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解密毛澤東的專用特供煙:光配方就研製出35個

同中共第一代領導集體中的大部分同志一樣,毛澤東一生嗜好香菸,在他留給世人的諸多影視、圖片、文字資料中,手夾香菸或在嘴上叼著香菸成了他的公眾形象,為國人所熟悉,也為外國人所了解。

毛澤東與香菸因緣

毛澤東是何時起開始學會吸菸的,至今尚無文字見述,他本人也不曾講過。但可以肯定,毛澤東在井岡山時期,菸癮已經很大了。

1927年1月4日到2月5日,毛澤東在湖南長沙、湘潭等5縣考察湖南農民運動時,抽的是一種「葉子煙」。當時湖南農村老百姓都抽這種煙,毛澤東為便於接近群眾,一邊提問一邊抽這種煙,讓參加座談會的農民倍感親切,縮短了毛澤東和他們的感情距離。

據有關文章記述,毛澤東一生中主要吸的是「紙菸」。戰爭年代的紙菸來源主要是國民黨軍隊「進貢」(戰利品)。因此,香菸的牌子自然是形形色色,多種多樣,毛澤東曾經戲之為「吃百家飯,抽百家煙」。在當時艱苦卓絕的情形下,包括紙菸來源,也是沒有保障的,因此毛澤東也抽過旱菸。戰爭年代,毛澤東抽菸沒有保障,大都是戰士繳獲什麼煙就抽什麼煙,也就是現在流行的捲菸。沒有這種煙的時候,毛澤東菸癮來了就用紙捲成喇叭筒,裡面包點菸絲,這種煙沒有經過多少加工,煙味重又辛辣,毛澤東就靠這種煙,熬過了漫長的艱苦戰爭歲月。

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吸菸更多了。這時候生活條件改善了,香菸來源穩定。同時,毛澤東的工作更加繁重,他常以香菸來作為神經緩衝,常常一邊工作一邊吸菸,休息時也點上一支煙,一邊吸一邊思考問題。他的許多重要的思想便是在煙霧繚繞中產生的。

美國作家R·特里爾撰寫的《毛澤東傳》,是這樣描述評價毛澤東抽菸的:「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菸草消費國。毛至少有60年的抽菸歷史。可能任何國家的政治領導人都不如毛抽掉的捲菸多。毛似乎有一段時間戒了煙。伏羅希洛夫元帥在史達林死後訪問中國時,曾告訴毛說:如果史達林遵照醫囑戒了煙的話,他不至於逝世那麼早。於是,毛也戒了煙。但是,十個月以後,他又重新抽了起來。他說:戒菸無益於事,我們工作太辛苦,不能不抽。」

毛澤東的菸癮很大,工作人員每次買回的煙數量較多。香菸會受潮,不便長時間保存。毛澤東本人並不計較香菸是否受潮,照抽不誤。工作人員便為毛澤東特製了一個「烤菸箱」,常常將香菸烤一烤再給他抽。毛澤東對此很滿意,夸工作人員很細緻,注意節約,避免了浪費。毛澤東最喜歡抽的是「熊貓」牌香菸。據說,也曾經抽過「555」牌香菸,但他很快就不再抽這種「鬼子煙」了。也許是因為這種煙太嗆,也許是因為抽洋菸要花外匯,反正只抽了很短的一段時間便堅決不抽了,改回抽「熊貓」牌香菸。

1968年,毛澤東患重感冒,病中菸癮發作,一抽菸便咳嗽不止,李先念向他推薦什邡煙廠專門為他們生產的13號特供雪茄菸,吸過後,咳嗽立即緩解,說道:「此煙既過癮又不咳嗽,真是太妙了。」此時,毛澤東的身體日漸衰弱,醫護人員既不忍心讓他承受戒菸的痛苦,又不能眼睜睜看著他身體受損。後來有關部門便想了個辦法:與煙廠合作,專門為毛澤東生產了一種摻有中草藥的雪茄菸,去掉一部分香菸中對人體有害的成分,讓他既過了菸癮又儘可能輕地損害身體。

因此,從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毛澤東開始吸食由四川什邡捲菸廠特供煙生產組製造的雪茄,直到1971年「九一三」事件後,為確保他的抽菸安全,國務院辦公廳決定,將什邡捲菸廠的特供煙生產小組舉遷北京,在門牌號為81號的中南海對門的北京南長街80號設立特製煙小組,專門為毛澤東精製專貢的「132」雪茄捲菸。

毛澤東選定什邡特製2號煙

四川什邡種煙歷史近200年,以質地優良的什邡菸葉為原料製成的什邡雪茄,被譽為世界三大名牌雪茄之一。什邡捲菸廠於1918年創辦,從50年代末期開始,賀龍元帥抽的雪茄菸,就是該廠工人范國榮等人卷制的。

由什邡煙廠給中央領導生產特供煙,便是由賀龍元帥提議,經中央辦公廳和四川省委書記李井泉研究以後決定下來的。1964年秋季的一天,什邡捲菸廠的黨委書記通知幾個技術好的師傅:「明天休息一天。到倉庫裡帶些最好的菸葉,帶上洗漱用品,不用帶鋪蓋卷,到成都去完成政治任務。」

當天入選的成員是劉宗貴、姜躍秀、黃炳福、范國榮4位師傅,都是政治合格、技術過硬、經驗豐富的老師傅。一開始,他們也不知道此行是幹什麼,到成都後才知道是要給賀龍造煙。他們在成都待了4個月左右,每天工作8個小時,每人每天要生產100至200支雪茄菸。

終於忙完了,4名師傅又返回什邡捲菸廠。不久,廠里的黨委書記通知他們:「毛主席平常抽的是紙菸,現在犯了咳嗽病,賀龍元帥建議毛主席抽雪茄。毛主席試過之後感覺不錯。現在,咱們廠開始給毛主席製作雪茄。」

生產特供煙是一個新課題,為確保落實好這項政治任務,什邡捲菸廠專門設立了特供菸捲制組。特供菸捲制組設在廠長辦公的小院內。經過技術攻關,什邡捲菸廠一共研製出了35個配方,在樣品試製成功之後送交北京。其中的1、2、13、33號成為選定產品,毛澤東選定的是2號煙,屬於味道比較淡、有食指那麼粗的中號雪茄,而賀龍吸的是33號煙,味道非常濃。不久廠方接到通知,按中央首長選定的1、2、13、33號進行生產。

為毛澤東特製雪茄菸,對製作技術的要求特別嚴格:首先在選料上,「特供」嚴於「出口」。要選上好的菸葉,先進行粗加工:去煙梗;為了增加濕度,要拿越南桂皮、麯酒蒸;然後用特級花茶漂,此環節中的具體操作,要根據天氣的不同而變化。之後是晾曬、卷制,最後放在烘箱裡烘乾,10支1包,裝進煙盒,要派專人送到北京。

做雪茄不但味道要好,對菸灰的要求也相當高,菸灰大致有3種:麻灰色、黑灰色、白色。好的雪茄菸,菸灰不但雪白,落到地上還要保持完整的煙的形狀。為了鑑定是否「接火、灰白、香足、味濃」,每支煙要剪下尖部點燃品嘗。卷特供煙的師傅最多時僅4人,難以應付,廠領導有空兒時也來吸,曾發生過吸至暈倒要吃生米急救的事。後來,用土製工具代替人吸。繼而又採用草灰水浸泡以解決灰白問題,才解決了這一難題。特供煙全用手工卷制,單人日產僅為20至30支。包裝用白盒,編號封條,由專人送到成都軍區政治部,一月一次。

特供煙組的工人一天做多少支,上級過問不嚴,但一旦發生質量問題,定要查個水落石出。有一次,幾支燃不著的煙被國家衛生部封條蓋章退回來,按照煙上的次號,很快查出是誰做的,並立即將其撤出特供煙組。另一次,國務院開會,中央領導人正抽著,菸頭彈出火花,將台布燒了一洞。電話立即打到成都軍區,軍區派員到廠查訪,檢驗的結果是煙芯太細和外皮筋未剷平。廠里針對這兩點改進工藝,類似情況再未發生。

對於什邡捲菸廠來說,給黨和國家領導人造煙,當然是安全最重要,為此,廠里專門安排了兩個房間,成立了生產小組。這兩個房間的安全措施非常到位,周圍拉著鋼絲網。進屋以後,特製的煙放在一個上鎖的大鐵柜子里,鐵柜子里還有一個上鎖的小柜子。逢年過節放假的時候,門窗要貼上封條。有一次,放假結束,師傅們來上班,把門上的封條拆了,進門開燈。手在門口牆上一摸,燈繩沒有了。向廠里匯報後,縣警局來人了,成都軍區也立刻派人過來了。封條、門鎖完好,可燈繩沒了,是怎麼回事呢?經過反覆檢查,才發現燈繩被老鼠叼走了。

「132」雪茄菸的誕生

1971年,「九一三」事件後,送京的特供煙停止使用,為了確保毛澤東吸食雪茄菸的安全,中央辦公廳決定將卷制組舉遷北京。

在毛澤東停吸什邡雪茄菸期間,為解決他的抽菸問題,中央辦公廳和北京市委的領導多次討論,最後決定派北京的菸草技工到什邡「取經」。1971年末,中央辦公廳的孟景雲、北京煙廠的孫正興兩名幹部以及從煙廠抽來的兩名老工人一同前往四川。在什邡一間不足20平方米的小屋中,北京的兩位「老學生」潛心學習著四川師傅的每一點手藝。可是20天過去了,他們終究不得不說「實在學不會」。中央辦公廳和北京市委再次召開討論會,會上有人提議:請四川師傅來京做煙。

於是,孟景雲等再次南下,在什邡煙廠經過嚴格政審,並徵得本人同意,選中黃炳福、姜躍秀、劉宗貴、范國榮等幾位廠里技術高超的骨幹。1972年3月,這幾位四川師傅舉家遷至首都北京。

基於特製煙生產場地既要方便,又要安全,生產小組放棄了在人員眾多的北京煙廠「設籍」的打算,而選擇了僻靜的南長街80號。舉世聞名的南長街81號中南海對面的這座內外套雙層四合院,原是匈牙利大使居住的地方。關於生產小組的管理,1971年11月,北京市委召集北京市房管局、警局、計委以及煙廠的有關領導開會,宣布由中央警衛團的危德純負責小組的思想政治工作,北京市警局的柏寶英負責小組的安全保衛工作。小組還有從北京煙廠選來的兩位輔導工,一名1939年入黨的炊事員及兩名鍋爐工。會議向小組提出了「三保」要求,即保全全、保質量、保數量。

黃炳福等人一到南長街80號,內外院已裝修一新,並已決定將原為生活區的內院改作生產區用。由於南北氣候、水質存在著差異,生產前要先做實驗。黃炳福在煙廠期間一直從事高級雪茄配方工作,他們根據毛澤東的吸食習慣和身體狀況,在13號雪茄菸的基礎上,通過對上千種中草藥篩選和極為特殊的工藝處理,經過幾個月的反覆試驗,終於研製出專供毛澤東個人吸用的特供2號雪茄菸。當時,毛澤東常在頤年堂點上一支特製的雪茄菸接見外賓和組織會議,所以,特供2號雪茄菸取名為「頤年世紀」。

給這樣一個新產生的小單位定什麼名稱,當時頗費了一番思索。基於不搞對外牌號、便於內部稱呼聯絡等因素,生產小組對外叫「360信箱」(小組的通訊地址),對內則稱「132」。直觀地說,這個名字只是兩種煙的型號,即13號和2號。

在這個專門制煙的屋子裡,共有13個職工。除了從什邡捲菸廠調來的3個人,還有經過精心挑選的1個保全、1個廚師、1個開車的司機、2個鍋爐工、1個支部書記,外帶4個學徒。該小組在近6年的生產中只卷過13號和2號這兩種型號的雪茄菸。2號煙特供毛澤東,13號煙供給李先念等其他領導人。因此,更確切地講,「132」應被寫作「13·2」。

「13·2」工作由中央辦公廳直接領導,生產原料仍由四川供,輔助材料在當地購買,特供煙月產15至20條。內部紀律十分嚴格,不能向外打電話,外出要請假,回來要匯報,不準會客。作息和學習制度也過硬,早上6點20分起床,冬天掃雪,夏天擦灰,晚上9點半睡覺。8鐘點工作制,上、下午各做一次工間操。每天用90分鐘學毛著、學《反杜林論》。每周一次黨員會,一次民主生活會,用「老三篇」對照檢查自己。

「文革」給「132」小組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他們像地下工作者一樣遵守黨的紀律,保守秘密,對自己做的事情始終保持沉默,他們的婚嫁對象也要經過組織的嚴格考察,他們的子女從未進過南長街80號的這扇大門,他們不能接打一個電話。沒有人知道他們的默默奉獻。

毛澤東於1976年9月逝世後,特供煙的生產並沒有停止。為了外事的需要,北京捲菸廠一直承擔著這一特殊任務。80年代初,北京捲菸廠與中南海警衛局商談商標註冊事宜,隨著註冊的成功,北京捲菸廠將當時為毛澤東主席提供的捲菸起名為「中南海」,特供煙也「舊貌換新顏」。商標在圖案設計上保持了中國的傳統藝術風格,以大紅底色並輔以金色,表現了中華民族喜慶、吉利的特點。特別是以毛澤東親筆書寫的「中南海」3字作為商標更是中國古老文化的精髓,採用考究的紅色銅版紙印製的中南海煙標,使人聯想起那段火紅的歷史。十三大、十四大、亞運會、國慶45周年慶典以及招待外賓等場合,特製紅「中南海」都是專用煙。

特別的「132」雪茄菸

「132」雪茄菸有兩處特別:其一是菸葉的特別,其二是手工卷制技術的特別與精湛。在天府之國新都縣的獨橋河兩岸共有200畝油沙地,傳說這塊地生產的菸葉在古時候是給朝廷的貢品。其種植所需肥料都是些豬糞、麻醬、香油等極其有營養的東西。為能儘量多地吸收營養,菸葉不能長得太快,因此土地不得多澆水。這裡生產的菸葉有柳煙和毛煙兩種,柳煙味淡而純,毛煙味濃而重。兩種菸葉在燃盡後均不落灰,菸灰呈白色,抽吸時喉嚨處可感到絲絲涼意。煙支長時間擱置不會熄滅,只要再抽一口便會繼續燃燒。因為受限於自然條件和獨特的生產方式,獨橋河兩岸的柳煙和毛煙十分珍稀,每年產量最多不過20擔(1000千克)。「132」所用的正是這種菸葉。

在對其捲菸技術有了一個大致了解後,也許便不再會奇怪當初兩位北京老師傅去什邡「取經」時的失敗,因為它的各道工序都是如此考究。

首先是菸葉的挑選。獨橋河的菸葉從地里摘下時還不能馬上採用,必須存放3年方被送至北京。在一捆25公斤的柳菸葉或毛菸葉中經過精挑細選,最後被用的只有5公斤左右。其次是菸絲和外用煙皮的製作。菸葉前後要噴灑兩次香料,香料用甘草、桂皮等多種中草藥加上從四川遠道而來的特麯酒、緬甸的香精等材料按嚴格比例製成。不得不說,除了菸葉的優良外,這種香精的配方是其味道香醇的第二個奧秘所在。

第三是卷制工作也十分講究,單是這個步驟就讓人望而卻步。這也恰是當初兩位北京「學生」遇到的最大的攔路虎。「132」特製雪茄菸工序全部用手工完成,生產工具很簡單,只有木箱子、切刀、篩子等。通常一天最多生產七八包雪茄菸,價格為9元1條,這些錢從幾位領導每月的工資中扣取。生產的全過程,都在中央辦公廳和北京市委委派人員危德純、柏寶英等同志的管理監督下進行。

為保證煙支質量,小組成員對生產中遇到的每一個問題都要費一番琢磨。如在成立初時,有一次工作人員看到主席手中的雪茄菸總是抽了三分之一便放下不抽了,而以前從什邡來的雪茄菸主席最多只剩五分之一。為此,小組成員和北京捲菸廠的領導、業務人員當晚即召開討論會,將主席放下的菸頭捻碎仔細觀察。危德純拿起一個菸頭重新點燃,吸了幾口後,他突然意識到煙支的溫度很高,夾煙的兩指明顯感覺灼熱。經過幾天的研究,煙支「發燒」的答案終於找到了。原來,在什邡煙廠捲菸時菸葉中水分含量為13%,當煙支被送至中央,正好11%的含水量。現在北京的生產小組在處理菸葉時仍採用13%的水分比例,但省卻了路途上所費的時間,因此含水量偏高。次日,生產小組將菸葉中的水分直接處理至11%,果然發現主席幾乎把手中的雪茄菸全部抽完了。小組人員經常研究煙的製作方法。考慮到主席高齡,生產小組在把菸葉搓成碎片前,將上面的葉莖全部抽掉。這樣,雪茄菸在抽吸的時候變得更加柔和鬆軟。

1984年在國慶35周年之際,「132」正式宣布解散。

(摘自《文史精華》)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知識都學雜了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1003/1811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