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刻意引導 中共又有反美利器...

—旅美熊貓之死引發網絡反美,中國官媒趁勢批美對華政策

一隻旅美熊貓的突然去世引起了中國網民的氣憤和擔憂,他們指責美國虐待熊貓。過去幾年裡反駁過這些指控的中國官媒這次選擇為網民的民族主義情緒辯護,稱這是「美國對華的強硬政策」所導致,呼籲美國多照顧中國人民的感情。

生活在華盛頓國家動物園的大熊貓美香

一隻旅美熊貓的突然去世引起了中國網民的氣憤和擔憂,他們指責美國虐待熊貓。過去幾年裡反駁過這些指控的中國官媒這次選擇為網民的民族主義情緒辯護,稱這是「美國對華的強硬政策」所導致,呼籲美國多照顧中國人民的感情。

「當大熊貓都受到影響和牽連的時候,說明中美關係已經的確很糟糕了,這是一個強烈的警戒信號。它顯示出,一些華盛頓精英對華充滿敵意的姿態,已經影響到中美原本正常、友好的民間互動,」 《環球時報》在周四(3月9日)的一篇社論中寫道。

2月初,生活在美國田納西州孟菲斯動物園的大熊貓樂樂突然去世。

初步調查顯示死因是心臟疾病。他的去世引起了一些中國網民和熊貓愛好者的關注。在接下來的幾周里,中國網絡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呼聲,要求中國政府接回孟菲斯動物園僅存的另一隻熊貓丫丫。

中國動物園協會3月8日宣布,中國專家將於下周抵達美國,準備將丫丫接回中國。

這場針對旅美大熊貓的討論逐漸變得民族主義化。一些博主和網民們指責美國動物園出於反華情緒有意虐待來自中國的熊貓。

美國虐待熊貓的指控在中國的網絡上並不是新鮮事。在過去,中國官媒多次通過採訪美國園方和中共官方專家對這些指控進行闢謠。然而這次,官媒選擇站在網絡民族情緒的一邊,藉此指責美國的對華政策。

美中關係當前正值一個緊張的節點。去年美國總統拜登和 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後,兩國的關係出現一定程度的緩和。但在美國擊落了中國偵察氣球後,中國外交官和官媒最近又開始一場反美宣傳活動。

習近平和 中共外交部長秦剛本周分別指責美國打壓中國。秦剛表示:「如果美方不踩剎車,繼續沿著錯誤道路狂飆下去,再多的護欄也擋不住脫軌翻車,必然陷入衝突對抗。」

中國網絡上因熊貓死亡而爆發的這一輪反美情緒有超出官方容許範圍的趨勢。許多網民開始公開呼籲停止熊貓外交---一個中國近幾十年來標誌性的外交手段。

熊貓之死引發反美民族情緒

在孟菲斯動物園的大熊貓樂樂去世後,中國一些網民開始關注孟菲斯動物園的另一隻熊貓丫丫的狀況。中國網絡上廣泛流傳的照片和視頻顯示丫丫看起來骨瘦如柴,毛髮髒亂。

2月3日,總部位於加利福尼亞州的動物保護組織「保衛動物」(In Defense of Animals)和一個為樂樂和丫丫專門建立的國際組織「熊貓之聲」(Panda Voice)發表聲明,呼籲孟菲斯公園立刻將丫丫送回中國。

丫丫和樂樂原本計劃於今年4月合約到期後返回中國。中國將大熊貓送往海外時,通常與當地園方簽署租約,園方每年向中國支付百萬美元的租金,並自行解決照顧的費用。中國對這些熊貓擁有所有權。

中國網民也加入了呼籲接回丫丫的隊伍。與丫丫有關的熱搜話題過去幾周里不斷出現在微博的熱搜榜上。討論中,不少人質疑孟菲斯公園有虐待熊貓的行為。

早在2021年初,有關丫丫和樂樂狀態不佳的照片就流傳在中國的社交媒體上,當時也有虐待的質疑聲。但中共官方機構和美國園方都對此進行過反駁。

中國動物園協會曾告訴《環球時報》,丫丫的狀態是她的皮膚病導致,並非照顧不周。孟菲斯動物園當時也告訴新華社稱,已對丫丫進行過全身評估,沒有發現營養不良和其他醫學問題。

過去幾周里,有關樂樂的去世和丫丫狀態的討論逐漸走向民族主義。一些博主聲稱,美國動物園是故意虐待熊貓,以達到打擊中國的目的。

微博博主盧曉周在一條受到近兩千點讚的帖文中寫道:「美國人公開虐待中國大熊貓,就是做給中國人看的,就是虐熊駭人,發泄它們對中國的變態的仇恨。」

盧曉周在帖文中用指代動物的「它們」指代美國。

官媒一改闢謠常態,稱網民擔憂有道理

在由熊貓之死而引發的網絡民族主義熱潮下,為動物園辯解或澄清指控的博主們被攻擊為「不愛國」。

「所有媒體,一起配合造謠者,發動了這場狂歡,並且絲毫沒有停下來的意思,這到底怎麼了,」 微博博主大熊貓豚豚寫道。

她的帳號遭到了微博的審查。儘管帳號仍在,但帳號和她的發言都無法顯示在搜索結果中。

許多網民在關注丫丫的同時,還把目光轉向了生活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國家動物園的三隻大熊貓:美香、添添、小奇蹟。

在一段最近廣為流傳的網絡視頻里,一名女子用中文對在動物園內活動的美香說要照顧好她自己。這名女子的聲音一度哽咽。

多條受到大量點讚的微博聲稱這三隻熊貓遭到了園方的虐待,包括電擊、強制生育、不餵食等。但這些帖文並未提供證據。

事實上,這些指控也並不是最近才出現。早在近6年前,針對生活在國家動物園的大熊貓被虐待的指控就出現在網絡上,引起廣泛注意。但這些指控很快遭到反駁或澄清。而這些澄清工作同樣是由中國官媒完成的。

2017年,中國央視以一篇名為「大熊貓被曝在美國遭『虐待』 真相令人大跌破眼鏡」的文章反駁了美香被虐待的指控,其中引用了美國園方和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的說法。新華社、《中國青年報》等也登載了類似報導。

2020年,《環球時報》、中國新聞網等再度對網絡上出現的有關美香被虐待的言論進行了澄清。

截至發稿,國家動物園尚未回復美國之音的詢問。

儘管多家官媒都曾經澄清過這些虐待的指控,但《環球時報》在周四發表的社論中卻稱,網民的擔憂是有道理的。

「如果不是恰恰發生在華盛頓全面加強對中國的遏制打壓時期,這件事應該不會鬧這麼大,」 文章寫道。「大熊貓作為中國的國寶以及象徵中國人民友誼的『友好使者』,會不會成為『歇斯底里的新麥卡錫主義』受害者?這樣的聯想和擔心不是沒有來由的,有些激烈的情緒也可以理解。」

「這幾年,美國一些人經常把『中國人民』掛在嘴上,」文章最後一段不點名地批評美國政界說。「如果他們真的尊重中國人民、在乎中國人民的感受,就需要拿出更多的實際行動來挽回和彌補。」

熊貓與外交

自2018年的貿易戰以來,美中關係一直處於下坡狀態。新冠溯源、新疆人權侵犯、鎮壓香港抗議等事件是兩國爭議的焦點。在經歷從去年年末到今年年初短暫的關係緩和後,兩國因一個飛越美國上空的中國偵察氣球而再度交惡。

從習近平到各大官媒以及網絡民族主義博主們都在批評美國的對華政策。 中共外交部不久前還推出報告,批判他們所稱的美國霸權及危害。

「反美語言不僅是對美國行為的反應;它也對中國的國內政治有幫助,」 《外交政策》副主編詹姆斯·帕爾默(James Palmer)在周三(3月8日)的一篇談論中國反美敘事的新聞簡報中寫道。

在政治宣傳和網絡審查的雙重影響下,中國網絡上的民族主義情緒近幾年不斷上漲,有時甚至超出了官方容許的範圍。

樂樂之死和對丫丫近況的關心與憤怒讓一些網民呼籲中國結束「熊貓外交」。「熊貓外交」是中國著名的外交手段之一。幾十年來,中國通過向其他國家贈送或租借熊貓,展示友好的態度,拉近與他國的關係。

「以後外租時候注意些吧,別搞所謂的熊貓外交了,某些國家不配,」一條收穫八千多點讚的微博帖文寫道。「我們認為作為國家友誼的象徵只不過是某些國家斂財的工具罷了。」

一些民族主義言論甚至批評起了送出熊貓的中共官方,認為這是為了討好外國人。

「2023年了,中國人頭上的辮子又長出來了!堅決抵制熊貓外交,」一位博主寫道。

這樣的言論也遭到了另一些網民的反駁。微信公眾號「基本常識」在一篇文章中寫道:「大熊貓,是代表中國友好國際形象的最知名、最受歡迎,也是負面評價最少的一個標籤。把大熊貓送出去,就是把中國友好國際形象的鮮活廣告送出去,這種廣告的效果比100個新華社的對外傳播加起來都要強。」

文章接著駁斥了網絡上有關旅美熊貓的一些不實指控。

「守護丫丫的心是很好的,但真的被人利用了,」文章最後說。

中國尚未顯示出要結束「熊貓外交」的跡象。就在去年8月,時任中國駐美大使的秦剛還讚揚了「熊貓外交」的成效。

「年復一年,大熊貓承載著中美兩國人民對彼此的欣賞和友好感情,」 他在一場招待會上說。「我們不僅需要更多大熊貓,也需要更多的『熊貓擁抱者』。」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VO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312/1876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