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體檢到底怎麼做才好?這4個體檢項目,是在花冤枉錢,真沒必要做

「醫生您這檢查結果是不是出什麼問題了?我每年體檢結果都是正常的,平時也很注重自己的飲食健康,怎麼可能突然就確診了腸癌晚期?」王先生不解地看著手中的檢查結果問道。

就在半年前,王先生還參加了單位組織的體檢,體檢結果除了肺部存在些許結節需要做另外的檢查外,其他指標都顯示正常。

可誰知體檢半年後,王先生開始腹痛頻發,以為是胃病的他並沒有太把這件事情放在心上,而是吃了幾天胃藥,可怎麼也不見好轉,這才決定到醫院檢查,這一查就查出了腸癌晚期。

這可就奇了怪了,明明年年體檢結果正常,卻突然查出癌症晚期?體檢項目究竟能不能早發現癌症?是否只是在花「冤枉錢」?

一、「防癌體檢」是在花冤枉錢嗎?

體檢是肯定有用的,一年一檢是可以早發現,早治療。

但在一些人看來,防癌體檢似乎「又貴又雞肋」,就像在花「冤枉錢」?

防癌體檢又稱「機會性篩查」,它能發現早期腫瘤、腫瘤癌前狀態,以及其他易發疾病,並且漏診機率小,適合50歲以上或有家族遺傳病史人群。

簡單來說,普通體檢採用的方式比防癌體檢採用的篩查方式少,自然也就難以檢測出早期癌症,就比如一般的肝臟檢查,普通體檢採用的是普通超聲檢查,而防癌體檢採用的就包括有超聲、DNA檢測、血清學標誌物

那是不是越貴的檢查就越好?防癌檢查也需要根據自身的飲食習慣、生活及工作環境、家族史,去選擇適合自身並且有針對性的防癌篩查項目。

對於不同癌症的針對性篩查項目也有不同,市面上的防癌體檢套餐是不是讓你眼花繚亂,有些甚至貴得離譜,以下幾種才是真正重要並且有針對性的防癌篩查項目:

胃、腸癌:胃腸鏡+息肉病理檢查;

肝癌:彩超+甲胎蛋白檢查;

肺癌:低劑量CT檢查;

宮頸癌:巴氏檢驗;

乳腺癌:自我檢查+乳房X光檢查;

卵巢癌:CA-125檢測;

前列腺:PSA檢測。

二、體檢查出6種病,不要自己嚇自己

其實大多數人最擔心的還是體檢結果,就害怕自己真查出啥。但有些病只是名字有些嚇人,並不需要花「冤枉錢」去治療。

1、肝血管瘤

肝血管瘤大多數長得都非常慢,一般無症狀肝血管瘤,定期到醫院檢查就行。

如果血管瘤體積比較大,長的部位比較特殊,並且開始出現腹脹、便秘等不適症狀,這時候才需要去醫院進行手術治療。

2、前列腺鈣化

前列腺鈣化其實就是前列腺炎留下的疤痕,診斷出前列腺鈣化只能說明你之前得過前列腺炎症,一般情況檢查出來是沒有任何症狀以及體徵,這種定期到醫院檢查就行。

但如果你當下就有尿頻、尿急、尿不盡、會陰不適、腰酸腰痛等前列腺炎症狀,那就得按前列腺炎症治療。

3、甲狀腺結節

甲狀腺結節95%都是良性,癌變的可能性特別小,如果你的甲狀腺結節在1厘米以下,則不必過於擔心,只需要定期到醫院檢查就行,平時在生活飲食、作息上多加注意。

4、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其實大多都是良性,5cm以下的一般都是安全的。如果快到絕經期、子宮肌瘤較小、沒有任何症狀、已經妊娠,並且子宮肌瘤沒有發生紅色變性等情況,就只需要每3-6個月到醫院複查就行。

如果你患有子宮肌瘤並且快到妊娠期,肌瘤直徑4cm以上,就需要及時進行手術切除。

5、宮頸糜爛

宮頸糜爛其實早已正式改名為「宮頸柱狀上皮異位」,其實大部分屬於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如果進一步進行了細胞學和HPV檢查,且結果無異常,就不用做特殊處理。

6、肝囊腫

肝囊腫其實與腫瘤並無太大關係,不會癌變,也不會影響肝臟功能,一般正常情況無需理會。但如果肝囊腫已經達到10cm以上,並且出現腹脹,排便不順暢等症狀的時候,就需要引起重視了。

三、體檢應該怎麼做?這4個項目其實在花「冤枉錢」

市面上的體檢項目繁多,有些價格也是高得離譜,可別被它的名號給唬住,一聽就覺得好,花了「冤枉錢」,卻不實用。

化驗指標

這個項目只適用於胃部疾病的初級篩查,它們在篩查胃癌的準確性上還尚未達到要求,篩查胃癌首選還是胃鏡最靠譜。

X光片

這個項目因為解析度、檢出率低,所以並不適用於篩查早期肺癌,一般X光片能查出來的肺癌就已經是晚期了。建議50歲以上或有家族病史人群,體檢時可選擇低劑量CT,更能實現早發現,早治療。

前列腺彩超

這個項目不適用於篩查早期的前列腺癌,甚至連確診作用都沒有。建議50歲以上男性,選擇用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項目排查前列腺癌,價格實惠並且方便又實用。

兒童血鈣檢測

血清里的鈣含量不足,為防止低鈣抽搐,骨骼會將鈣貢獻給血液,這就營造了鈣含量充足的假象,實則孩子已經屬於缺鈣狀態。

建議先從缺鈣症狀看起(出汗、興奮、睡眠不足),檢查時應參考血鈣、血磷、鹼性磷酸酶三種數值共同判斷,或者通過腕骨X光片,查看骨齡判斷是否缺鈣。

延展——不同年齡段最該查什麼?

體檢不知道查什麼,該怎麼查,就從年齡看起,其實每個年齡段都有重點的體檢項目。

1、30歲:查血糖

可做項目:餐後血糖、糖耐量試驗、糖化血紅蛋白

由於糖尿病患病年齡越來越年輕化,建議30歲以上人群至少一年一次血糖檢查,最好查驗餐前血糖後再進行一次餐後血糖,或查一次糖耐量試驗,條件較好的人可以選擇糖化血紅蛋白,篩查更準確。

2、40歲:查心臟

可做項目:心電圖、血脂、血壓、心臟檢查、心血管檢查

40歲突發急性心梗、冠心病的猝死率,比老年人更高。建議每年定期檢查,並記錄好血脂、血壓等指標。

3、50歲:查骨、腸

可做項目:骨密度檢查、大便常規、腸鏡、胃鏡

建議每年做一次骨密度檢查、大便常規檢查,每2~3年做一次腸鏡和胃鏡檢查(如以往有病史或高風險人群,應當一年一次腸鏡和胃鏡檢查)。

4、60歲以上:全面檢查

除以上所訴項目外,還需要加上聽力及眼底檢查。

60歲老年人群,查眼底可早發現老年性白內障、原發性青光眼、反映腦動脈是否硬化。

癌症關鍵預防措施就是早發現,早治療,希望大家都能選對篩查項目少花「冤枉錢」!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39健康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1201/1836750.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