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李濠仲:還在說烏克蘭是美國棋子就是看扁自己

作者:
「澤倫斯基是美國的棋子」這句話,早就被「他證明了自己配得上他所領導的國家」取代。動輒把「棋子說」掛在嘴邊,只會模糊掉俄羅斯是如何以其愚蠢、好戰,將分裂的西方國家聯合起來(如北約1949年成立,是因為史達林威脅柏林,土耳其加入北約,則是因為史達林威脅土耳其),並忽視那些潛伏在烏克蘭境內的親俄份子,才是不折不扣「俄羅斯傀儡/棋子」。

澤倫斯基(右)是美國的棋子」這句話,早就被「他證明了自己配得上他所領導的國家」取代。(美聯社

美國總統拜登近期民調錶現回穩,根據民調機構(NPR/PBS NewsHour/Marist)調查(22日),民主黨選民對他的支持,已自去年3月的最低潮(74%)回升到88%,全國支持度也從去年7月36%的谷底增加到46%。

拜登執政信賴度下滑,始於2021年8月阿富汗撤軍。雖然撤軍是回應美國民意,但因為過程紊亂,情境彷佛美國敗逃一樣,使得拜登的治國能力飽受質疑,最糟糕的是,一股「美國不可靠」的風向也被順勢帶起,再一併傷及美國人的自尊和顏面,難堪反噬到拜登身上,也是理所當然。

從那時候起,關於老邁、軟弱的形容就一直繞著拜登,尤其當這個世界專制、民主國家正在進行細胞分裂時,一個羸弱的美國總統究竟能否應付全球政治氣候重大變化,便成了被高度突顯的問題。前陣子中國偵測氣球事件,更因為拜登未及時明快處理,而遭在野陣營斥罵軟弱,說他讓美國受辱,直到他回神下令以飛彈擊落氣球,國務卿布林肯推遲訪問北京,才稍微緩和了一起政治風暴。

幾天前,拜登親赴基輔會見澤倫斯基,就被視為是對「美國在援助烏克蘭上是否過於軟弱」的高規格回應。西方媒體多以大膽、意外形容拜登突訪基輔,若以民調反映角度,這樣的語意應該是褒多於貶。

問題就在,如果眼前那位烏克蘭總統不是今天的澤倫斯基,拜登還有機會藉由基輔的舞台,去重塑美國人強大的形象?

不要忘了,就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前,澤倫斯基在《基輔獨立報》總編魯登科(Rudenko)筆下,還是個善於作秀,徐圖無妄、無災平凡過日子的總統,在他治下,烏克蘭的腐敗無從改善,去寡頭化成效不彰,而且顯然對俄羅斯威脅無計可施,還經常表現得緊張、笨拙和不合時宜。難怪曾有62%的烏克蘭人不希望他連任,有53%的烏克蘭人認為如果發生入侵,澤倫斯基將無法保衛國家。

但當俄羅斯真的進軍攻打烏克蘭,很快地,澤倫斯基就讓當初批評他的國內外記者、評論家,包括魯登科在內,一夕全都改觀。其一,烏克蘭沒有如俄羅斯設想的,兩周內就投降,其二,澤倫斯基沒有逃往國外,而是留在基輔指揮軍隊反抗,其三,也是最讓國內外媒體「誤判」的,就是國家縱有大小之分,澤倫斯基作為烏克蘭總統,心志格局卻未受制於國家劣勢的條件。前二者,讓美國(包括歐洲國家)重新評估戰事發展,並大舉轉向聲援烏克蘭,關鍵卻在若沒有後一項,讓烏克蘭人可以團結一致反抗侵略,這個國家恐怕早就變成俄羅斯世界的一塊拼圖,烏克蘭世世代代將難再翻身。

在拜登訪問基輔之前,去年期中選舉期間,曾有民主黨議員(進步派)一度連署致函拜登,促其「專注尋求外交解決方案」,顯現了黨內援烏意見實有分歧,同樣的,眾議院共和黨間對是否值得捍衛烏克蘭也多有爭執。但對烏克蘭來說,抵禦俄羅斯與否,根本問題從來不在美國民意是什麼,又拜登是否是會藉由烏克蘭戰爭獲得選票利益,而是烏克蘭自己要什麼。

拜登確實看似從支援烏克蘭,尤其自親自訪問基輔的安排上,穩住了自己的民調,這就是最常被用做「拜登(美國)為了自己利益把烏克蘭當棋子」的推論。但實際情況,正是烏克蘭人自己站出來,澤倫斯基沒有逃跑(死亡),民心反侵略意志高昂,才讓拜登今天有機會飛了過來。

「澤倫斯基是美國的棋子」這句話,早就被「他證明了自己配得上他所領導的國家」取代。動輒把「棋子說」掛在嘴邊,只會模糊掉俄羅斯是如何以其愚蠢、好戰,將分裂的西方國家聯合起來(如北約1949年成立,是因為史達林威脅柏林,土耳其加入北約,則是因為史達林威脅土耳其),並忽視那些潛伏在烏克蘭境內的親俄份子,才是不折不扣「俄羅斯傀儡/棋子」。

現在,美國除了繼續和20世紀的競爭對手糾纏,更要應付21世紀的頭號對手中國,台灣因為地緣關係難以置身事外,但就和烏克蘭一樣,台灣的抉擇不是要當「美國棋子」還是「中國棋子」,而是你想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國家,你追求的是什麼,這個世界就會怎麼看你,怎麼看你,同時也會決定他們要不要跟你並肩作戰。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上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227/1871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