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12月製造、服務PMI指數下滑 分析:第四季度可預期衰退

中國無序解封,許多工廠生產受創,第四季經濟成長恐怕衰退。圖為廣州國際車展於12月30日開幕。

中國國家統計局在12月31日公布最新數據顯示,12月份,製造業和非製造業的採購經理指數PMI雙雙下滑,分別為47.0%與41.6%,都低於榮枯線50以下。其中非製造業更是連7個月下滑,分析指,中國無序解封,許多工廠生產受創,第四季肯定衰退,全年經濟成長要達到4%難度頗高。

據《第一財經》報導,12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47.0%,比上月下降1.0個百分點,顯示製造業生產經營景氣水平較上月有所回落。

從企業規模看,大、中、小型企業PMI分別為48.3%、46.4%和44.7%,比上月下降0.8、1.7和0.9個百分點,均低於臨界點。

生產指數為44.6%,比上月下降3.2個百分點,表明製造業生產繼續回落;新訂單指數為43.9%,比上月下降2.5個百分點,表明製造業市場需求持續減少。

此外,非製造業PMI報41.6%,大跌5.1個百分點。也是2020年2月以來的最低水平。該項指數呈現營建和服務業景氣。

中國製造業、服務業進出口都衰退 Q4恐負成長

南台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助理教授朱岳中接受本台訪問時指出,除了製造業和PMI外,中國進出口從10月起微幅下滑,到11月擴大跌幅,出口年減8.7%、進口年減達1成(10.6%)。第四季度經濟增長率不容樂觀。

朱岳中:「整體而言,中國第四季成長率只會偏低。至於低到多少仍無法估算,第四季GDP要把全年的GDP拉高是不可能的事。(全年)5.5%很早就設定,但下半年急轉直下,中國不像大部分的國家都有下修,連美國都下修,顯然不可能達標。」

雲林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副教授鄭政秉對本台表示,中國第四季度疫情爆發,特別是白紙運動後無序地鬆開動態清零管制,包括上海特斯拉長時間的停產,蘋果組裝大廠富士康生產都受到很大的影響,第三季度是3.9%,他預期,「第四季度只會更糟。」

「從工業增長到進出口,以及民間消費數字不是極低、就是負向,包括第三季度數字可能都是美化的結果。」鄭政秉繼續說道,「看中國怎麼操控數字,前一陣子突然解封管控,每天染疫人數、重症幾乎都停止。中國數字失真會影響全球疫情判斷,所以它乾脆不公布。」

中國國務院在今年3月初預期中國GDP增長5.5%左右,國際貨幣基金(IMF)在今年10月下修為3.2%。

盧沙野諷西方「防疫躺平」稱中國疫情三年經濟平均年增長4.5%

中國駐法大使館官網1日刊出,助法大使盧沙野在巴黎接受《歐洲時報》專訪宣稱,就在西方「被動防疫、主動躺平」之時,中國以舉國之力答好「閉卷試題」。

他說,三年來,中國積極應對全球五波疫情衝擊,用心守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中國經濟年均增長4.5%左右,明顯高於世界平均水平,持續引領世界經濟企穩復甦。」

盧沙野不談2022經濟下行的現況,而是以三年經濟平均增長4.5%宣傳中國經濟優於世界的表現。朱岳中解釋,如果2022年全年平均要到4.5%,第四季度必須8.9%左右才有可能達標,但這是不可能;但拉長三年平均來算,只要今年第四季度達到2.1%,全年2.8%,就能達到三年平均4.5%。朱岳中對於Q4能否達到2.1%持保留態度,甚至可能繼2020年第一季度再次出現負成長的可能。

朱岳中:「疫情雖然影響經濟,但是盧沙野想表達中國還是比其他國家好,這是他的目的。(想表達)中國還是比多數人好,雖然沒有預期得好。」

分析:中國以市場利誘歐洲藉以分化歐美關係

盧沙野在訪談中提到,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多次表達訪華意願,「我們熱烈歡迎馬克龍總統於2023年適時訪華」。

鄭政秉表示,德國總理朔爾茨(Olaf Scholz)在G20前即已赴中國訪問,並收穫歐洲空中巴士(Airbus SE)集團140架採購協議,總價值約170億美元。法國總統馬克龍一直希望跟進。中國也深知最大的本錢就是巨大的市場,盧沙野除了利用數據在法國媒體漂白中國形象外,也以中國的經濟與市場活力復甦當誘因。

鄭政秉:「盧沙野利用年終,反而是中國疫情最糟時,給法國媒體描繪明年第一季中國經濟就會大噴發的願景。相對於歐洲非常慘烈的經濟狀況,提供非常多的願景跟希望,也挑撥歐洲跟美國價值的關係。」

鄭政秉提到,中法之間頂多在氣候變遷有機會合作,但中國試圖將合作擴及航空、農業、核電等領域,尤其中國在電動車和新能源有不錯的發展,也希望推進中法進一步合作。除了期待法國把資本與技術帶進中國,更希望法國在軍事產業提供更多協助,這對中國具有多重意義。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103/1850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