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習近平中央能發動魅力攻勢嗎?會成功嗎?

作者:

Le président chinois Xi Jinping, lors du discours prononcé le20 janvier2023à Pékin.© AP/Li Xueren

美國《外交政策》雜誌(Foreign Policy)專欄作家、哈佛大學 Robert and Renée Belfer國際關係中心教授Stephen M. Walt,1月23日在該雜誌其專欄發表文章分析,中共20大習近平三度擴權,那麼中共今能發動魅力攻勢嗎?

作者經由這篇文章分析了,北京的外交政策若重新啟動為何會成功,也不會成功。

作者解釋說,獨裁政權的所謂優勢之一是,它被假設成為了應付新的變局就可以突然反其道而行。如果說,一個人擁有最高權力,又不必擔心官僚僵化、討厭的媒體、國內反對派、有影響力的利益集團、獨立的司法機構以及其他各種各類的民主機構,那麼從理論上講,他們就能夠發布一項新法令,讓國家之船駛向新的航道。

作者續稱,獨裁者敏捷又自洽的這種形象很可能是有誤的,或至少是不完全的。即使是看似沒有挑戰的獨裁者,通常也會擔心潛在的競爭對手、相互牽制的權力中心,以及遠方官員是否會有效執行指令。暴君有時會堅持失敗的政策,因為下屬不會告訴他們到底發生了什麼;或者他們拒絕改變路線,因為他們不想顯得軟弱。此外,那些所謂的懶惰、功能失調的民主國家有時會以令人驚訝的活力和迅速採取行動,特別是在緊急情況下。

作者表示,儘管有這些警告,但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最近進行的變革的範圍和速度仍然令人印象深刻。在2022年10月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鞏固了其對權力的控制後,習近平突然放棄了他所倡導的僵化且代價高昂的新冠清零政策,以遏制出人意料的公眾抗議活動蔓延。他部分緩和了他在國家經濟上的列寧主義態度,並且在經濟增長低迷之際,放寬對阿里巴巴等大型企業的管控來安撫和振興中國私營部門。

就本文論述而言,最重要的是,中國現在正試圖修復與外部世界的網絡,以求改善其全球形象、重新點燃經濟增長,和最大程度上破壞美國將幾個關鍵國家團結成一個鬆散的反中共聯盟。不過,這個最新的「魅力攻勢」能行得通嗎?

作者認為,無需高智商就能弄清楚習近平為什麼要這樣做:他的基本外交策略根本行不通。公開宣布到本世紀中葉成為(萬一不是)世界領先強國,本身就是一個錯誤。或許這是一個有價值的目標,但如此大膽的吹噓肯定會讓美國感到震驚,並讓許多其他國家保持警惕。在南海大肆進行「軍事化的島嶼建設」是錯誤的;無視國際法庭駁回中國在這條關鍵水道的領土主張的裁決是短視的。通過向爭議地區派遣飛機和船隻威脅台灣和日本,效果適得其反。中國軍隊在偏遠的喜馬拉雅山區與印度軍隊發生衝突,也毫無意義。另外在入侵烏克蘭前夕,中國與俄羅斯如此緊密地結盟肯定還是一個錯誤。要麼習近平被騙了(假設俄羅斯總統普京沒有告訴習近平他的計劃),要麼習近平選擇默許一個被證明能力不如他預期的魯莽夥伴。無論是那一種,都令人難堪。而且最糟糕的是,這些令人擔憂的策略是通過激進、過度競爭的「狼戰」外交來推行和捍衛的,其基礎是反覆欺負和貶低外國外交官和政府官員卻認為如此可以贏得友誼並增強中國影響力的奇怪想法。

作者指出,習近平實施的外交政策的結果非常明顯:美國民主與共和兩黨一致支持應對「中國威脅」;日益激烈的美中高科技貿易戰,包括旨在削弱中國晶片技術發展的出口管制;美國、日本、印度澳大利亞所謂的四方聯盟的鞏固;日本決定到2027年將其國防開支增加一倍,並與美國更密切合作;韓國暗示它可能會獲得核武器,這部分是對朝鮮行動的回應,但也反映了對中國的擔憂;以及中國在歐盟、澳大利亞和其他幾個地方的公共形象急劇惡化。

作者又指,重新啟動的必要性是顯而易見的,所以中國最近一直在討好。習近平和美國總統拜登在峇里島20國集團峰會上舉行了一次相當親切的會議。習近平歡迎德國總理朔爾茨來北京進行國事訪問。習近平本人會見了東南亞國家元首,並前往沙特阿拉伯參加沙特領導人穆罕默德·本·蘇丹策劃的一系列峰會。中國副總理劉鶴告訴達沃斯的聽眾:「中國回來了」和「向企業開放」,中國共產黨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一直在發布有利於商業的指南,旨在刺激更大的經濟增長。劉鶴還在蘇黎世跟美國財長耶倫會談舉行會談,並邀請她訪問北京。這是疫情爆發多年來,中美雙方首次展現出對緩解貿易爭端的興趣。

這一切行得通嗎?得要看情況!.

作者接著回答,在短期內,放棄狼戰外交,重申中國與其他國家建立密切經濟聯繫的願望,將在許多地區找到樂於接受的受眾。中國在當今世界的地位和影響力是敗其經濟規模和高科技供應鏈的複雜性所賜。相比之下,它不斷增長的軍事力量讓其他人感到緊張。即使是美國的親密盟友也不想斷絕與中國的經濟關係(其實許多美國企業也是如此),儘管他們反對中國的侵犯人權和挑戰區域穩定的行為。正如荷蘭總理魯特上周告訴達沃斯的聽眾的那樣,「即使存在『合理的安全問題』,中國也是一個『巨大的經濟,擁有巨大的潛力和巨大的創新基礎』。」法國財經部長勒梅爾也贊同這一觀點,他說:「美國想擊退中國,我們想讓中國參與進來。...我堅信,在世界遊戲中,中國必須加入,中國不能出局。」

作者表示,這告訴我,中國必須停止試圖加快變革的步伐,改採戰略耐心的政策。它的主要重點應該是國內經濟發展——特別是在先進技術的關鍵領域——這將加強其他國家與國內經濟發展保持密切聯繫的願望,並阻止它們充分參與美國的出口管制及華盛頓為減緩中國增長的其他措施。中國還應該繼續努力在現有的全球機構內建立影響力,如果其他國家不擔心北京未來如何利用其增強的影響力,這一努力更有可能取得成功。

這種策略也可能從中國對威斯特伐利亞式(Westphalian-style)國家主權的承諾當中獲利,因為中國自己的政治模式並不具有普遍吸引力,但它也不常敦促其他國家如何組織內部政治,並明確表示每個國家都應該自己決定如何治理的想法。相比之下,美國喜歡教訓其他國家應該如何治理自己,也一直試圖讓其他國家接受美國的價值觀。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北京對雙邊關係中侵入性較小的方式可能對其他非民主國家特別有吸引力。在這裡,值得記住的是,在當今世界,非民主國家的數量遠遠超過真正的民主國家。

作者強調出,如果中國不能回到類似於其之前「和平崛起」戰略的立場,那它現在試圖的重置將或失敗。之所以會失敗,是因為習近平在其執政期間仍然完全致力於實現某些目標(例如與台灣統一),儘管對該島進行軍事攻擊將是一個危險的提議,並將國際對中國的恐懼推向新的高度。又或者說,可能失敗的因素是出於中共領導人認為其權力可能正在達到頂峰,在中國人口、經濟停滯和地方平衡合成一體之前,為了保持及鞏固現狀不得不做的改變。

作者提點,這裡有一個更普及的教訓,一個所有大國(以及一些小國)的領導人都應該考慮的教訓。當外國經濟快速增長時,國際體系中的國家很少做出強烈和消極的反應;相反地,經常表態歡迎因為可以從擴大的經濟機會中受益。如果這項政策促使挑戰者能比預期更快地出現,那麼它可能是短視的,但它似乎仍然是一個普遍的趨勢。只有當一個崛起的大國開始拋出其新獲得的話語權時——特別是像俄羅斯現在在烏克蘭試圖的那樣,尋求以武力改變現狀——其他國家才會完全驚慌失措,並開始採取直接行動來遏制這個問題。

作者總結說,美國非常幸運:它在19世紀的崛起並沒有引發敵對反應,因為它遠離其他大國,他們更擔心對方,美國可以在北美擴張,而無需直接與他們當中的任何一個戰鬥。中國今天的立場沒有那麼有利,台灣人民仍然強烈反對被北京統治,中國只能被迫通過軍事行動完成統一。而北京最新魅力攻勢的成功將主要取決於習近平及其同夥是否認識到這個問題,即控制他們的民族主義野心,並集中精力繼續在國內建設經濟實力。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RFI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126/1859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