軍叔叔,50年就沒變過。於是,他要集團里打造里打造「紀律文化」,規定全集團每天早上7點上班,然後換上綠軍裝,出半個小時的早操。

也許因為我上過軍校,做個軍官,他才沒捨得把我這個「老臣」開除,甚至還讓我兼任「紀律文化總教習」。

我在想,我現在是「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還是「殿前都點檢」趙匡胤?一不做二不休,既然他這麼不聽勸,我就給他提了一個建議,讓那些住在公司集體宿舍的員工也進行內務整理,特別是每天都要疊方塊被,我不定期地去抽查,疊好的獎勵提拔,疊不好的降薪。不想,我這個惡搞似的建議,竟然得到他的激賞,當天就擬了紅頭文件下發到全集團。

對此我真是哭笑不得。我越來越發現,我提出的「企劃」越是弱智越是反智,他就越是讚賞。這樣的工作做起來到也輕鬆,只是我很擔心自己的智商和智力都在直線下降,於是半年後就選擇了辭職,逃也似地離開了這個集團公司。

小董真切地挽留,還說他爸老董曾把我比做諸葛亮,讓他一定要尊重我的意見。我心裡說,我還真沒有諸葛亮的那個本事,但你真的還不如阿鬥。西蜀其實是諸葛亮一直在折騰,而阿鬥的好處是不折騰。

離開公司後不到半年,二股東老王打來電話,告訴我集團竟然宣告破產了,被白北公司兼重組了。我上網一查,果然是這個情況。老王介紹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原來自從我這個「諸葛亮」棄職後,先朝老臣一個都不剩了,王李二大股東也不說話了,小董少了最後的制約,就更加胡作非為了,集團高層全換上了一批他從江湖上找來的一堆十三不靠的地痞流氓式的人物,這些人以擴展業務為名,三個月就騙走了公司的半個家底。然而那位只有小學文化的新企劃總監竟然有更大的圖謀,他說要跟北方的白北公司合作打造一個占地1000萬平方米、有5萬張餐桌的「中華第一大食堂」,就這樣這項計劃又撘進集團的另一半家底。再然後故事就簡單了,集團資金鍊斷了,集團瞬間垮了,集團被白北公司兼併。

其實,這個白北公司是旗艦店那位能幹的副店長用他老婆名義建的一個空殼公司,而啟動資金也是他這些年從集團騙來的錢。當年他兢兢業業地操勞,卻被壓在二代之下,老董死後,非但沒有得到應有的提升,卻被小董無情地解僱了,因此他立志要報復一下二代。

二代甚至連白北公司的底細都沒想過要去調查一番,其昏聵無能可見一斑。

不過想一想,這個世界在很大程度上還是公平的,「富不過三代」這句俗諺也不無道理,似乎呈現了天地間的某種法則。但公司敗在二代之手,還是有些太快了。而且,在集團的更替之間,很多人都付出了慘烈的代價,肯定要面對一段艱難的時光。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周輿觀察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918/1804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