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政府的規範管理比較粗放。和全國很多城市一樣,石家莊滋生了大量來路不明的扣車公司。大家各顯神通把扣車和贖車的生意做得有模有樣,扣車收入也不知流向了哪裡。
2021年,為了解決行業管理問題,當地政府介入組織出行企業比選。政府按照申報企業科技能力、營運水平等等給予一定數量的配額,並要求獲得配額的企業按照政府標準,立即投放新車。
像哈囉、滴滴青桔和美團這樣的共享單車大戶,當時信心滿滿地採購了一批符合要求的新車,粗略估算,每家企業的投入都要上億。
企業回想起那時的光景,都覺得不錯,單車數據接入政府平台,企業營運動力很強。市民朋友也覺得不錯,因為採用了技術手段和人工管理等辦法,共享單車亂停亂放的情況得到很大緩解,那段時間,本地媒體對上了綠牌的單車有不少誇讚之聲。
2021年底,業內傳出風聲,說要重新洗牌搞拍賣,大家沒當回事兒,因為比選剛剛結束,企業相信政策不會變這麼快。
在他們相信未來一定更美好的時候,2021年比選後,兩家中標企業道安和晟堃,組合成立聖莊科技。聖莊沒有遵守有關部門必須立即投放車輛的要求,晚了4個月才開始投車。熟悉情況的朋友說,張老闆和相關部門的朋友:
應該關係不錯。
公開信息可以查到,公司法人張士軍是石家莊恆向機動車駕駛員培訓服務有限公司股東,主營石家莊地區駕訓班、交通運輸、交通類工程項目。
2022年,風雲突變,政府要拍賣共享單車指標和商業地產企業自持物業戶外廣告的消息不脛而走。一位央企的朋友找到領導,他問:
我們自持的廣告牌收益,為什麼要跟政府平分?
領導的解釋非常藝術,說廣告大屏雖然是你們的資產,但是面向的是我們石家莊全體市民啊,對不對?
要是央企的朋友都覺得對,那民營企業的朋友也不好再說什麼了。
進入拍賣階段,大家發現,聖莊和人民出行竟然也能坐在拍賣桌上,按照政府的要求,這倆公司不具備單車營運資格,因為他們連車都沒有。
可這兩家公司輕描淡寫地拍走了兩個標段,後來大家發現,他們竟然有能力把充電倉建在居民區旁邊。
3
拍賣結束後,包括美團、喵走、小遛等上一輪比選拿到配額的企業黯然出局,已經大量投入的單車被迅速清理出石家莊,堆在了前面說的車場裡。
他們曾想把這些單車拉到別的城市,可每個城市的管理標準不同,這些符合石家莊政府要求的單車別的城市不讓進。就連河北省內的一些縣城也禁止他們把車拉過去,給的理由是:
我們也想搞拍賣。
所以這些車,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廢鐵。
我問他們當初為什麼不在拍賣會上跟價,《征服》裡的強哥有句經典台詞記不記得?
給你機會你不中用啊!
他們,說按照石家莊政府的管理要求和指標情況,拍到那麼高的價格企業根本不可能賺錢。
雖然在拍賣前,石家莊政府有規定,簽訂協議一個月內必須足額投放,不能交易配額,不能超標投放等等,這裡面尤其重要的就是不能交易配額。因為電單車的盈利能力高於單車,如果不加限制,中標企業有可能根本不會投放單車。
但我在石家莊街頭看了看,中標企業的電單車顯然是超額投放了。
哈囉和滴滴青桔沒有取得拍賣後新牌(黃色)的電單車隨處可見,聖莊沒有按照拍賣取得的份額投放單車,就在哈囉的單車上貼上了自己的貼紙,但要想騎還要使用哈囉的App。
最慘的是人民出行,今年已經發不出工資的他們,街上就見不到幾輛他們的車。
而且,石家莊政府要求中標企業投放全新車輛,敏銳的包叔走街串巷看到了許多明顯是從外地拉來的舊車。有的車身上貼著救救小姐姐的聯繫電話:
都是外地號碼。
之所以會出現這麼多沒有牌照的電單車,是因為中標的4家公司除了發不出工資的人民出行外,全都在超標投放。熟悉情況的朋友說,哈囉去年在石家莊投放的電單車至少有5萬輛,是他們中標數量的3倍多。
從市內多個單車點的無牌電單車數量看,這個情況應該是真的。其實也很好理解,花了這麼多錢買下的市場,每年都要給政府付費,一定要儘快盈利:
你知道政府哪天又改主意了?
由於投放量太大,無牌的車輛幾乎堵住了長安分局門口的人行道。石家莊有市民抱怨,現在亂七八糟的,跟幾年前差不多了。
在石家莊政府的口徑里,共享單車指標和首批28塊戶外廣告經營權的拍賣,是以市場化運作代替行政部門審批,減少權力尋租空間:
發現城市價值,激發城市活力。
4
這種拍賣的形式是不是市場化我說不好,但我看過一個故事。
《紅樓夢》裡獲得大觀園伙食供應特許經營權的人叫柳嫂子,按照榮國府的規矩,一般的主子每天的餐標是兩隻雞,兩隻鴨子,十來斤肉和一吊錢的菜蔬。
柳嫂子伺候主子很盡心,什麼時候餓了什麼時候做新鮮的,這叫世故。姐姐妹妹們吃不完的,都歸了柳嫂子,這叫人情。
可要是一般人去點餐,待遇就不一樣了。要雞蛋沒有,要豆腐就給餿的。
2021年底,河南新鄉封丘縣出現30多位學生在就餐後出現腹瀉、嘔吐的情況。面對指責學校校長淚流滿面:
換不動送餐公司。
那家公司還只是拿下了3年供應,從拿到供應權到孩子們嘔吐腹瀉,也就過了9天。
去年1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地方發展改革委和第三方機構發布《違背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典型案例及處理情況》,公布了多起違規轉讓、招標、拍賣特許經營權、增設市場准入條件等限制共享單車企業准入經營的典型案例以及處理情況,引發相關方關注。
近期,新華社下屬瞭望智庫近期在北京召開「完善市場准入制度,優化營商環境」研討會。會上的發言相當激烈。
住建部原副部長仇保興說,個別地方政府以特許經營權等方式妨礙共享單車企業自由競爭涉嫌濫用管制權。相關地方如果違背市場准入負面清單限制企業經營,不僅損害了市場主體權益,而且也限制了市民選擇出行方式的自主權。
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時建中說,共享單車解決了居民交通出行最後一公里不便的問題,乾的是政府幹不了也不願意幹的事情,納入特許經營於法無據,損害了市場競爭和消費者權益。
後來有很多城市的領導到石家莊學習拍賣經驗。當地一位了解情況的朋友說,我們的做法上對得起國家,下對得起百姓,中間有點對不起企業罷了。
這位朋友多慮了,真實的結果是,中標企業已經偷偷調漲了騎行價格,當然也沒忘記和政府要補貼和退錢。雖然拍賣前約定共享單車企業三年不能漲價,但一掃碼就發現,電單車的起步價已經從2元/15分鐘,悄悄調整到了2.5元/20分鐘。
最終的成本,還是要石家莊市民承擔。當然最苦的,還是當時乖乖聽話,在拍賣現場被嚇到了的企業。沒中標的企業私下裡說,早知道能這麼玩兒,他們能把加價鍵按出火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