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中共官方疫情數據失真,不透明性引發外界擔憂

上海的新冠疫情周二仍在接續。ALY SONG/REUTERS

自從中國上周180度急轉彎,放鬆了「新冠清零」政策以來,政府一直在竭盡全力讓公眾相信,國家能經受住解除防控措施的潛在風險,並能讓世界這個第二大經濟體的經濟重回正軌。

政府對疫情曾經悲觀的預言已轉變成極為樂觀,國內新冠病毒方面的一位主要專家說,疫情正在進入「最後一程」,很快會變成一種可控制的季節性疾病。另一位著名的中國流行病學家則預測,新冠病毒將在一個月內達到感染峰值。中央電視台的一位著名新聞主播宣稱,「我們正式邁向了結束疫情生活的道路。」官員們紛紛表示,新冠病毒最新變異株的致病性已經降低,國家有充足的醫療準備,能防止出現最災難性的後果。

儘管有這些保證,中國在未來幾個月將發生什麼仍有很多不確定性。信息的不透明和不可靠讓人們難以判斷中國政府應對正在出現的一波新冠病毒感染浪潮的做法。政府在尷尬地放棄了標誌性的「新冠清零」政策後要挽回面子的想法只會使情況變得更加難辨。

已經有跡象表明,中國正在動用宣傳工具來強化一個信息,即國內局面已得到控制。由於缺乏可靠的資訊流動,來自國外的企業和投資者只能猜測中國經濟復甦將需要多長時間。

就連中國目前有多少人感染了新冠病毒這個最基本的問題也很難回答,因為政府放鬆了大規模核酸檢測的要求,允許在家使用抗原檢測的人自願報告結果。

中國周二通報了2291例新增確診病例,這個數字是取消大規模核酸檢測要求之前每天通報的約3萬例新增病例的零頭。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周三表示將停止通報無症狀感染者,今後的確診病例數註定會偏低,因為以前的確診病例中核酸陽性的無症狀感染者占大多數。

通報的感染病例降低,與陽性人數激增的傳聞以及醫院裡擠滿了候診者的情況不符。隨著檢測政策的變化,全國許多市縣正在其官方社交媒體帳號上傳播「非必要不檢測」的口號。「官方的統計數據毫無意義,」中國歐盟商會會長伍德克說。

對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國家來說,中國的一些統計數據超出了合理的界限。中國稱,自從六天前放鬆了「新冠清零」政策以來,還沒有出現一例與新冠病毒相關的死亡。相比之下,美國僅在周二一天就有469例與新冠肺炎相關的死亡病例。

從新冠病毒大流行的最初幾個月起,病毒學家就一直懷疑中共官方通報的死亡數據,對中國醫院定義新冠病毒死亡的方式提出了質疑。病毒學家說,其他國家的標準是將感染了新冠病毒後死亡的人都包括在死亡病例統計中,但中國的官方數字不包括這些死亡,中國醫院通常將這些人的死因歸於已有的基礎病或慢性病,例如癌症心臟病

漏報新冠病毒死亡病例的國家不只是中國,但中國的數據尤其讓人難以捉摸。政府通報的新冠病毒「重症」病例數隻給出與前一天相比的變化,不報病例總數。中國周二通報的重症病例比周一多三例。

缺乏新冠感染病例的可靠數據也讓人很難評估恢復經濟將需要多長時間。全球的經濟形勢看來並不樂觀,美國和歐洲的經濟都有出現衰退的可能,這會損害對中國商品出口的需求,中國的出口通常是全球經濟的一個可靠支柱。

中國不惜一切代價實行「新冠清零」政策時,人們曾面臨著什麼時候會被封控、會被集中隔離無休止的威脅,讓購物者不願去商店購物,讓人們不能出門旅行,也讓民眾在近三年的時間裡不願外出就餐。儘管現在已允許人們自由出入,但民眾仍對未來會發生什麼非常惶恐。

北京一家銷售進口手工服裝的店主鄭景蓉(音)說,她不打算重新開張,因為仍然沒有顧客光臨。

「我現在的感覺是,大家都害怕變陽,膽小的人不敢出門,」她說。雖然中國放鬆嚴格的「新冠清零」政策是個良好的開端,但政府需要採取更多措施支持普通人和小企業,鄭女士說,「目前還不確定。」

日本券商野村證券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陸挺表示,他對中國經濟會很快復甦不「太樂觀」,因為他預計,感染激增和不堪重負的醫療體系將繼續給經濟造成破壞。他還說,預計被壓抑的需求對明年經濟的刺激作用會「相對較弱」,因為近三年的封控已耗盡了中國許多家庭的積蓄。

在一定程度上,籠罩在中國如何走出「新冠清零」頭上的不確定性在於,沒有一個如此大的國家如此迅速、徹底地改變做法,中國從竭盡全力遏制新冠病毒到學會與病毒共存的轉變,似乎發生在一夜之間。執行了很久的規定每天都在變。

從上周開始,無症狀或輕症感染者不再需要住院治療。政府取消了禁止藥店出售感冒藥和止痛藥的所有限制,導致藥店的退燒藥甚至一些中成藥被搶購一空。中國周二還停止了行程碼的使用,那是一款政府為了評估人們接觸新冠病毒的風險,用來跟蹤人們旅行的手機應用之一。

兩個月前,很多人走上街頭抗議政府嚴厲的「新冠清零」政策的活動還沒有發生,那時,中共領導人習近平曾表示,因為新冠病毒對公共衛生構成的嚴重風險,有必要對病毒展開一場「全面戰爭」。

「整個防控系統在不到兩周的時間裡消失,令人大為驚奇,」伍德克說。「這對企業有什麼影響?我不知道。」

愛丁堡大學傳染病流行病學教授馬克·伍爾豪斯表示,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去年放棄他們追求的清零目標時,他們之所能在一定程度上取得成功,是因為他們已「使用有效疫苗開展了有效的疫苗接種計劃」。

但對中國情況而言,疫苗的有效性和接種計劃的有效性都值得懷疑。中國60歲以上的人口當中大約三分之二打了疫苗加強針,而80歲以上的老年人中只有40%打了加強針。世界衛生組織認為,打加強針對中國國產疫苗至關重要,因為國產疫苗使用的是滅活病毒,已被證明不如使用新的mRNA技術的外國疫苗有效。

中國政府周三表示,將在感染高風險人群、60歲以上老年人群中開展第二劑次加強免疫接種。

疫苗覆蓋範圍不廣、缺少高效力疫苗,「有引發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的可能」,伍爾豪斯說。

朱艷(音)在四川省旅遊勝地邛海湖畔擁有一家小旅館,新冠病毒防控措施曾讓她的生意受損。她說現在仍沒有遊客,因為人們害怕感染病毒。儘管經濟和生意的恢復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但她說,她至少再次感到了希望。

現年40歲的朱女士說,她希望中國能夠實現群體免疫,讓生活恢復正常。事實上,她希望自己能快點陽,因為她覺得最好早點感染新冠病毒。

「不可能把所有人都關在家裡,永遠關起來吧?」朱女士說。「該來的總會來的,逃不掉的。大家必須走這條路,每個人都必須邁出這一步,中國的工作和生活才能正常。」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紐約時報中文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1215/1842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