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民意 > 正文

失去購物慾的年輕人 體驗撿垃圾

擦過油漬的紙巾,喝空的奶茶杯,凋謝的鮮花,摔落的玻璃碎片,不再被主人喜歡的木盒、玩偶、沙發椅凳……據不完全統計,城市居民每天會產生1.2千克的生活垃圾。

除了在垃圾場等待焚燒或填埋,被丟棄之後,一些垃圾或許還有機會撞上‌‌「第二春‌‌」。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看見了廢棄物的價值,他們珍視物品里的‌‌「可循環價值‌‌」和‌‌「再創造的美‌‌」,歡喜地把這些破爛‌‌「撿‌‌」回了家。

網際網路行業的二狗剛遭遇裁員,待業期間,他在北京做起了stooping,這個詞語的含義可以引申為‌‌「彎腰拾廢品‌‌」。stooping文化由一名紐約博主興起,他在街頭發現廢棄家具並標記供需要的網友前來自取。二狗一般在晚上行動,在鼓樓附近的胡同和小店尋找可循環利用的破爛,到現在,他的社交帳號已經突破1.1萬粉絲,社群有超過3000人加入。

Sherry是豆瓣小組‌‌「撿垃圾即是藝術‌‌」的組長,這個小組有超過6萬組員,撿到碎玻璃、爛瓶子、樹枝、等等垃圾的網友會在這裡分享他們的美學創作。Sherry撿過最有趣的垃圾,是小狗身上剪下的毛髮,她帶回家做了只可愛的狗毛氈。Sherry和組員們所堅持的垃圾美學,表達的是對萬物美的關注,即使在商品世界裡被丟棄,被忽略,也一樣具有被人洞察和喜愛的價值

Sandra長住紐約,在她生活的地方,撿垃圾的文化氛圍則更為濃郁。紐約街頭常能看見堆在路邊廢棄家具物件,小社區里還有專門供二手舊物流轉的小棚子,在嘗試了撿漏的快樂後,撿垃圾逐漸成為了她的一種生活方式,Sandra說,她已經很久沒有買過新的消費品了,‌‌「不是買不起,就是覺得沒必要。‌‌」

以下是他們的自述。

‌‌「撿垃圾即是藝術‌‌

Sherry女95後濟南自由業

我在2020年建立了‌‌「撿垃圾即是藝術‌‌」小組,那時候我在上海做翻譯工作,有一天發現家門口的水果店扔出來的木盒子很好看,我撿了回去當收納架。當時忽然意識到,這些廢棄物也是有美感的,應該也有人會想要分享這些東西。我在豆瓣上搜了下,發現沒有相關的小組,就自己建了一個小組,現在組裡都有6萬多個成員了。

小組裡的成員們會分享各種自己撿的垃圾,廢酒瓶子、紙箱、樹枝、木頭、月餅盒甚至穿羊肉的簽子,再創造利用都可以變成‌‌「藝術品‌‌」。小組簡介里寫的是,‌‌「垃圾‌‌」是被拋棄的無用之美。我認為我們小組存在的意義,就是關注這些不被人看見的或者是被丟棄物品的價值。也就是說你會發現這個垃圾它有非常好看的一點,或者是你經過改造就是把它變得好看一點,這就是發現美的價值,就是藝術。

我在上海生活的時候比較愛撿垃圾,現在回到濟南反而少了很多。也許還是有城市的差異性吧,因為上海這邊思想多元化,年輕人也很多,同樣就會有許多有趣的物品可以被大家撿到。而且上海有垃圾分類,干垃圾濕垃圾可回收垃圾分得很明確,就不會讓垃圾混在一起特別髒亂,有時在路邊顯眼的地方就能撿到好東西。

其實我覺得撿垃圾這件事情,並不是什麼很丟人的事情。因為我覺得我是出於一種欣賞美的態度去撿的,也不是因為貪便宜什麼的。

也是因為疫情的影響吧,似乎越來越多的人都節儉了起來,會去關注一些老物件,或是丟棄的物品,的確當你去關注它的時候,就會發現它是挺有意思的。撿垃圾本身就是去發現生活中那些不被人發現的東西。有的人可能是出於實用的價值,路上看見有二手物品撿回家,有的人可能是為了環保,節約能源,但在我這個角度看,撿垃圾也是一件具有美感和藝術價值的事情。但無論是哪一種行為吧,撿垃圾其實都是有意義的。

‌‌stooping的意義,在於挖掘身邊物品的可能性‌‌

二狗90後北京待業中

撿破爛這件事其實是我小時候的習慣,因為家裡人教我要自力更生,那時候會在部隊大院的垃圾站收些廢品賺零花錢。我記得好像在十年前那個年代,上學的時候,學校也會組織一些活動,讓大家從家裡搞點不需要的東西自己動手,大家都很提倡變廢為寶的。

在我上了初中以後,就沒有再去收過廢品了,但我對這種二手的東西會有一種情懷在。2015年來北京後,我就開始關注二手市場和舊貨市場,閒下來就去逛。我一年當中去商場可能都沒有幾次,但去二手市場還挺多的。有時候能用比較低廉的價格,買到一些而且你可能會用到或者是你喜歡,然後覺得很投緣的東西。

我開始做stooping這件事也是一個偶然,有一天晚上我失眠,在小紅書上刷到上海做stooping的博主,我覺得挺有意思的,剛好北京也沒有人做類似的帳號,也想做一下。我之前在網際網路教育行業做產品經理,七月份被裁員了,這段時間也沒有找到工作,也想給自己找點事干。

我的stooping範圍都是在我住的鼓樓附近,這邊胡同比較多,商鋪比較多,很多店因為疫情影響下沒有能夠撐下去,撤店的時候就可能產生一些閒置物堆在路邊。

二狗的小紅書主頁

我大多都是晚上出去,這個時間點才能撿到東西。因為傍晚大家才下班,才有時間收拾家裡,看看有什麼東西不用了扔出去,而且白天的話,街上的有環衛工作,或者大爺大媽在街上,看見有東西就會撿走或者收走,所以白天也比較難發現我們需要的物品物件。

我這個人包袱比較輕,撿垃圾的時候不會有什麼負擔感。那些家具它不會被扔到垃圾桶里,我不會去垃圾桶里翻找。如果遇見大爺大媽問在幹什麼的話,我就跟他們說,‌‌「這東西沒人要,我發網上看有沒有人想要,自己過來搬走。‌‌」他們也覺得挺有意思的。

關於這些物品的信息,我看見了就會標明地點然後發在社交媒體上,一般都是先到先得。也會接別人的投稿,對方有不需要的東西了,用我的帳號發布出來,需要者自取。這個帳號只是一個發布信息的渠道,大家能不能撿到東西,撿到之後怎麼做,這些其實是和我無關的。

雖然我會發一些物品線索,但其實我只撿回家過一個首飾盒和舞廳波波球。那個首飾盒是木質的,有一種工藝品的美感,而且也有使用價值,拿回家放了一些我的項鍊和配飾。波波球其實蠻獵奇的,我是在一個酒吧旁邊撿到的,那家店是換地址了就在處理一些閒置物品,我看見了那個球,一開始以為是一個可以用於裝飾的燈,但拿過來發現,其實是一個蠻中二的頭盔,覺得蠻賽博龐克的,現在也放在我自己的家裡當做一個裝飾品。

二狗的撿到的木質首飾盒

其實stooping本身它並不需要去追求那種有設計感的家具,或者是比較奇怪的東西,發現了一個普通的板凳,如果它對我而言是有用的,那都是可以撿回去的。特別像就是北上廣這種一線城市,大家很多人是來漂的,沒有一個安定的居所。在更換這個租房的房源的時候,或者是離開北京的時候,大家都不得不把一些家具類的東西就扔掉或者是遺棄,那做stooping這件事,其實是可以把這類被遺棄的東西物盡其用的。

我剛開始做帳號的時候,我自己的設想是也許一個月可以突破1000粉絲,但是沒想到,一天就破了1000粉,現在做了快一個月粉絲量也上萬了。其實這是挺意外的事情。

大家可能也越來越多的重新思考自己的消費需求了,就是我到底是想要一個什麼樣的物品,有怎麼樣的生活方式。而且現在年輕人好像都沒有什麼意願了,那更不會花大價錢去買一個全新的以後可能要丟棄的家居物品,所以(stooping行為)跟整個社會環境肯定也是息息相關的。

我建了一個Stooping線上社群,人越來越多,總共好幾千了,但是大概80%的人都在求東西,只有20%的人在處理自己的閒置,我很不希望它會變成一個有償的普通的二手閒置群。我希望大家更多的回到這件事情的初衷,通過去做這件事情,得到一些意外之喜也好,或者是有一些收穫也好,能夠被這種生活方式影響,更多地關注物品本身的價值。

我最近想要好好寫一篇筆記,讓大家深入了解一下stooping這件事情,想讓更多人去線下身邊去發掘這種閒置的物品,它所帶來的這種意義,是遠大於線上幾百人的群聊的。stooping這件事情沒有必要去專門為了撿便宜而做,可能在你的日常生活中,稍微留心一下可能就會有發現。

Stooping的意義不光是撿到一個你可能需要的東西,而是真正地關注我們的生活的附近,去挖掘到那些被人忽略的可能性。

‌‌「沒辦法從二手網站上買或在外面撿東西,我才會買新的‌‌

Sandra gleans90後紐約數據分析

在紐約,整個城市是有撿垃圾或者回收舊物的文化的,大家不會覺得在街上撿別人丟棄的東西是丟人的。很早之前看過的一部美劇How I Met Your Mother裡面有一集就在講,他們不想用家裡的沙發了,有一個人物說,我們把它扔到樓下,馬上就會被人撿走。我對這個情節印象挺深刻的,直到我來到這個城市生活了,才發現生活氛圍確實如此。

我剛開始撿垃圾是20年6月份,那時候剛搬到了一個新社區。這個社區有很多人會把自己不用的東西放門外邊,如果路過的人喜歡或是覺得有用就可以隨意撿走。我還記得那是一個周末的大晴天,我們撿了一個綠色的復古箱子回家。因為當時新家正缺一個柜子,我看它的樣子也挺特別的,就想撿回家。但是當時也有猶豫,有點不好意思呢。箱子搬回家,漂亮又實用,我們都很喜歡。

Sandra在路邊看見的廢棄物品

從那以後我出門就開始留意了,街邊有沒有別人扔出來的我需要的物品,也開始真正把撿垃圾當成一種生活方式。

我碰到的被丟出來的東西,基本沒有很髒很破的,如果有零件啊螺絲啊什麼的,都是齊全裝好以便撿的人組裝,撿到蒸米飯的陶鍋連說明書都附上的。我覺得這是一種尊重,不是說當垃圾一樣髒兮兮的隨便扔出去。

撿垃圾的話,我首先會看它的實用性,我撿的東西大多是家具、餐具、還有書等等。其次的話,也要符合我的審美,如果它不好看我也不要。我發現很有意思的一點就是,我撿到過一個蒸米飯的鍋,告訴了我媽,她的第一反應是它很髒,很怕有傳染病毒或者什麼的,一些文化差異吧,長輩會覺得,你怎麼跑街上去撿垃圾什麼的。但後來我解釋了,他們接觸了這種文化也覺得挺好的。

我覺得撿垃圾,它是一種理念和生活方式。別人扔的垃圾被我撿到了,我也會有這種意識,把自己廢棄閒置的東西放在外面,留給需要的人。這會是一種良性的循環,如果整個社區大家默默達成這種共識的話,會形成一種環保、和諧的氛圍。

記得有一次我在路旁看見了一個很喜歡的麵包機,當時去的時候,那家主人其實站在旁邊,他擺了一張桌子,桌子上放了很多東西。我也是頭兩次撿東西,周圍還有人在,我其實還有點不好意思。但是那家主人看出來我的尷尬,他對我說,你想要什麼就隨便拿,不要不好意思。我感覺特別友好,他是真的希望把這些自己不需要的東西留給需要的人。很多路過來撿垃圾的人可能就是左鄰右舍,整個社區的氛圍就會在這種物品的流轉中,特別友善。

Sandra所在社區的物品交換站

但有一點要說的是,其實紐約這邊,如果要處理大件的家具的話,收這類垃圾好像是要錢的,還不如扔出去給需要的人,或許也是一個(撿垃圾很普遍)原因。

我現在住的這個社區,有一個物品交換站,大家都會把自己不需要的東西放在這裡,需要的人自取就行,這些廢棄物是真的留給附近需要生活用品的人。而且在這個棚子裡,應該怎麼捐東西,怎麼拿東西,什麼東西不能放在這裡,都有規定,大家都會遵守這一套(規矩)。

紐約街頭有很多撿垃圾的人,有的人可能是流浪的,或者經濟條件不那麼好,難以購買消費品的。也有很多就是把它當成一種很普通的生活方式,僅僅只是把別人不需要的東西再次利用起來。

我感覺疫情給我的改變還挺大的,疫情之前我每年都會買不少衣服,很多買回來都沒有穿過。但是疫情開始,線上辦公了,沒有了外出的需求了,漸漸的就不買東西了。我現在在一家奢侈品品牌工作,我們有員工五折的折扣,但是我一次都沒有買過,我好像沒有那種消費欲望了。

除了撿,我一般都會先考慮買二手,實用且便宜,不是為了避開所謂的消費陷阱而故意不買新的,而是舊的也很好。我現在除了吃穿、生活必需品以外,幾乎不會買新東西了。衣櫃也是二手的,桌子也是二手的,植物也是二手的,很多東西沒辦法從二手網站上買或者在外面撿來,才會買新的。我不會為了不花錢而撿不喜歡的不好用的,因為生活不是為了撿或省錢,這些都是服務於生活本身。撿東西對於我來說就是一個很隨緣的生活方式。

比起撿垃圾,我更喜歡撿舊物這個叫法,因為很多東西真的不是‌‌「垃圾‌‌」。這件事對於我來說其實沒有很浪漫化,也不是因為低碳生活之類的理由。像我說的,首要原因是實用,很多東西又好看又實用還不用錢,當然撿啦。撿多了以後發現這樣也完全可以過日子,不需要花錢買,生活可以更低碳,浪費可以更少一些。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後浪研究所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1008/1813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