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中國文化 > 正文

深深影響中國人1600年的一千字文章,是他一晚上寫成的

作者: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文人墨客產出的辭章有千千萬。然而,要說到真正啟蒙了國人認知的,還要從那三篇講起。

三篇文章都很簡短,最多的不過區區千餘字;它們的題目起得頗隨性,以「三、百、千」之類的數字為題;三篇文字的底蘊又極深厚,從編出到清末民初,已然經過一千多年。

不錯,它們就是《三字經》《百家姓》,以及《千字文》。

這三篇文字,是我國古代最經典,同時也是最為流行的啟蒙教材。至於三篇之中,成書最早、流傳時間最長的,則非《千字文》莫屬。

啟功先生有言:

「以『天地玄黃』為起句的《千字文》,名頭之大,應用之廣,在成千累萬的古文、古書中,能夠勝過它的,大約是很少很少的。」

但你知道麼?據說,這一篇極偉大的文字,是用一個晚上的時間寫就的。它的作者是誰?《千字文》的背後,究竟又有一個怎樣動人的故事?

文徵明小楷《千字文》

01

清代才子袁枚,寫過一首趣味盎然的小詩:

漆黑茅柴屋半間,豬窩牛圈浴鍋連。

牧童八九縱橫坐,天地玄黃喊一年。

詩人的本意,大概是要吐槽先生和學生,渾渾噩噩混日子的生活狀況。但是請忽略掉豬窩以及牛圈,請忘記得過且過的師生,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一定會非常動聽。

《千字文》全文250句,四字成一句,字不重複(古體字),句句押韻,平仄流暢,有韻易讀,前後貫通。

正是因為行文時具備了「音樂美」,朗讀它時,必然也是動聽的。

把一千個毫不相干的字,編纂成一篇文章,且讀之有韻律和諧之感。我且問你,單這一點容不容易做到?《千字文》的作者,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大神」?

甚至,在「大神」的標準里,寫成一個抑揚頓挫的文章,不過是最基本的要求。

更加令我們恐怖的是,這一千個隨機湊成的文字裡,所蘊含的豐富的歷史典故,實在是多到令人咋舌。

據後人統計,《千字文》引用的經典文獻中,涉及22部古籍。其中,《詩經》被引用最多,多達18處。

譬如,《千字文》中曰:

愛育黎首,臣伏戎羌。

遐邇一體,率賓歸王。

幾乎每個中國人都知道,「率賓歸王」出自《詩經》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之句。

除了直接引用古籍,《千字文》中還涉獵大量的神話故事。林林總總的風物知識中,僅地名就涉及到19處。

除了地名,文中囊括著更多的歷史名人。

就比如,《千字文》的靠前面部分,有如下描寫:

海咸河淡,鱗潛羽翔。

龍師火帝,鳥官人皇。

僅僅後面這八個字,就包含了四個遠古人物。「龍師」指伏羲;「火帝」即炎帝;「鳥官」並不是罵人的話,代指少昊,相傳他以鳥給百官命名;「人皇」則是傳說中的三皇之一。

《千字文》中,類似的描述比比皆是,毫不誇張地說,任何四個字,都可以延伸出一個長篇大論的專業論文。

更更叫人嘆為觀止的是,除了埋藏進豐富的知識,作為一篇文章,《千字文》身上,也具備了哲學家的思維方式。

在短短的千字以內,作者從宇宙洪荒開始說起。正所謂: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張。

文章的結尾,作者的眼睛,從遙遠的天際,轉向審視自我的方向。他如此寫道:

束帶矜莊,徘徊瞻眺。

孤陋寡聞,愚蒙等誚。

謂語助者,焉哉乎也。

這幾句詩的大概意思是:

穿戴齊整,態度端莊;

徘徊不安,敬獻此章。

我實淺陋,鮮有見識;

愚笨蒙昧,讓人恥笑。

學識不過:焉、哉、乎、也;

語氣助詞,四個罷了。

蘇東坡有言:「其文如其為人。」雖然他自謙說,自己只會「焉哉乎也」四個字,但我們應該能推斷出,他絕對是有史以來,最學富五車、滿腹經綸的文學才子。

02

《千字文》的作者,名曰周興嗣,南北朝時期之人。

坦率地說,雖有一篇雄文傳世,但是關於此人的平生、事跡,以及才學,史書中記載得較為簡略。

《梁書》中說他:「年十三,遊學京師,積十餘載,遂博通記傳,善屬文。」

周興嗣是名門之後,他天資聰穎,博古通今。據說,就在年少時遊學期間,他曾經在姑蘇城內的某家旅店投宿。

是日夜晚,周興嗣睡覺的時候,他迷迷糊糊聽到有人跟自己說話:「你才學超越當代人,起初會被貴臣賞識,最終則會被英主重用。」

周興嗣聽後大驚,他起床去找那說話之人,奇怪的是,直到聲音徹底消失,周興嗣依舊沒有尋到那個聲音究竟在哪裡。

以上這段記錄,並不是來自小說家言,出自二十四史之一的《梁書》。

神秘人耳邊的呢喃,某種意義上,成為了他後來人生的劇本。

吳興的太守,早就聽聞周興嗣的大名,但其名聲越大,太守似乎就越發不喜歡他。太守本人平素最討厭與士子交往,覺得他們都是誇誇其談之輩,想必周興嗣亦不例外。

偶然的機會,太守與周興嗣談論起文史,他同樣沒有表現得過於熱情,誠如《梁書》中的記錄,兩人最後的關係,「唯與周興嗣談文史而已」。

太守是個內冷外熱之人,任期結束回京城後,他向朝廷極力舉薦周興嗣。正是因為太守的保舉,周興嗣被舉薦為秀才,不久之後,又成了桂陽郡的郡丞。

對於高位,周興嗣向來表現得很淡漠。南北朝的吳均,是著名的史學家,昔日在桂陽奔走謀職時,吳均寫下很多詩歌,贈送給周興嗣。

之子伏高臥,伊予空杼軸。

無因渡淇水,見此猗猗竹。

——南北朝吳均《贈周興嗣詩》

詩歌極言周興嗣之才華橫溢、無與倫比。他的潛台詞則是,希望周能順便提攜自己。

沉憂無人語,默念空憑軒。

安得湛盧劍,以報相知恩。

——南北朝吳均《贈周興嗣詩》

然而,周興嗣回復給吳均的詩,則充滿了淡泊的味道。且看他後來寫的《答吳均詩三首》:

明燈照暗室,邊韶對趙壹。

但酌中山酒,唯甘江浦橘。

風動雲人箕,雨至月離畢。

王丹贈不拜,是我相知日。

詩歌中的「王丹贈不拜」之句,說的是一個陳遺的古人。陳遺以孝道著稱,他外出打仗時,母親因為過於掛念兒子,竟然哭泣到失明,陳遺活著回家時,哭著向母親跪拜,「母目豁然而明。」

王丹是當時的權貴,他特意贈陳遺可以不拜自己的權利。

所以,這首詩歌的意思很明顯,周興嗣是在告訴吳均,只要你修養德行,自然會「是我相知日」。

與吳均需要到處寫干謁詩不同,周興嗣的人生,就像開了掛,一切就如那句預言,他不久之後,果真得到皇帝的重用。

03

那個皇帝就是歷史上樑朝的締造者蕭衍,後世稱其為梁武帝。最起碼在位初期,蕭衍勵精圖治,稱得上是一位得道明君。

公元502年,蕭衍代齊建梁,周興嗣進獻《休平賦》,「其文甚美,高祖(即蕭衍)嘉之」。

其後,河南進獻來一匹會隨著音樂跳舞的大馬,蕭衍命令文臣們作賦歌頌。賦成,蕭衍親自評選,認為還是周興嗣寫得最好。

又過了幾年,好佛的梁武帝將自己的舊宅改名為光宅寺,命令群臣書寫寺碑的碑文。碑文寫就後,皇帝唯獨選用了周興嗣的作品。

蕭衍相信,周興嗣一次次脫穎而出,絕對不是偶然。他終於決定,將一項最重要的工作指派給周興嗣去完成。

梁武帝本人打了半輩子仗,他希望自己的兒孫,能夠在太平時日多讀些書,因此萌生了給後代編纂一本啟蒙教材的想法。

皇帝讓一位文官,從晉代最偉大的書法家王羲之的手跡中,拓下一千個不重樣的字。其後讓老師們一遍遍教皇子皇孫去認。但正因為「拓一千字不重者,每字片紙,雜碎無須」,學生們學得很痛苦,很難完全掌握它們。

這可愁壞了梁武帝,某次,他突發奇想到,若是將這一千個文字,組合成整篇文章,豈不就解決了難題。而皇帝首先想到的能解決此問題之人,便是周興嗣。

歐陽詢《千字文》

古書上說,武帝召興嗣謂曰:「卿有才思,為我韻之。」周興嗣不辱使命,他接下了這個任務。

是日夜晚,他將那一千個文字,分別寫在紙上,然後全部擺放在面前。那些本來毫無關係的雜亂無章的紙片,仿佛一下子有了生命,被感召著要被組合在一起。

從寫下第一個字開始,周興嗣甚至都停不下來了,他一邊吟誦著,一邊找字拼寫。當最後一句「焉哉乎也」落筆寫下時,周興嗣抬頭一看,天已經蒙蒙亮,一夜的時間,就這樣過去了。

我願意稱其為,中國文學歷史上,最有價值的一個夜晚。

周興嗣懷抱著這篇文章,向梁武帝匯報時,梁武帝同樣看向他。經歷無數生死,早已心如鐵石的皇帝,看著自己的愛卿時,竟然有了要落淚的衝動。

原來,一夕之間,周興嗣鬢髮皆白,為了這一千字的文章,他耗費了太多的心血。

以上這段記載,出自唐朝人寫的《尚書故實》。我們必須得說,這次真的是稗官野史之言了。

然而,故事或者有誇張的嫌疑,周興嗣所付出的心血,一定是實打實的。

中國最偉大的書法家手書之,中國最博學的文士總結之,這才有了最簡短的,同時也最複雜的一千個字。

南宋學者有一首詩,單表周興嗣的功績:

文成千字貫如珠,一夜勞心白盡須。

不省海咸河淡句,帖中已有漢章書。

——宋·徐鈞《周興嗣》

又過了幾年,周興嗣的身體,變得越來越不好,先是雙手患上了風疽病,其後,又因身染疾病,左眼幾乎失明。

也就是說,從此之後,他既不能讀書,也不能寫字了。——對一個醉心讀書的人而言,這就是最致命的刑罰。

索性,周興嗣的聽力還好。後世的頑童,都在朗讀他寫就的文章,那無比悅耳的風聲雨聲讀書聲,他一定能聽到。

南北朝直到今天,已經過去1600年,中國人朗讀《千字文》的聲音,同樣響徹了1600年。

*參考資料:

姚察、姚思廉等:《梁書》

李逸安、張立敏譯註:《千字文》

啟功:《說<千字文>》

米學軍:《從<千字文>看周興嗣的才情與思想》

張婷婷:《論吳均的贈答詩》

史湘萍:《<千字文>研究》

徐梓:《<千字文>的流傳及其影響》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唐詩宋詞古詩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1029/1822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