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奇妙世界 > 正文

大海為什麼會漲潮退潮?退潮的海水難道消失了嗎?到底去哪了?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我們的生存需求得到了基本保障,也就開始追求起了精神上的享受,其中有很多人喜歡去海邊玩耍。

常年在海邊生活的人熟知大海的冷酷無情,也對海水的變化比較敏感,可是很多人只在內陸長大,沒有見過海洋的人卻會很容易被美麗的海洋迷惑,從而忽略海水的波濤。

比如在2020年10月5日,鼓浪嶼海邊就有兩名女子在海邊被困,因為她們作為外地遊客,不懂海水的潮汐,又喜歡「站得高看得遠」,於是走到了海邊的礁石,所以當潮水襲來,女子所在的礁石瞬間成為了「孤島」,海水將她們原本的路全都淹沒。

幸好有警方及時救援,這才避免了這兩名女子遭到更大的危險。

潮汐是什麼

到如今,可能依然有對海洋不熟悉的人對潮汐現象不甚了解,這也是由於我國地大物博,大部分的國土都在內陸地區,因此許多人都沒有接觸到海洋的原因。

其實潮汐說起來很簡單,就是海水周期性漲潮和退潮的自然現象。

古代曾有「大海之水,朝生為潮,夕生為汐」,也就是說「潮汐」最早其實是古人對白天和夜晚兩次漲潮現象的總稱,白日的被稱為是「潮」,拆分出來就是「氵」的偏旁加上朝陽的「朝」,夜晚的稱為是「汐」,即「氵」加上夕陽的「夕」字結合。

一般來說退潮要比漲潮危險,漲潮只需要小心自己所在的位置不會被漲潮後的海水淹沒,一般不會出現太大的危險。

退潮後的沙灘

但是退潮是海水從海邊朝著大海回退,一旦有人不小心被海水捲入,就算是游泳的老健將,這時也不是輕輕鬆鬆就能回到岸邊的。

要知道這相當於是以人力與大海的力量相對抗,海水會不斷地將人往大海深處「驅趕」,海里的人不僅僅要在這樣的推動力下反方向移動,還要避免自己長期泡在海水裡導致力竭等等。

也因此,海邊的村民都表示,海邊漲潮期間遊客可以去海邊玩耍,但是退潮期間千萬不要去,這是非常危險的事情。

比如在2021年8月14日,漳浦縣的一處海灘上就發生了一場悲劇,18名外地遊客無視了海灘的指示牌,來到海灘里玩水,其中17名遊客拉著手在海邊,剩下的1名遊客給他們拍照。

然而此時正值退潮期,海邊的一個巨浪襲來,將17名遊客全都捲入大海,除了拍照的遊客,其他人全都不幸喪生。

而當天的潮汐預報顯示,這一天的17點32分將會出現潮汐的第二波高潮,潮水的高度達到了1.68米,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心理素質不過關,在被海水捲入後驚慌之下更容易嗆水喪命。

為什麼會有漲潮退潮?

事實上,古人在發現了潮汐的規律以後,也會疑惑為什麼會存在著海水的漲落現象。

有一部分較為敏銳細心的古人根據潮汐與月亮的時間變化進行了對比,最後認為這兩者其實存在著一定的關係。

比如東漢年代我國的思想家王充,他大概在公元86年寫下了一本《論衡》,裡面有這樣的一段話——「濤之起也,隨月升衰」,從思想的理論推測出了潮汐與月亮的關係

後來更是在時代的發展下,牛頓從一顆砸在腦袋上的蘋果發現了萬有引力,潮汐現象才真正從科學的角度被展現在了人們的面前。

海水的漲落主要是因為它受到太陽和月球對其施加的引力作用,引潮力則是指月球對海水的引力,加上其圍繞地月質量中心旋轉而產生的慣性,以及太陽對海水的引力,和地球圍繞太陽旋轉的離心力組成的合力。

我們都知道地球的引力吸引了月球,使其成為了地球的衛星,億萬年來都陪伴著地球一同生存在太空之中,但是很多人都沒想到,原來月球也是有引力的。

太陽比月球大了很多倍,前者的質量甚至達到了整個太陽系的99.86%,更是月球質量的27023369倍。

太陽的引力有多大呢?它甚至能夠將八大行星全部束縛住無法掙脫,更是將太陽系邊界的奧爾特雲的天體都紛紛拉扯住,可想而知太陽的引力多麼龐大。

相反的是月球只有地球直徑的25%,大概是3476千米,質量更是僅僅只有地球的1/81,大概是7350億億噸,根據公式,月球的重力相當於是地球的1/6。

太陽的引力明顯比地球高到不知道哪裡去了,但是為什麼潮汐最主要是由月球造成的呢?

這其實是因為潮汐同時也會受到天體到地球的距離影響,雖然月球沒有太陽的質量大,但它到地球的平均距離是384401千米,大概是太陽到地球距離的1/390。

也因此,地月之間的距離彌補了太陽突出的引力,月球的引潮力甚至是太陽的2.17倍。

這意味著一道10米高度的海潮,大概7米左右都是因為月球的作用,3米大概是太陽的功勞,剩下的僅僅0.6毫米不到的高度才是其他的行星造成的。

而太陽的引潮力雖然並不如月球那麼明顯,但也會對潮汐造成一定的影響。

比如在新月(農曆月初)或者是滿月(農曆十五、十六)期間,太陽與月球就會向著同樣的方向,或者是正對著的相對的方向形成合力,產生高潮

而在上弦月(農曆初七、初八)或者是下弦月(農曆廿二、廿三)時,月球與太陽又會互相抵消,形成斥力,產生低潮

同時在一年裡,春分與秋分時節,當太陽、月球、地球處在基本上是一個平面的時候,也會產生這一年的高潮。

我們學習期間的課本上應該就有學過關於錢塘江大潮的文章,這個大潮之所以會被寫進課本,也是因為它本身就屬於是世界級別的「名潮」,是世界三大涌潮之一。

錢塘江大潮

錢塘江大潮除了上面我們所說的原因,還有其江口是較為特殊的喇叭狀江口的原因。潮流湧入後越來越高,還不等落下,後面的浪又奔騰而來,也就形成了非常壯觀的「滔天濁浪排空來,翻江倒海山為摧」的洶湧浪潮。

退潮後的海水去哪了?

如果經常在海邊,我們就能每當退潮的時候,隨著海水回退,大片的海灘就會露出來,還有許多的海產品被海水遺棄在沙灘中,眼力好的人刨一刨就能收穫頗豐。

趕海

退潮後的海水去哪了呢,難道它們都消失了嗎?

其實海水並不會消失,甚至地球上的水都是保持著一定的平衡,只是因為天體的引力作用,使得海浪被牽引著四處遊走。

換句話說,可能在甲地的我們看到了退潮,但在乙地卻正在發生漲潮,一處凹陷,另一處就相應地凸出。

如果不能理解的話,我們可以接一盆水,靜置後晃動這盆水,我們就能看見一側的水往盆內涌,另一側水卻向著盆外流動,這大概就是潮汐變化的趨勢。

而這樣的漲落模式也能夠促進不同海域之間的海水流動,海水本身的總量是不會變化的,這對於海洋環境而言也有一定的好處。

潮汐力開發

雖然潮汐對於在海邊的人類來說存在著一定的威脅,但潮汐力其實是能夠被人類開發使用的。

比起水力發電,潮汐力的能量並不算優秀,但通常情況下潮汐的平均潮差超過3米就能有開發應用的價值,而世界上一個較大的潮差就已經能達到13米到15米左右,因此是完全能夠利用將潮汐合理利用的。

不同的地點的潮汐也不相同,雖然各個地區的潮汐都能通過計算得出準確的時間和規模,但是潮汐的能量也會在經過淺海區等地方受到損耗。

為了能夠更好地應用潮汐力,全球都已經選好了合適的能夠開發潮汐能的地點。

世界上最早的潮汐發電站位於德國,我國的潮汐能發電站於1958年後就開始在沿海地區建造,而根據估算,世界上每年都有大概200TW·h的有著開發價值的潮汐能,其中我國的潮汐能理論估算就有1.1×10^8kw,當然實際上是無法得到這麼多的能量的。

當然,在長知識的同時,還有一個值得我們注意的是,隨著潮汐的漲落,海灘上留下的不再只有大海饋贈給人類的海產品,還有著無數的人造垃圾

比如在2012年,三亞灣的海灘上就出現了海水退潮留下的垃圾帶,長度甚至接近1000米,令人觸目驚心。

這些都是人類過去扔進大海里的垃圾,在海水裡浸泡了很長的時間,又被大海給丟回了岸邊。

但這些垃圾都還只是皮毛罷了,海洋內有著更加巨量的人造垃圾,甚至就連世界上深至11034米的已知最低點馬里亞納海溝都已經出現了垃圾,大量的海洋生物因此而失去生命。

單單只是太平洋的垃圾就已經比印度都要大,大概是350萬平方公里,甚至還形成了一個大概70萬平方公里的垃圾帶,如果我們再不對此進行管理,未來的海洋將會充斥著垃圾和污染物,這是每一個人都不願意看到的未來。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 新鮮旅行事呀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1008/1813312.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