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花石綱是如何從「拿錢採購」演變成一場大災難的

作者:

01、花石綱的起源

花石綱,從字面意思來解釋,就是「花石」+「綱」,也就是把奇花異石用綱運的方式送到首都開封。

綱運,是一種運輸貨物的組織或者編制,就是某一批貨物編成一組,就叫一綱。

綱運並不是僅限於用船來運輸,比如《水滸傳》裡梁中書給蔡太師送的「生辰綱」就是走的陸路。之所以我們大家比較熟悉的花石綱都是用船運輸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開封通運河,而要運送龐大的貨物(巨石、大樹),最方便快捷的方式就是走水路。

說到花石綱,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宋徽宗搞出來的」,但是其實這個東西早在宋真宗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

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間修建玉清昭應宮的時候,北作坊使李溥就跟三司使丁謂互相勾結,「盡括東南巧匠遣詣京,多致奇木怪石,以傅會帝意」。[1]不僅僅在東南,甚至在處於亞熱帶、熱帶的廣東南部,也在長期向開封進貢北方稀有的植物,「每年數千株」,當然,送到開封以後「枯死者十之八九」。[2]

到了仁宗朝,江淮發運使鍾離瑾依然在利用給皇宮送奇花怪石的機會(可能是劉太后的需求),用這些東西來賄賂權貴。[3]

有這些資料印證,應該說北宋王朝至少從真宗時期就開始從江南甚至更遠的廣東採運花石到開封了,當然,最主要的目的還是因為道教的信仰,皇帝需要在私家園林里營造一種「仙境」的氛圍。

02、被宋徽宗發揚光大

奇花怪石的需求到了宋徽宗當皇帝的這個年代達到了頂峰。

宋徽宗一是出於宗教信仰,二是出於藝術愛好,所以對奇花異石特別上心,根據蔡京的兒子蔡絛的回憶,宋徽宗在當端王的時候就非常喜歡這個調調。

等他陰差陽錯當了皇帝之後,終於有條件、有能力、有動力將自己的這個愛好發揚光大。就在他當皇帝的頭兩三年,也就是元符三年二月到崇寧元年三月,他至少幹了兩件關於花石的事情。

第一件事情就是修建景靈西宮,在蘇州和湖州開採了四千六百塊太湖石運到開封;[4]第二件事就是派童貫去江南主持「明金局」的工作,也就是幫他採買江南的花石、古玩、字畫、珍寶。[5]

去江南採購花石被正式當成一個任務,是在崇寧四年(1105),徽宗讓朱勔在蘇杭開辦「應奉局」,在蘇州開辦「花石綱」,利用運河把這些奇珍運回開封。

當然,花石綱的頂峰出現在政和七年,徽宗修建艮岳的時候,太湖的奇石、兩浙的花木、福建的果樹、南海的椰子、湖湘的文竹、四川的果木全都運到了開封。

03、花石綱開始變味

宋徽宗從端王時期開始收集這些花石,到自己當了皇帝之後擴大了規模以致登峰造極,但是有一點是必須要強調的:徽宗一直以為自己收集來的這些東西,是花自己內庫的錢買的。

史書上有一個記載,負責在江南採辦花石綱的朱勔,「指取內帑如囊中物,每取以數十百萬計」[7]。也就是說,朱勔每次給開封運來一批花石,就要去徽宗的內庫報銷,至於這個報銷的金額,就完全是朱勔自己說了算。只要事情辦得漂亮,徽宗也不在乎。

假如說事情按照徽宗的本意來進行,也就是購買的方式,這其實是不太擾民的,甚至還可能開拓一個巨大的產業鏈出來,解決一些就業問題。

但是問題的關鍵就在於朱勔和他手下的這一幫官員們,並沒有按照這個方式來執行,一開始可能是壓價,到後來可能就是生搶,再後來可能就是需要給他們行賄才能把自己的奇花異石送到徽宗那裡去,求朱勔在徽宗那裡給他們說兩句好話,求一個升官發財的機會。

一旦這件事情走上了「可以升官發財」的道路,那就開始層層變味了。

其中最大的獲利者,就變成了朱勔團隊和他們的合作夥伴。對皇帝,他們可以用報假帳、報虛帳的方式在徽宗這裡騙取大量的採購資金以及賞賜;對官員,他們可以給府州軍制定考核任務,要求他們貢獻;對百姓,他們甚至可以一文錢不花就能拿走自己看上的花石,只需要派兵上去貼個黃封條,說這是御前之物就可以了。[8]

04、百姓受到的壓榨

由於史書裡面很少涉及到底層百姓的生活,所以資料上缺乏一些有名有姓的案例。但是我們可以從方臘起義裡面窺見一斑。

方臘是睦州(今杭州建德)人,他造反的原因是不堪花石綱的騷擾。方臘造反以後抓到北宋的官員是這麼處理的:先把手腳砍斷,然後將他們的內臟掏出來,熬成膏油,然後把軀幹綁在樹上用亂箭射成刺蝟。[9]

他們能夠對當地官員有如此大的仇恨,我們也能夠想像,當地官員徵收花石綱的時候,是何如對待他們的。

當然,徽宗朝花石綱的最初操辦者童貫是非常懂行的,他非常清楚裡面的操作方式,以及對百姓的壓榨有多麼嚴重。他宣和三年(1121年)去江南平定方臘的時候,第一件事就是廢除了花石綱,既能收買民意,也能避免更多的人加入到方臘的隊伍里。

可惜童貫平定了方臘之後不到一個月,宰相王黼為了討好徽宗,又在開封重新設立了「應奉司」[10],重新把花石綱搞了起來,直到宣和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徽宗傳位給欽宗的頭一天,他才迫不得已罷除了花石綱。[11]

05、一些基於史料的闡述

關於花石綱對於百姓的壓榨究竟有多狠,我們可以根據宋代的一些官方和民間的史料進行一些總結。

第一,直接搶奪。如同我們先前所說,官員們只要看上了某家的珍寶,極少能夠用等價的錢進行購買的,絕大部分都是直接以「皇帝需要」的名義運走,運的時候也相當粗暴,不論是房屋還是祖墳、城牆還是農田,一律都要為花石綱讓道。

第二,敲詐勒索。誰家中如果隱瞞自己的珍寶不匯報,就會被冠以「欺君」的名義,輕則處罰重則抄家,甚至還有威脅到人身安全的。在這樣的情況下,百姓只能用拿錢消災的方式來免於處罰,這就給當地執行的官員造成了極大的便利,隨便找一個東西都能說是珍寶,然後加以勒索。

第三,增加賦稅。有些府州軍實在是不出產這些異物,但是為了討好朱勔團隊,只能採用去外地購買的方式。購買就要花錢,花錢就只能在百姓這裡增加新的賦稅,或者加重此前已有的賦稅,非常直接地給百姓增加了負擔。到後來,甚至不需要去外地購買的府州軍也用這樣的方式來加稅,反正不加白不加。

第四,加重勞役。運送花石綱是一個非常繁重的任務,石頭沉重,花木要保證存活率只能增加採掘數量,所以涉及到人數非常眾多的勞役、裝備、糧食、車船,讓本來就非常困苦的百姓生活雪上加霜。

當然,在執行層面還有很多其他的壓榨方式,我們就不一一贅述了,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自行想像,凡是你能想到的,他們幾乎也能想到並且用過了。

06、總結語

徽宗是一個智力正常、甚至算得上優秀的人,他對自己的老爹神宗、老哥哲宗也沒有什麼深仇大恨,他當皇帝的目的自然不是想要把宋王朝搞垮,也不是想要把自己國家的百姓搞殘。

在他心裡來說,花石綱只不過是他龐大帝國裡面一個非常細枝末節的東西,一個只用來滿足他宗教信仰和藝術修養的小玩意兒。

但是,這個花石綱卻被朱勔和各路參與進來的採買人員作威作福大發橫財,給百姓造成了極其深重的災難,以至於動搖了北宋王朝的基石。

他知道嗎?他其實是知道的,只不過他已經是深陷其中無法自拔了,也就是說,他已經養成了習慣、形成了慣性了。

我為什麼說他知道呢?因為他在罷免花石綱等系列害民措施時的御筆手詔里是這麼寫的:「假享上之名,濟營私之欲,漁奪百姓無所不至。」

可惜這時候已經晚了。

[1]《宋史·李溥傳》

[2]《宋史·黃震傳》

[3]《宋史·劉隨傳》

[4]《續資治通鑑》

[5]《中興姓氏奸邪錄》

[6][10]《宋史紀事本末·花石綱之役》

[7][8]《宋史·佞幸·朱勔傳》

[9]《宋史·宦者·童貫傳》

[11]《三朝北盟會編》

[12]見宋徽宗宣和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罷花石綱等指揮》御筆手詔。

2022-11-19

責任編輯: 東方白  來源:讀宋史的趙大胖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1121/1832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