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家庭教育好像都是媽媽獨當一面扛大旗。
接送上學的是媽媽,開家長會的是媽媽,素質拓展活動陪伴還是媽媽。而爸爸們呢,被拉進家長群的那一刻光速「屏蔽群消息」,萬事大吉。
其實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爸爸的作用是不可取代的。哈佛大學研究成果顯示,人「獨立性」的發展,很大一部分來自父親給與的安全感與力量感。
對孩子來說,那個把自己高高舉起放在肩頭的男人,就是他生命中了不起的大英雄。
1、孩子的健全人格離不開爸爸的塑造
都說父愛如山,正是父親豁達、堅毅,扛起家庭重擔的形象,塑造著孩子性格中堅強、勇敢的一面。
經常有父親陪伴的孩子,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父親智慧、幽默、樂觀、豪放性格的影響,這種潛移默化的教育方式對孩子塑造健全人格十分重要。
心理學家麥克曾進行過一項調查研究,與父親接觸每天超過2小時的孩子,比與父親一周接觸不超過6小時的孩子相比,明顯更加活潑開朗,具備更好的人際交往能力、進取精神和探索精神。
相反,長期缺少父親陪伴的孩子則容易出現焦慮、自卑,自控力差,或因情緒失控而產生暴力行為,患上「父愛缺乏綜合症」。
從心理學角度看,這些孩子長大後出現情感障礙,走向抑鬱的可能性更高。
2、孩子的好習慣離不開爸爸的培養
在家庭中,母親的溫柔可以幫助孩子發展性格中善良細膩的一面,而父親在家庭教育中更傾向於用明確的規則來要求孩子,有助於幫孩子建立起規則意識,形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
另外,父親的高標準、嚴要求較母親對孩子更具有震懾力。在孩子有懶惰等問題出現時,可以幫助孩子自我警醒,自覺進行行為修正,從而提高自控力。
3、孩子的思維視野要藉助爸爸來開拓
不論男生還是女生,都會不自覺地模仿父親的行為和處事態度。在一位彬彬有禮,心胸寬闊、文明自律的父親影響下,孩子會時刻用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
相較母親,父親擔負了更多社會化的功能。父親給孩子提供了跨越家庭範圍的視角和思考範疇,讓孩子嘗試以一種更新穎的視角,一種「社會人」的姿態去看待自己與外界。
所以,在幫助孩子實現社會化的過程中,爸爸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有教育學家指出,所謂成功的教育,就是可以順利完成一個孩子的社會化。
作為一家聚焦青少年複雜心理問題的專業化家庭教育機構,一座森林在「五學一體有機教育」理論中提出:
孩子有渴望被愛、被支持的心理需求,要培養一個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孩子,需注意提升孩子和父母之間的「親密感」,這樣才能增進孩子的幸福體驗,提高情商。
當前,家庭教育中父親角色缺席的問題已經一定程度激化了家庭矛盾。
比如父母雙方對教育投入意見不統一的問題;父親的教育缺席導致家庭教育壓力全部壓在媽媽一人身上,媽媽難堪重負的問題等等。
一座森林資深專家劉老師給出以下幾點建議,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啟發:
1、爸爸們要實現思想觀念上的轉變
爸爸們首先需要明確一點,參與家庭教育,擔負起教育子女的重任,不是在給媽媽幫忙,而是自己的本職工作。
爸爸們需要真正融入孩子的生活,了解孩子的內心,提供高質量的親子陪伴。
這要從兩方面努力:一方面提高自身教育知識儲備,一方面主動嘗試通過多種方式表達父愛,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愛的。
換言之,父親需要真正全身心地投入到家庭生活和家庭教育中去,而不是心血來潮的「友情客串」。
2、在陪伴遊戲中,與孩子一起快樂成長
讓遊戲成為拉進親子關係的有效溝通方式,這是爸爸具有的先天優勢。
持續有效的親子遊戲互動不僅能讓孩子感受到父親的溫暖與愛,還能加深父親氣質、智力、勇氣等方面的優點對孩子的正向影響。
讓孩子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下,收穫智慧與情感的雙重養分。
父愛如山,母愛似水。媽媽如細流,無微不至;爸爸如高山,巍峨獨立。他們共同構建了孩子健康成長的有機生態,缺一不可。
如果父母都是一盞燈,願媽媽的那盞溫暖孩子的心房,願爸爸那盞永遠給路上的孩子指明前進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