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最好的養生,是養自己的脾氣

你的心情,是你身體狀況的晴雨表。

主持人竇文濤,當年憑藉《文濤拍案》一炮而紅。

隨著名利而來的,還有鋪天蓋地的壓力和焦慮。

有段時間,他身上長了很多帶狀皰疹,皮膚灼熱,疼痛不堪。

重壓之下,他只得停工一段時間。

那些日子裡,他切斷自己與外界的所有聯繫,聽風看雪,爬山釣魚。

當他用這些方式舒緩了自己的情緒,身體的病痛也跟著不藥而愈。

西方現代心理學有項研究表明:

身體的各種慢性疼痛,絕大部分是內在的壓力和心理問題造成的。

萬境由心起,萬病心中生。

最好的養生,其實是養自己的脾氣。

01

壞情緒,並非洪水猛獸。

前陣子,貴陽一位女孩崩潰大哭的視頻洗版網絡。

女孩獨自在外地打拼,工作很忙,每每回到出租屋時已是凌晨。

那天,她餓著肚子回到家,撐著疲憊的身體給貓粘毛,卻因為撕不開粘毛器上的紙,突然蹲在地上放聲大哭。

那一刻,過往的所有委屈全數涌了上來:

「我從小到大學習都很努力,但成績卻總是不盡如人意。

回家路上被騎自行車小孩撞了,卻反被家長罵不長眼。

回到家只有一個人,感覺冷冰冰的……」

視頻中,女孩越哭越大聲,評論區里,無數人表示仿佛看到了自己。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情緒靜音」「做一個不動聲色的大人」,變成了成人世界的標配。

就如蔡康永所講:

「我們的認知系統里,總是存在著樂觀是好的,悲觀是不好的、外向是好的,內向是不好的、自信是好的,自卑是不好的等各種過於『正確』的觀念。

所以選擇去迎合社會標準,去強迫修正自己。」

越來越多的人學會了壓抑自己,卻憋出了內傷;

雖然我們當眾控制住了憤怒,但獨自一人時卻會對自己生悶氣;

我雖沒在外人面前袒露悲傷,但夜深人靜時依然會反芻自己的痛苦……

其實,我們並沒有學會控制情緒,只是學會了壓抑情緒以維持自己的社會形象。

02

身體的病,都是情緒種下的毒。

作家露易絲·海曾寫過一張「身心對應表」,她認為:

憤怒會催生癤子;

長久的情緒問題沒有解決,則和高血壓有關;

鬱悶不樂、思想呆滯不流暢,和血液病有關;

背痛是缺乏精神的支柱和財務的支持;

長久忍受內心深處的憂傷與憤怒則和癌症有關……

就如諮詢師王宇赤所說:「情緒無法表達,人的攻擊性就只能向內,一旦開始自我攻擊,就會產生很多的問題。」

例如變得疲憊、厭倦、死氣沉沉,還可能會引發抑鬱、焦慮等心理層面的問題。

知乎有位網友,在不到三十歲的年紀,被確診卵巢癌中期。

在別人看來,她算得上「人生贏家」:憑自己努力在廣州買房設籍,工作穩定,前途大好。

她自己也坦言,從未想過自己會生這麼重的病。

為什麼這麼年輕就患上卵巢癌?

答案,其實就藏在她常年被壓抑的情緒里。

她上初中時,家中遭遇經濟危機,父母因此離異。

此後許多年,她都是愁眉不展、鬱鬱寡歡,遇到什麼不開心的事都憋在心裡。

長年累月下來,癌症就不動聲色找上門來了。

身心全息療法創始人肖然曾說:

「有太多的心臟病患者,你去探索他的人生經歷,他一定積累了很多傷心、委屈,甚至過度承擔而產生的壓力。

除此之外,我們常見的乳腺癌,高血壓等,都跟無法處理好情緒有關。」

你的心情,其實是你身體狀況的晴雨表。

所有身體上的病痛,都是負面情緒種下的毒。

03

接納負面情緒,是治癒自己的開始。

某知名講書人曾提到過一個特別有意思的現象:

人們都知道如何應對身體的受傷,卻對情感的受傷一無所知。

當情緒出現問題時,我們總奢望簡單地依賴時間去沖淡一切,但往往事與願違。

沒有處理好的情緒猶如垃圾,並不會憑空消失,只會越累越多。

電視劇《女心理師》中,蔣靜是個絕對的乖乖女。

她每天穿著漂亮的裙子,優雅地彈著鋼琴,但在她完美的表象下,卻藏著一顆不快樂的心。

母親脾氣暴躁,控制欲又強,從小逼她練琴,動不動就對她非打即罵。

她不敢反抗母親,只能一次次把委屈壓下去。

長大後的她,經常獨自縮在角落,腦海里全是小時候被打罵、被體罰的畫面,恐懼得瑟瑟發抖。

後來,她開始暴飲暴食,因為怕胖,又對自己強行催吐,引發了嚴重的腸胃疾病。

絕望的她,一度準備自殺,在心理諮詢師的幫助下,她意識到自己種種「自殘」的行為,只不過是因為傷心。

她開始尋找壞情緒的源頭,和母親進行深度長談,一點點把自己從抑鬱的深淵拉回來。

《奇葩說》裡詹青雲講:

「最重要的情緒管理,是你要相信沒有任何一種情緒不應該。」

有了情緒,並不代表我們不成熟,只是意味著此時情緒正在影響我們,它需要及時排解,釋放。

接納自己的負面情緒,是自我療愈的第一步。

04

讓情緒流通,才是最好的養生。

武志紅說:「不要憋愛,也不要憋恨,不要憋哀,也不要憋怒。

讓內在的情緒流動起來,黑色的恨就會轉化成白色的愛與陽光,滋養自己。」

被壓抑的負面情緒並不會消失,只會如雪球般越滾越大,最終堵死情緒的出口。

不妨參照以下3個方法,疏通情緒,做自己的主人。

1.記錄。

美國韋恩州立大學曾經做過一個實驗:

邀請一群纖維肌痛的患者連續三個月在紙上寫下自己的負面情緒。

三個月後,寫下自己負面情緒的那組人開始有了好轉,他們睡得好,也較少去看醫生,身體的狀況有所改善。

日本精神行為專家也建議,將自己的不安與焦慮以書畫的方式寫在記事本里,便能成功將壞情緒從大腦轉移出去,減輕壓力。

人生實難,每個人都會有情緒上的垃圾。

當你選擇如實記錄自己的想法,誠實面對內心,才能打牢幸福生活的根基。

2.宣洩。

紀錄片《他鄉的童年》裡,日本一位感淚療法師,會在自己的課堂上教學生通過「哭」來宣洩自己的情緒。

有許多學生,剛開始會覺得「哭」是一件令人羞恥的事,但當他們第一次哭出來之後,感覺到了前所未有過的放鬆。

以色列有句諺語:不能夠全心全意哭的人,也不能全心全意地笑。

作為成年人,我們很多時候都要抑制自己的情緒,但一定要在生活中找一個空間,讓自己成為一個真實的「人」。

開心時大笑,難過時哭泣。

允許自己脆弱,允許自己無助,再糟糕的生活,也能順利找到出口。

3.傾訴。

生活中,許多人有了情緒上的困擾,很難向人尋求幫助。

但在《另一種選擇》一書中,作者桑德伯格卻告訴我們:表達自己的感受並不瘋狂,你可以從他人那裡獲得支持。

在丈夫突然去世後,桑德伯格內心陷入悲痛中久久不能自拔。

後來她主動找親朋傾訴,尋求心理支撐,這才從喪夫之痛的陰影中走出來,開啟了新的人生。

當心事有了傾訴對象,煩惱也會減半。

比起故作剛強,那些懂得運用合適的方法釋放情緒的人,才是真正的強大。

「情緒」一詞,在拉丁語中的意思是「移動」,也就是說,情緒等於能量加上運動。

真正厲害的人,都不把「戒掉情緒」作為目標,而是讓它隨著自己的感受而流動。

接納自己的情緒,試著與它和平共處,它才能讓我們以一個更健康的狀態去探索生活廣闊深邃的一面。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洞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220/1868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