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西方「切香腸」戰術讓俄國很難受

作者:

日前(周三,1月25日),經過一段時間的討論,北約國家終於決定向烏克蘭提供主戰坦克。這是北約國家對烏克蘭武器支援的一次重大提升,烏克蘭戰場上的劣勢有望扭轉。

在俄國開始侵略烏克蘭後,北約國家就一直軍援烏克蘭。然而,北約並沒有把最先進、戰鬥力最強的武器供應給烏克蘭。在戰爭爆發之初,烏克蘭就大力要求北約支援飛機,最終北約還是否決了。

戰爭一開始時,北約主要只支援單兵作戰的「防禦性武器」,這些武器雖然在抵抗俄軍攻擊基輔時發揮關鍵作用,但到了戰爭進入相持階段,烏克蘭的作戰任務變為奪回被侵占的領土時,卻遠遠不夠用。

戰爭到了去年六七月,北約才開始供應以美國「海馬斯」高機動火箭炮系統為首的中距離重型攻擊武器。海馬斯的作用立竿見影,頓時扭轉了戰爭形勢,是烏克蘭「哈爾科夫大捷」和「光復赫爾松」兩場重要勝利的大功臣。然而,美國提供的海馬斯也是「閹割版」。不但射程縮減到只有80公里左右,也只能發射精度沒有這麼高的火箭炮。美國的擔心主要有兩點:一來,不希望烏克蘭直接用美國武器攻擊俄羅斯本土(這裡的本土當然不包括非法「歸俄公投」的五個烏克蘭州),以避免過於觸怒俄羅斯;二來是擔心武器被俄軍和其他人盜取,泄露了美國的軍事機密。

在光復赫爾松、俄國發動非法「歸俄公投」和克里米亞大橋爆炸等事件之後,烏克蘭戰局進入第三階段,發生了兩個戰法的大轉變。俄國目標從戰爭第一階段的突襲,到第二階段的占地,到現在的消耗戰。

第一,俄國大規模使用飛彈和伊朗製造的廉價無人機,「無差別」攻擊烏克蘭大後方的基建、民用設施和居民點,烏克蘭人民傷亡損失慘重。伊朗無人機雖然低技術含量,容易被擊落。但由於成本極低,擊落它的成本往往相當於數十倍到上百倍的價格,相當於「大炮打蚊子」,能大量消耗烏克蘭的防空武器儲備。同時,廉價無人機也可以發動「飽和式」攻擊,這更難應付。

第二,俄國集中軍力攻擊頓涅茨克州北部的巴赫姆特。巴赫姆特是烏克蘭經營了好久的防線。於是雙方大炮對轟,把當地變成一戰式的「凡爾登絞肉機」。這種戰術是軍人和彈藥的互相消耗。烏克蘭的人員和彈藥均處於下風,戰況不利。這種「絞肉機」戰場非常殘酷,在此處主動發起攻擊的俄國當然是罪魁禍首。烏克蘭不可能放棄陣地,倒是如果西方能支援強大的武器,才有可能擊退俄國,儘快結束人間慘劇。

於是,引入新的戰法和新的武器,成為烏克蘭的當務之急,烏克蘭急需正義國家的更多武器支援。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烏克蘭屢次請求而不果的重型武器,終於取得突破。

在防空方面,美國終於答應軍援愛國者飛彈,正在培訓烏克蘭人員使用。愛國者飛彈是名氣最大的末端飛彈攔截系統之一,不斷改進之後也可以打飛機和無人機。缺點就是太貴,一枚幾百萬美元。於是它的功用應該不是用來打伊朗廉價無人機,而是攔截俄國的飛彈。至於用什麼辦法應付廉價無人機,估計也是西方軍事專家正在努力攻克的問題。

在陣地戰的領域,最重要的進展就是西方開始提供的主力坦克。

西方「切香腸」戰術讓俄國很難受

美國支援烏克蘭的「海馬斯」高機動火箭炮系統,作用立竿見影,頓時扭轉了戰爭形勢,(圖片取自Lockheed Martin官網)

在開戰之前,烏克蘭在蘇聯時代積聚下來的坦克絕大部分都老舊失修。在開戰之初,俄國發動突襲,也繳獲了大批烏軍的坦克。所以,烏軍的坦克一開始就嚴重不足。一開始東歐國家都說願意向烏克蘭提供蘇式坦克,但礙於北約的統一政策,大部分都無疾而終。之後,有個別東歐國家陸續向烏克蘭提供蘇式坦克。但經過整年的戰爭,這些老舊的坦克也消耗得差不多了。另外,蘇式坦克的炮彈還是蘇聯時代的存貨,也是越大越少。到了陣地戰階段,坦克的用處很大,烏克蘭急需大批的坦克。

在幾個月前,北約盟國就商議支援烏克蘭重型主戰坦克。主要討論的坦克有兩種,一種是德國產的豹二坦克,一種是美國產的M1 Abrams「艾布拉姆斯」坦克。

這兩種坦克還有親緣關係,都源於1960年代美德合作開發MBT-70主戰坦克的計劃。這個聯合開發計劃後來散夥了,但兩國在這基礎上各自開發出這兩種坦克。豹二坦克成為德國最暢銷的重型武器,被各國大量採購,是西方國家最主流的坦克。它也不斷開發新的型號,現在裝備在德國軍隊中的主力型號是第六代(A6),其他歐洲國家多擁有的型號是80年代到90年代出產的A4(這也是生產最多的型號)。M1是美國陸軍主力坦克,在多個戰場上也得到實踐的肯定,現在的主力型號是M1A2。

兩者的最大不同是動力系統。豹二採用柴油發動機,用水冷系統。M1採用燃氣渦輪發動機(即噴射機用的發動機),用空氣冷卻。M1的防護能力比豹二更佳,但重量比豹二多差不多一半。兩者也導致耗油的差別,M1的耗油大大超過豹二。

因此,根據美國軍方的意見,在烏克蘭戰場上,豹二比M1更適用。一來,由於耗油巨大,實戰中M1需要其他戰車持續送油補給,這對後勤是非常大的挑戰。二來,M1採用空氣冷卻,要吸入大量的空氣,過濾器容易被堵塞,需要特殊的維護訓練。三來,由於只有極少數種類的坦克採用渦輪發動機,烏克蘭的坦克手必須受長期的嚴格培訓才能操作和維護。這些道理有很大的說服力。

歐洲很多國家都有豹二。波蘭、芬蘭、荷蘭等國家,早願意提供豹二坦克。它們是從德國購買豹二坦克,合同寫明,如要轉讓必須有德國的同意。德國一直非常猶豫,沒有鬆口,它們也愛莫能助。德國這種態度不難理解。第一,由於二戰的陰影,德國一直對戰爭有抗拒感。第二,德國一直是西方陣營中和俄國關係最好的大國,還可能夢想成為戰爭調停人。第三,德國擔心提供先進重型武器,會導致戰爭升級和擴大,引發俄國和北約的戰爭。最後,如果德國率先點頭了,還擔心俄國報復,如果俄國入侵歐洲,德國可能首當其衝。

幾個關鍵事件終於改變了德國的態度。在大形勢上。第一,經過種種努力,更加上歐洲今年的暖冬,讓整個歐洲的能源形勢大優,能源儲備充足,再也不用受俄國制約。第二,俄國悍然策劃的非法「歸俄公投」,超越了國際社會和文明國家的底線,不但堵死了自己的退路,也斷絕了德國的調停念頭。德國和歐洲不得不與俄國抗衡到底。第三,現在烏克蘭局勢的進展,特別是巴赫姆特戰局打成「絞肉機」的格局,也是坦克能最大發揮影響力的時候了。

最重要的是,烏克蘭、美英和歐洲盟國不但反覆對德國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施之以壓,還願意配合德國政府,為德國「打掩護」。

首先,1月14日,英國首相蘇納克和澤連斯基通電話,同意向烏克蘭提供14輛英國主戰坦克「挑戰者2」(FV4034 Challenger 2)和30門AS90大型自行火炮。這是西方大國首次向烏克蘭提供主戰坦克。最重要的是,這批坦克並不在烏克蘭最欣切的目標內,很大程度上是「意外之喜」,送給烏克蘭的禮物。英國此舉開了好頭,為德國(和其他國家)做出榜樣,顯示了大國的擔當。

其次,幾乎與此同時,法國也同意在兩個月內向烏克蘭提供輪式輕型坦克(又叫AMX-10RC裝甲偵察車)。雖然這款坦克並非其主戰的Leclerc,但也是重大進展,為進一步提供主戰坦克開路。

最後,美國態度的轉變。基於上面提及的原因,美國軍方一直認為M1不是好的選擇。但德國堅持,只有美國提供坦克,德國才有可能鬆口。美國軍方也不肯鬆口,希望在在美國不提供的情況下,能說服德國。談判陷入僵局。到了上周,美國兩黨政要紛紛做工作。一種提議是美國「象徵性」地提供坦克,正如共和黨某眾議員所言,就算給一輛也是好的。根據媒體透露,國務卿布林肯在說服美國軍方上起到關鍵作用。一開始,美國軍方還是只同意「象徵性」地給一些。到了最後,總統拜登一錘定音,既然要給,就必須給有實際作用的數量。於是美國從不肯給M1A2,到最後一下子給了31輛,足以組成一個坦克營。

美國態度轉變成功推動德國改變立場。德國宣布會送14輛豹二坦克,而且據信是新式的A6型。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德國同意其他歐洲國家向烏克蘭轉讓豹二坦克。根據最新資料,目前已有共13個國家承諾坦克,總數已到了300多輛。

其實之前德國態度猶豫時,筆者已經認為最後還是會送的。德國要想成為大國就必須有大國的擔當,前怕狼後怕虎,想兩不得罪,一派雞賊作風,這樣德國怎麼能大國崛起?當然,美國的政治掩護也很重要,美德這次合作給德國破防,預示著美德關係有更好的將來。

一般認為,雖然各國承諾贈送坦克,但運抵到投入使用還有一段距離。豹二操作簡單,可望很快投入戰場,但操作M1要經過至少數月的培訓,投入戰場時間會更晚。而且,這些西式坦克在對陣俄國坦克及反坦克武器時,到底能發揮多少功用,還有待戰場上的實戰檢驗。它們可能像海馬斯一樣成為明星武器,但也可能被證明用處不大。所以,暫時不宜認為,這些坦克就能立即扭轉戰場形勢。

然而,這個贈送坦克的意義更在於政治性:即西方可以用「切香腸」的手段,逐漸提高支援烏克蘭武器的等級。長此以往,將根本性地改變烏克蘭戰場的形勢。現在,繼各國承諾坦克之後,支援戰鬥機給烏克蘭的事宜,又搬上了討論日程。

其實,從戰爭開始不久,筆者就曾判斷,西方最終會提供高級別的武器(當時討論的是戰鬥機)給烏克蘭。筆者有關烏克蘭戰爭的專著《帝國解體與自由的堡壘》中也討論到,西方不應該因為害怕俄國的「核戰威脅」,就不敢提供那些高級武器。那些威脅都是「紙老虎」。不但提供高級武器不會導致核子戰爭,就算北約國家以某種方式(比如志願軍)在烏克蘭領土加入抗俄戰爭,只要戰爭不打到俄國本土,俄國也不可能使用核武器。筆者至今依然是這個觀點。當然,筆者只是「鍵盤俠」。北約決策層要真實地承擔政治責任,可以理解,不一定這麼大膽。但現在北約支援武器逐漸升級,正是和筆者的判斷走向一致的。

北約現在為何又敢提供高級武器呢?不外乎幾點。

西方「切香腸」戰術讓俄國很難受

烏克蘭軍民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完全配得上各國支援。(烏克蘭農民對抗俄軍坦克紀念郵票/圖片取自烏克蘭國際新聞推特)

第一,烏克蘭軍民和領導層,用英勇抵抗的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是完全配得上各國加大支援的。要知道,支援也是要承擔風險的,要說服別人支援就要給出「實證」。如果烏克蘭人民沒有表現出如此的勇氣,別人也不會繼續支援,不會提高支援的等級。

第二,俄國軍事打得太拉胯,讓西方看穿了其色厲內荏的「紙老虎」本色。尤其是瑞典芬蘭要加入北約,俄國一開始氣勢洶洶,到後來毫無實際行動。

第三,西方的提供支援中採用的「切香腸」戰術讓俄國非常難受。西方每次升級都是「一小步」,不斷越過俄國單方面聲稱的「紅線」,卻又超出不太多,開始支援單兵武器是如此,後來支援海馬斯也是如此,現在支援主戰坦克也不例外。這樣一小塊一小塊地「切香腸」,每一刀都不足以讓俄國冒天下之大不韙,去下開打「核子戰爭」的決心。然而,這樣一步步推進,最終就能幫助烏克蘭戰勝侵略者。

第四,北約國家在根本利益上一致,在價值觀上都站在正義的一方,是「生死之交」,「兄弟之邦」,這是北約國家最終能團結起來支持烏克蘭的根本原因。在烏克蘭戰爭中,我們可以看到,西方各國其實矛盾分歧都不少,談判了一輪又一輪,一些談判還有些火藥味。大量親俄媒體(包括台灣的),更無不一驚一乍地放大這些分歧,每次分歧每次抱怨,都形容得北約要散夥一樣。然而,我們看到了絕大部分這些分歧不但最終都能妥善地通過談判、妥協和諒解去解決,那些解決方法還都走在支持正義的路上。這讓我們不得不感嘆,最喜歡用家庭倫理去類比國際關係的那些親俄媒體,竟然不明白「兄弟鬩於牆,外御其侮」的道理。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上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202/1862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