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為什麼電子遊戲是男孩成長的第二大陷阱?

相比女孩,男孩天生就更容易對電子遊戲上癮,從而對他的現實生活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

幫助男孩應對這一成長陷阱,是所有家長的必修課。

前兩天,表姐打電話向我訴苦。

她說,這個寒假裡,兒子幾乎一起床就開始玩手機遊戲。

而且每天至少要玩8、9個小時,連覺都不想睡,最後連寒假作業都沒完成。

本來以為開學了,兒子能有所收斂。

結果一放學,兒子就鑽進屋裡玩遊戲,每次說他總是嘴上答應,等表姐走了又偷偷拿出來玩。

那天晚上,表姐半夜起來上廁所,發現兒子臥室燈還在亮著。

一推門發現,兒子竟然凌晨1點還不睡,躲在被窩打遊戲。

表姐一股怒氣竄了上來,想把手機奪過來,結果兒子卻死活不給,還衝她大吼;

「你憑什麼拿走我的東西?憑什麼!」

表姐又氣又無奈,只好摔門而去。

正好前幾天,我偶然看到了畢業於麻省理工的美國心理學家、臨床醫師萊奧納德·薩克斯的一本書——《浮萍男孩》。

書中提到,近四十年,在世界範圍內,我們的男孩會遭遇四大「成長陷阱」:

學校環境:越發不適合於男孩的成長;

電子遊戲:讓男孩沉迷其中,與真實世界脫離;

內分泌干擾物質的泛濫,推遲了男孩的大腦和身體發育;

正面男性榜樣的缺失,讓男孩失去方向。

其中,電子遊戲位列「第二大陷阱」,正在成為全世界男孩不可忽視的成長危機。

男孩,天生更容易對遊戲上癮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

男孩子更容易沉溺電子遊戲不能自拔,那些因為遊戲和父母鬧矛盾、離家出走的孩子,也以男孩居多。

常州一名9歲的男孩,放假在家一直沉迷遊戲。

生氣的媽媽一下子把遊戲都刪光了,卻不料引爆了「火藥桶」。

男孩賭氣從5樓窗口跳下,幸好4樓有個彩鋼瓦棚,才沒有釀成悲劇。

還有之前疫情期間,一個11歲的男孩為了玩遊戲,盜用媽媽的密碼,刷了4萬多塊給遊戲儲值。

媽媽氣得心臟病差點犯了,她是做水泥生意的,每天起早貪黑賺的辛苦錢,就這樣白白被兒子糟蹋了。

史丹福大學精神病學教授艾倫·賴斯,用磁共振成像檢驗了人類大腦在打遊戲時的變化。

研究發現,男性比女性在遊戲中會感受到更高程度的獎賞,產生遊戲上癮感覺的可能性也比女性要高出兩到三倍。

這是因為,男孩的大腦邊緣系統中心的激活程度更高,這讓男性更擅長知覺和協同行動之間的連接,也讓他們在遊戲中表現的更出色。

男孩在現實世界中,普遍壓力比較大,生活也比較枯燥;

而在遊戲中,他們可以短暫逃離經常打壓他的現實世界,在虛擬世界中大展拳腳,從而心理上獲得很大成就感。

除此之外,由於受雌性激素影響,女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比男生要強。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說男孩小,自控力差,等長大就會自動戒掉。

但事實是,在大學裡因為沉迷遊戲而導致退學的,絕大部分都是男生。

這些男孩在父母和老師的管教下尚且能控制自己,一進入大學,就如同脫韁的野馬,開始徹夜打遊戲、上網,最終導致學期掛科,白白蹉跎了4年時光。

男孩,天生無法抗拒電子遊戲的吸引力。

它就像是誘人的毒藥,稍有不慎,就會沉迷其中,無法自拔。

沉迷遊戲,對男孩的危害超乎想像

西雅圖兒童行為學家迪米特里·克里斯塔基斯曾研究發現:

沉迷於手機遊戲的孩子大腦,與普通孩子大腦形態有著明顯區別。

健康的大腦,紋路清晰可見;而上癮的大腦,就像萎縮了一樣,觸目驚心。

沉迷遊戲,會悄悄改變孩子的大腦結構。

對於男孩而言,原本因為胼胝體發育晚造成的左右腦連接不足,會進一步加劇,從而導致認知功能受損、多巴胺功能紊亂,愈發上癮。

具體可以帶來以下幾種嚴重的後果。

剝奪注意力,影響學業

一位當班主任的朋友跟我說過一件事:

她班上有個男孩,一直成績優異,平常也很活潑機敏。

可僅僅一個暑假過去,這個男孩完全變了,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整個人恍恍惚惚,叫他回答問題也反應不上來,第一次月考成績更是慘不忍睹。

後來打電話詢問孩子父母,才知道這個暑假父母一直在外地工作,把孩子寄養在奶奶家,結果孩子從早到晚都在玩遊戲。

研究發現,玩遊戲的時間越多,在單個物體上的集中注意力就越差。

長期沉迷遊戲,只會吞噬掉孩子寶貴的時間和注意力,嚴重影響學業,甚至一輩子的發展。

情緒失控,滋生暴力

一項長達4年的研究發現,青少年玩遊戲的時間越長,越可能會在生活中出現酗酒、吸菸和暴力等危險行為。

來自河南的葉女士自述:

因為玩遊戲,兒子性格變得極度暴躁,每天嘴裡都喊著打打殺殺;

甚至某天親口和她說:「媽,我想用咱家的菜刀砍死你。」

葉女士每天在家提心弔膽,每天廚房的菜刀一用過就藏起來,晚上睡覺也反鎖上門,平時完全不敢招惹兒子。

很多遊戲本身就充滿了暴力因素,充滿打打殺殺。

而男生主要的雄性激素是睪酮,這使得男性大腦比女性更容易衝動,更具有侵略性。

所以,男孩長期在遊戲的侵蝕下,很容易出現強烈的情緒波動,也更容易衝動、暴力。

對真實世界失去興趣

遊戲裡面充滿了幻想。

他們可以開著賽車在公路上狂飆,他們可以隨心所欲地擁有各種裝備,他們可以用武器打敗100多個人,最後取得遊戲的勝利。

而這些快樂和成就,都是現實世界所無法賦予的。

於是,孩子們對現實中的一切漠不關心,不關心父母,不關心朋友,也不關心未來。

尤其在學習上會喪失主動意識,被父母催著、打著也不想學習。

這才是最可怕的,一個喪失了自我價值感的孩子,也徹底失去了人生目標和動力;

如同「浮萍」一樣渾渾噩噩,嚴重影響到了學習、工作和生活。

幫助男孩跨過「遊戲危機」

是每個男孩家長的必修課

不得不說,這個時代,很多遊戲的設計理念,就是為了讓人上癮的。

當心智尚不成熟的孩子體會到遊戲的快樂後,根本沒有自制力做到「拿得起,放得下」。

所以,家有男孩,父母務必及時干預,幫助男孩跨過這道成長路上的嚴重危機。

嚴格限制男孩玩遊戲的時間

很多父母為了從根上杜絕孩子玩遊戲,直接強制沒收孩子的手機。

其實,這並不是明智的做法。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做「禁果效應」,意思是:

越是禁止的東西,就越會勾起人的好奇心和探求欲,就越想要得到手。

如果一味禁止孩子玩遊戲,只會加重孩子的好奇心,引發叛逆心理;

就算一時起到效果,未來也可能會出現補償心理,加倍沉迷於遊戲世界。

我的建議是允許孩子玩遊戲,但是一定要嚴格控制時間。

不妨和孩子達成契約,每天在完成學習任務的基礎上,給他留出一定遊戲的時間,並嚴格執行。

並和孩子約定,如果在成績上取得進步,就可以獎勵對應玩遊戲的時間。

與其一味「堵」,不如適當「疏」,給孩子一定的平等和尊重。

多給男孩現實的陪伴,尤其是爸爸

很多時候,孩子打遊戲,是因為現實中並沒有比遊戲更能讓他滿足、更有吸引力的事。

所以,父母一定要儘可能地給予男孩陪伴,填補他空虛的內心。

尤其爸爸一定要參與其中。

因為男孩的安全感來自母親,價值感來自父親。

讓爸爸多和男孩接觸,很大程度上是給男孩做示範和榜樣,讓他知道如何管好自己。

連雲港一位父親老唐,因為一直忙於工作,疏於對兒子小唐陪伴,導致兒子一天到晚玩遊戲,成績也一落千丈。

後來,他決定帶著兒子去騎行,途徑安徽、湖北、陝西、西藏等地,騎了近9千公里。

一路相處下來,父子倆關係越來越親密,小唐也認真地反思了自己,發誓回去要好好學習。

如果男孩與父親建立了親密的感情,經常有父親的陪伴,就會找到人生的價值感,不再沉迷於虛無縹緲的遊戲。

多給男孩鼓勵,讓他有成就感

仔細想想,你平常有沒有這樣打壓過男孩?

「你看看隔壁家小雅,跟你同歲,現在當上了班長,再看看你!」

「天天就知道玩,真是讓我失望……」

男孩由於胼胝體發育差距,本來就比女孩開竅要晚。

男孩更容易沉迷遊戲,其實不是因為太好玩,而是在現實中找不到認可。

遊戲裡的即時獎勵機制,能讓男孩感受到極大的成就感和勝任感。

所以,父母平時要多多肯定和鼓勵男孩的進步,哪怕只是一點點。

一句鼓勵的話語、一個肯定的眼神、一個辛苦了的安慰,一頓美味的大餐,比遊戲中的一盤勝利要管用得多。

一個人的成就感在哪裡,他的熱情就會在哪裡。

當男孩在學業上感受到了認可,就會越來越有動力,逐漸步入正軌。

養育男孩,勢必要付出更多的耐心。

對於男孩的父母來說,需要理解男孩因為生理和大腦發育不同帶來的行為差異,理解他們的喜好、冒險、情緒。

愛玩遊戲是每個男孩的天性,父母暴力制止不僅會讓孩子越發叛逆,更會讓親子關係惡劣。

看見孩子的需求,有原則的引導,讓他感受到愛和信任,才是解決問題的秘密武器。

正如有句話所說:

「和孩子站在一邊打敗問題,而不是和問題一起打敗孩子。」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男孩派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302/1872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