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2日,香港民主黨成員在中聯辦前抗議。
美國總統拜登去年簽發行政命令,為合資格在美港人,提供18個月的"延遲強制離境"(DED)待遇,有效期到明年2月5日屆滿。有在美的香港抗爭者表示,這項待遇能協助不少離開香港而被政治檢控的抗爭者,讓他們可以先在美國,再思考下一步安排。她擔心計劃屆滿後,因為無法在美居留,回港會馬上被拘捕。有47個港人組織聯署去信拜登,促請美國政府延長和擴大相關待遇,期望美政府能提供更多協助香港抗爭者的方案。
"沒有暴徒,只有暴政"
"香港人,加油!"
"祈求民主與自由,萬世都不朽,我願榮光歸香港"
2019年超過200萬香港市民走上街頭抗議,香港人林芷萱是200萬分之一的其中參與者。一直低調參與示威的她,與很多香港人一樣,覺得示威是基本權利,不會因為表達意見而有危險,直到2020年,她為現時已流亡的民主派立法會初選參選人張昆陽,擔任選舉團隊志願者後,改變了她的想法。
林芷萱:"在2020年,幫了張昆陽的初選團隊做志願者,可能是派傳單時被人拍到了,過了一陣子,我發現有一些奇怪中年大叔,開始跟蹤我,非常高調地拿著手機向我這個方向拍攝,我快步離開,他們就會跟著我。我是在一個心理輔導的診所工作,他們會在我工作診所的大廈Lobby(大堂)等我,從辦公地點跟我一起去到巴士站,有時候會跟到我家的大廈樓下,我們都是普通的市民,很多好像我一樣,沒什麼知名度的示威者,都會受到這樣類型的騷擾。"
2020年10月1日,香港警察逮捕一些抗議者。(美聯社)
在美港抗爭者憂"延遲強制離境"待遇到期被迫回港面對被捕風險
林芷萱表示,因為無法忍受長期的騷擾,在2021年7月離開香港,因為很想繼續為香港議題做倡議工作,拿著旅遊簽證先到美國,再找出路。她抵埗後,美國政府宣布,為當時已在美國的香港人,提供"延遲強制離境"的待遇(DED),可以再留在美國多18個月。她表示,這項安排對於很多難證明被政治迫害的香港人很有用,如果沒有這項安排,她不能留在美國要回港的話,必定要面對被拘捕的風險。
林芷萱:"不是所有香港人都可以apply asylum(申請庇護),因為在2019年的運動就是Anonymous(匿名),所以很多人都不會store(儲存)任何可以證明自己有參加示威或遊行等有被拘捕的風險的一些證據。所以DED其實是個非常好的計劃,因為只要你是8月5號以前來到美國,可以讓當下有dangerous(危險)或是有risk(風險)的香港人,先來到美國,還可以找工作,如果沒有DED,我要回香港的話,一定會被人拘捕。"
47海外港人組織聯署去信美國總統拜登促請延長和擴大待遇
"延遲強制離境"的待遇只到明年2月,海外港人團體香港民主委員會(HKDC)在聖誕節前夕(12月23日),向美國總統拜登發公開信,希望美國政府儘早公布,延長相關的安排,公開信的呼籲獲得47個港人團體聯署參與,還有14個關注人權、西藏和維吾爾情況的組織支持。
香港民主委員會執行總監郭鳳儀表示,估計最少有幾千名香港抗爭者,透過這項安排,暫時留在美國。這次發表聯署公開信,是希望能把協助港人的留美安排,再延長18個月,為抗爭者換來多一點時間,計劃下一步。
12名香港民主抗爭者據傳偷渡到台灣尋求政治庇護而遭到羈押,家屬於2020年9月12日召開記者會尋求協助。(路透社資料圖片)
郭鳯儀:"以往有參與示威的香港人回香港的話,他們是有可能被政府做政治檢控,所以他們就希望可以在美國逗留比較久的時間,想要申請難民,還是有其他方向,可以有時間能找到他們下一步應該要怎麼走下去。也因為有一些人,可能是曾經被香港的警方記錄過他們的身份證,所以他們想看一下香港警方會不會繼續做下一期政治檢控,要是不會的話,他們會考慮回香港,所以DED現在是為香港人提供短暫又有限期的一個避風港。"
郭鳳儀希望,美國政府能基於人道因素,對被受政治迫害的香港人,提供更多協助,包括擴大有關安排的合資格人士範圍,至2021年8月5日後入境美國的香港人,也可以延遲18個月離境。同時,也希望美國政府能給予香港人"第二優先難民"身份,使努力為民主發聲的香港人,不會因為簽證等問題,被迫回港而面對政治打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