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杜耀明:「簡約公屋」盡顯國安辦案式的治港風格

作者:

特區政府推出「簡約房屋」,解決不了房屋問題,自不待言,不過倒可讓人更了解由公安掛帥的政權,施政是多麼不可理喻,也可預示未來的管治風格。

簡約公屋預計三萬伙,未來五年先後落成,到時每年平均六千個劏房戶獲得編配上樓。新政策當然聊勝於無,但相對於生活在惡劣環境的十二萬住戶丶十一萬個劏房戶以至接近二十四萬的輪候公屋戶(包括個人申請者),公屋的增速和增量都未如人意,只有少數人生活得到改善。不過,新政策沒有提量提速的顯著效用,卻有提量提速帶來的惡果,就是不計代價的耗用公帑和改變土地用途。

根據粗略估計,該批簡約公屋平均每間成本78萬至89萬不等,造價接近居屋(90萬)更遠超公屋單位(76萬),但使用期只有五年。有學者估算,簡約公屋每天成本584元,足可租住小旅館,言下之意,建築費轉為租金派給劏房戶,便無須勞師動眾,大興土木。

李家超政府沒有興趣討論成本問題,只會強硬反駁,「簡約公屋」以外別無辦法,同時儘早改善劏房戶的居住環境,一切在所不計。換言之,政策無須討論,一齊依計行事,更何況立法會是橡皮圖章,其中一兩個議員或會質疑一下,但申請撥款照舊行禮如儀。

特區當局不用顧慮開支,不用參考其他建議,也都算罷,但真為解除更多劏房戶之苦的話,也得衡量成本。例如社會服務機構承辦的「過渡房屋」每戶造價五十五萬,比簡約公屋省卻四成,同一筆錢即可多起三分二間「過渡房屋」。換言之,原本供三萬劏房戶的撥款,改作「過渡房屋」,便足可用來解決五萬戶的需要。更何況,財政司長近日大喊財困,政府將出現過千億赤字,更暗示要收緊開支甚至加稅,但轉頭便寬以待己,辦事不問成本效益,政府誠信不是負數才怪。

一個政府自以為是並不出奇,但當監察機構「完善」後,變成支持施政的回音谷,而執政者不要說不守財政紀律,甚至不照顧自己的公眾形象,一切都理所當然勇往直前,施政過程甚至走向黑箱作業。例如有關簡約公屋的公開資料有限,甚至提交立法會工務小組的文件,也沒有解釋簡約公屋的單位報價與最後造價的分別。面對報章查詢,當局只通過不負責任的「消息人士」稍作解畫,同時表明當局無法再向公眾提供項目細節。

簡約公屋的另一毛病在於捨本逐末,無助解決根本的問題。目前申請公屋戶數約十四萬(不計個人申請),過去五年平均每年落成新公屋單位不到14,000個,連同空置單位翻新,以2022/2023年度計,兩者總數為27,000個左右,申請人需要輪候五、六年才能入住公屋。即使加上簡約公屋每年六千間,輪候時間只能減至四年半,離開三年的目標頗遠。

簡約公屋不是達成房屋政策目標所需的有效措施。它如果僅屬於短期措施,那麼有何長期措施,足可大量提升公屋的供應量,至今政府未有交代。若沒有長期策略只有短期措施,只代表政府並無能力解決房屋需要的問題,但若如此,當局應坦誠不能提速提量,已經放棄政策目標,否則就是自欺欺人。

無疑,簡約公屋亦可轉成常設措施,只要將數量加倍及延長使用期,同時確保入住五年內可以上樓,便可提高每年公屋編配的總量,並且降低建築及經營成本。本土研究社曾作出估算,地產商現有土地儲備接近1000公頃,只要政府取回80至120公頃興建簡約公屋,便足以安置全部劏房戶。其實政府即使再打折扣,討回三四十公頃土地,便足夠安置大部分輪候公屋三年以上的申請住戶(七至八萬),勉強達成三年上樓(包括簡約公屋在內)的目標。

但政府至今未有回應此建議,亦未見提出其他長遠策略,相信今次動用300億興建簡約公屋,目標只限於不讓現況進一步惡化。看來當局治港方法與國安辦案類似,行事不用交代不用討論,手段不計後果,只求治標不問治本,一面解決問題一面製造問題。五年過後,現屆政府是時候告退,房屋短缺正如香港很多問題一樣,如不掃入地氈下面,便交給下一任好了。

(以上評論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台立場。)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203/1862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