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民意 > 正文

過去幾年,我拋掉的幾套房子

作者:

有過買房,當然也就有過賣房。買的時候可能只有一個簡單的理由,但是當賣房的你想要做這個決定的時候,內心卻有無數個權衡。記錄一些我賣房的故事,分享給大家,或許也能給此時想要買房的你內心多一點勇氣。

以下內容全部來自個人真實經歷,多數也有主觀或者複雜的背景,不做參考,但願每個人都能看到一些有用的細節。

一、一套文旅

這是一次很魔幻的購房經歷。

對於從業者來說,我一直踐行的是,不同類型的產品都要有所涉及和體驗。不僅看過,如果可以要真正擁有過。

大概五六年前,文旅小鎮正在風生水起的時候,在一個讓人嚮往的地方擁有一套房子似乎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所以當時我就購買了,還是個一線城市——北京

那個時候構想的邏輯很簡單,首先這個房子好歹也是在北京啊。第二,北京密雲整體的景區文化很重,也算是北京的一個稀缺資源。日常過來遊玩度假的人很多,以後自己也可以過來玩玩,哪怕不玩用來短租或者是長租應該也有需求。第三,大牌開發商開發的,怎麼著項目老闆會負責好好弄吧。

想到這三點當時就買了。我想很多人在考慮類似文旅地產的時候,或多或少也是這樣的感性考慮。但是我想和大家分享後面的經歷:

首先房子交付之後我一天都沒有住過,而整個社區幾乎95%的人都是和我一樣的。這樣的景區確實創造出了旅遊需求,但是這背後卻有兩個前提,第一,有旅遊需求不代表有大量的居住需求;第二,哪怕有居住,人家更願意住酒店享受服務。

這合情也合理。

所以換句話來說,哪怕出租也是非常廉價的價格,反而會讓房子內的設備損耗,嚴重影向了後期出售。而關於房子品質,包括開發商在後期承諾的營運服務,我只能說都是幻覺。

大概兩年前我就想把房子處理了,而此時此刻根本不是價格的問題,而是市場同類供應的產品太多。也就是說,都是和我一樣一天沒住過的,想要拿出來賣的。大盤的宿命就是未來當你想賣的時候,總有人會比你便宜。所以如果你要變現,你的代價就是,比別人更狠,價格更合適。

我當然選擇比別人狠,不論後面會怎麼樣也不會有任何的留戀。最後我看著拿著房屋所有權狀換到錢的那一刻還是蠻感慨的,當時腦海里真正意識到紙上富貴這件事,任何的變現都要付出慘烈的代價。

最後的最後,還想和大家分享一句掏心話:一線城市都有犄角旮旯不值錢的地方,更別說其他地方。

二、杭州的酒店式公寓

我買過很多亂七八糟的東西,當然也包括酒店式公寓。當時選擇買的根本原因不是因為他是酒店式公寓,而是因為杭州。那時候的杭州正在經歷一個魔幻的上升通路,所有人感覺錯過了這個城市就錯過了一大波紅利。

而那個時候我一個朋友正在操盤一個杭州副中心的商辦類產品,問我有沒有想過,我想了一會也準備買了。當時的目的確實很簡單,第一代價可以接受,總價不貴,第二也想真實地感受下杭州的變化。

後續的情況還是不錯的,第一,杭州在真實地兌現城市變化這件事。我買的時候還是四下荒地,也就三四年的時間,項目周邊立起了三個綜合體,並且引入了一些主力店。雖然周圍看上去還是沒有很多人,但是起碼整體感覺在理論上有了越來越好的可能。

這套房子最後的反饋還算可以吧,100%的回報,大概四五年的時間。雖然比不上住宅,但作為買的時候就沒啥預期的房子,這樣的結果已經算比較滿意。

而拋掉這套房子背後有兩個原因:

第一是當時急需用錢,而這套房子因為是酒店式公寓類產品,理論上是最值得拋的;第二也是我個人的一個擔心,杭州的瘋狂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杭州的瘋狂全是依賴一個個概念撐起來的。概念支撐房價,但是房價需要概念變現才有意義。

我隱約覺得在一手房期間喊出未來二手次新價格的口號有點誇張,也不相信單純的口號可以勝過規律。當然無意和大家討論真相,但是我個人的資產決定還是這麼做了。

在去化的時候同樣也碰到了同質化產品供應嚴重的問題,我記得當時給了仲介小夥伴額外一個小的服務費幫忙去化。結果當然是幸運的,房子很快就賣掉了,接我盤的是一個杭州中年大媽,她說當時有2個選擇,一個是買我這個,一個是環滬買一套住宅,也不知道買完之後她的內心是怎麼樣的波動。

賣完之後,我內心的唯一感受就是:終於不用操心這套房子了。

三、老家的老破小

這件事還是我很主動且堅定的,大概在去年下半年,我和我老媽說:家裡的那套比我還老的房子可以賣了。

前幾年我給老媽在老家買了套房子,屬於當地僅有的幾個稱得上高檔的商品房小區,也算是住進了嚴格意義上算是社區的小區了,有綠化有物業有圍牆。

那麼之前我們住的房子也就空出來了,我媽問,房子要不要出租?

這是老人家的態度,對於她來說房子住這麼久了或許有了點感情。另外確實地段非常好,有著當地最好的小學,然後隔壁就是菜場,走兩步就是超市。一個縣城就是三縱三橫,而老房子就是在井的中間。對於一個縣城來說,幾乎所有的便利都在這裡,我媽也覺得地段不可拷貝(這是她老人家的原話),有點不太想賣。

而我回復我媽的一句話就是:不要猶豫,立刻馬上賣掉。

這是我給她的原話,因為我已經看到縣城的終局。

縣城在2016年經歷最後一輪棚改之後,幾乎已經透支完未來五年的房價基礎,而縣城隨之而來的人口流失以及後繼乏力,直接導致城市整體的接盤需求羸弱。這也導致了一個縣城整體購買力不足,而唯一的需求都一窩蜂地進入到那個品相最好的小區里。

所以縣城現在只有一個現象,最好的三個小區賣的死貴,其他的全部賣不掉。也因為如此,這套比我還要老的老破小在我眼裡就是不值錢的。

和大家說說去化情況,還是比較艱險的。

一個理論價格掛牌之後,確實沒有得到市場反應,後來我們選擇降價,105萬的房子降價到了99萬。後來遇到一個外地考公務員到我們縣城事業編制的人員,為了給小孩讀書接盤了這套房子。這樣的購買力跡象就可以看出,一個縣城的老破小,市場需求量有多低。

最近偶爾聽說老家的情況,聽說這樣的老破小掛牌的越來越多了……

四、上海一套普通的90平方米小三房

嗯,這一套的掛牌也是特別玄幻,這是我人生中購買的第一套房子。小弟2008年入行,2009年買房,入行第一年就經歷了行業一個超級大轉彎,2008年的四萬億和2009年樓市的扶搖直上。而我的第一套房子在周浦,也是我當時公司自己代理的房子。

買這個房子的原因很簡單,第一我在售樓處里見證了賣房像賣菜一樣的賣掉,第二是我媽的生存焦慮怕我露宿街頭所以強迫我買房。所以也就買了。

可以看出和很多第一次一樣,第一次買房也是懵逼且無措的狀態下進行的。2011年交房,2012年入住,一個普通打工仔的人生軌跡差不多也就由此有了路數。但是到了2015年,上海出台了一個大政策,對於首套認房補認貸,以及稅費五改二。

當時的我還對這樣的政策背後什麼意義不太明白,但是那時候的我也開始反思,要不要在這樣的政策背景下換房。最後也是堅定不移地把房子掛牌,而背後的理由遠沒有想像中的高大上。因為這套房子的首付是我媽給的,她老人家讓我換。

當然結果是魔幻又美好的,換房的幾個月上海樓市跟瘋了一樣進入了快車道,房東跳價的情況此起彼伏。而持幣待購的我,看到了這樣的趨勢也快速地置換了房子。

雖然過程是焦慮魔幻的,但是通過置換也趕上了上海樓市這一輪快車道。更好的資產在這個周期內表現地更好,生活的舒適度和資產的增值性同時期在這個邏輯中得到了提升。

第一次置換和第一次買房一樣,同樣是懵逼且無措的,但正是因為經歷過才知道,原來換房背後,更多需要的是勇氣,而不是道理。也因為如此,未來的我對待房產也就有了更多的理性。

文章01、02、03的買房和賣房都在這個時間點之後,之所以能夠買也能夠賣,都來自第一次自己給自己的勇氣。

五、小結

所以各位來看,不是每一次拋房子都是因為房子不好,而是在一個合適的時候做的一次決定而已。房子有好有壞,停留或者離開都有著那時那刻很特殊的場景,答案是不論如何我們要知道這樣的過程以及讓自己擁有做決定的勇氣。

很多時候我們都聽過很多道理,但卻不敢邁出那一步,我們要做的,就是讓自己嘗試過第一次,這樣你才知道第二次會有多美好。人生體驗,大多如此。

最後說一句:我媽眼光真好,比我的眼光還好。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真叫盧俊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305/1873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