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飲食文化 > 正文

宋朝的外賣,連皇帝都愛吃

現代人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平時工作忙,沒時間做飯,周末宅在家,懶得做飯,於是叫外賣就成了家常便飯。但可別以為叫外賣是現今才有的事兒,其實在千年前的大宋王朝,外賣行業就已經非常發達了。

發達到什麼程度呢?宋朝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裡面講了,宋朝的白領、精英們跟現代人一樣,下了班也懶得自己在家開火做飯,「市井經紀之家,往往只於市店旋買飲食,不置菜蔬」。在描繪北宋都城汴京市井生活的《清明上河圖》中,就能夠「活捉」到一名野生的汴京外賣小哥,他端著兩個食盒,剛從店家出來,不知往誰家送著外賣。可見外賣在北宋就已經十分常見。

而至於南宋,雖偏安一隅,政治上窩囊,經濟上卻一點不寒磣,其都城臨安(杭州),就是一座人口過百萬的繁華大都市,不缺錢的老百姓,吃喝玩樂的心思也是爆棚。於是臨安城「處處各有茶坊、酒肆、麵店、果子……油醬、食米、下飯魚肉、鯗臘等鋪。蓋經紀市井之家往往多於店舍,旋買見成飲食,此為快便耳」。換言之,宋代都市下館子或叫外賣成風。

宋朝食肆上的美食,夏有「麻腐雞皮、素簽沙糖、冰雪冷圓子、水晶角兒、冰雪甘草湯、荔枝膏」等消夏涼品,冬有「盤兔、旋炙豬皮肉、野鴨肉、滴酥水晶膾、煎角子」這些熱氣騰騰的烤肉。其中夏天的「冰雪甘草湯」是用甘草、砂糖和清水熬成湯,然後再放涼,放涼以後再加進磨碎的冰塊。口感清甜,伴著碎冰有點像糖水冰沙,光聽聽就覺得很消暑。這冬天的「旋炙豬皮肉」,「旋」是切塊,「炙」是燒烤,就是將豬皮肉放在炭火上烤,烤得滋滋冒油、豬皮微焦,一口下去,香脆酥嫩。

民間有這麼多好吃的,就連在宮中吃著山珍海味的皇帝,都無法抵擋誘惑。宋孝宗趙昚就對民間外賣情有獨鍾。他曾因貪涼吃多了民間冷飲,拉了好幾天的肚子,嚇壞了一群大臣。在隆興年間的一次觀燈節,入夜之後這位皇帝饞嘴難耐,於是叫了夜市上的「南瓦張家圓子」和「李婆婆魚羹」等宵夜,送進宮來,吃過之後龍心大悅,小費給得很是大方:「直一貫者,犒之二貫」,足足多付了一貫(1000文銅錢)做小費。

太上皇趙構也很喜歡外賣。宋孝宗來向他請安的時候,趙構曾特地點來了外賣,訂單上有李婆雜菜羹、賀四酪面、臧三豬胰胡餅……看來趙昚愛外賣是有跡可循的,妥妥的老吃貨帶著小吃貨!

雖然那時沒有手機,不能網上下訂單,但是只消差人到飯館點個菜,「逐時施行索喚」,店家自會送上門來,貨到付款。

飯菜在外送途中涼了怎麼辦?宋朝解決問題也非常全面:溫盤。溫盤是一種厚底的盤子。上下兩層瓷,上薄下厚,中間空心,在裡面注入熱水,盤子便可起保溫作用。

這裝著菜的溫盤還得放進食盒裡面,食盒形狀與現在的保溫飯盒很相似,以木製的居多,層層分裝,以免菜餚串味。在各種古裝電視劇裡面,每逢「到大牢裡送飯」的情節,一定會挎上一個這樣的食盒。

送外賣這樣的活誰來干?雖說《清明上河圖》上有外賣小哥的身影,然而在當時,送外賣還不是一個職業,沒有統一制服,也沒有小電動車可以穿行大街小巷,於是店小二被開發出了新的功能:送外賣,而且無論多遠,基本靠腿走。可見,那會兒當個合格的店小二也不容易。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隱記天涯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1021/1819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