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判斷一個人有沒有混日子,就看三點

電視劇《士兵突擊》裡,班長老馬臨走時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

別再混日子了,小心最後把自己給混了。

人過三十,在社會上摸爬滾打了這些年,再讀到這句話,感觸良多。

大魚吃小魚,小魚吃小米,各行各業幾乎都在加速洗牌,混日子的企業會死,混日子的員工會被處理,市場的要求將會越來越高。

這也就意味著,以後的日子將會越來越難混。

我曾經說過,對一個人的評價,有兩點是比較高的:

一是靠譜,二是沒有混日子。

如今,這句話要改一改了,沒有混日子不再是一個很高的評價,而是一個比較基礎的標準。

那麼,一個人怎麼算是在混日子呢?

我認為,主要看三方面的表現。

沒有目標,工作沒有責任心

一個人到底有沒有在混日子,有兩個很直接的判斷,一是看他對生活有沒有目標;二是看他工作是否認真。

混日子的人,他們通常沒有明確的人生目標,每天都是稀里糊塗地生活,得過且過。

而且,他們往往沒有責任感和上進心,明明可以做到80分,卻只做到60分。

坦白講,一個滿足於將工作做到60分和一個努力想將工作完成到90分,甚至更高分的人,其人生軌跡是截然不同的。

做到60分即可的人,成長起來往往會非常慢,難有進步。

很多人工作其實也有不少年頭了,但始終還停留在基礎的崗位上,工資不漲,職位不升。究其原因,最本質的還是成長緩慢,難堪大用。

而反觀那些升職加薪很快的人,並不是因為運氣好,而是他們對自己有著嚴格的要求,不滿足於僅僅做到60分,對工作有著極強的責任感。

在這樣的高標準、高規格的自我要求下,他們有機會得到快速的成長和鍛鍊,能學到更多的東西,變得更優秀。

關於工作,我一貫持有這樣的觀點:

並不是工作完成了,就能代表你沒有在混日子。一個真正沒有混日子的人,往往更在意完成的質量,會想方設法將工作完成到極致出色,力求精益求精。

兩種態度,兩種人生。不僅限於工作中,生活也是如此。

沉迷於垃圾娛樂

俗話說,玩物喪志。

一個人有沒有在混日子,荒廢人生,可以參考的第二點,就是看他是否沉迷於垃圾娛樂中難以自拔。

什麼叫垃圾娛樂呢?

就是對我們的成長沒有價值和幫助,容易讓人上癮、沉迷的娛樂方式。

比如刷短視頻,一看就是好幾個小時;

比如玩遊戲,拿起來就很難再放下來;

比如看冗長的,沒完沒了的肥皂劇;

再比如幾個人湊到一起打牌,一打就是一晚上......

放鬆、娛樂,這沒有什麼問題,也是有必要的,只有更好地休息,才能更好地努力。

但是,如果過度沉迷其中,就很可能改變放鬆的初衷,變成了放縱。

沉迷於垃圾娛樂之中,最大的危害有三點:

1.寶貴的時間沒了;

2.人的鬥志容易喪失殆盡,變得懶散;

3.人會變得浮躁、焦慮、思考能力也會退化;

人都是有惰性的,越懶越不想動,越不想動就會越懶,惡性循環,最後就是什麼都不想做,渾渾噩噩地混。

而那些沒有混日子的人,他們有較強的自律性,能管住自己,可以不沉迷於垃圾娛樂之中。

我認識的一些牛人,他們大多都有閱讀的習慣,有些人即使不怎麼看書,也會通過其他渠道來充實自己。

但有一點是很肯定的,他們不會將很多的時間用來追劇、玩遊戲、刷小視頻等等。

自律也許不會讓一個人變得有多優秀,但優秀的人往往都比較自律,特別是在成長和努力奮鬥這些方面。

不願走出舒適區,懶於改變

有人說,想要知道一個人混得怎麼樣,看他經常交往的朋友圈子就知道了。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能在一起玩的,層次往往都差不多。

這一點其實也能作為判斷一個人有沒有在混日子的參考依據。

如果一個人的交際圈子總是一成不變,所認識、接觸的人永遠都是和自己差不多的層次,那麼就意味著他很可能是在混日子。

雖然這條準則並不完全適用於所有人,有些人的圈子就比較固定,但確實也是一個比較普遍的情況。

因為絕大多數情況下,一個人如果真的在不斷地努力、打拼,在不斷提高和成長的話,那麼他的圈子肯定也是會隨之改變的,會認識和接觸到很多比之前要優秀的人。

這兩種不同情況的背後,其實藏著一個人的生活態度。

前者大多是比較貪圖安逸,不願走出舒適區,懶於改變,不肯對自己下狠手,不肯逼自己一把。

而後者則完全相反,他們敢於且勇於嘗試、折騰,捨得對自己下狠手,不讓自己懈怠下來。

這是認真、努力生活的人身上最為顯著的特質之一,或許他們不會取得多大的成功,但一定活得熱氣騰騰。

最後,我想說:

你今天混日子,明天日子就混你,你今天認真以待,不懈怠,明天生活也認真對你。

人生就這麼一次,渾渾噩噩地混,太糟蹋生命了。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讀者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1010/1813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