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法巴斯德研究所終止與上海巴斯德合作 :科學夥伴關係時代的終結?

2004年,法國前總統雅克-席哈克啟動了武漢P4病毒所和巴斯德上海研究所。但近20年後,武漢P4在新冠疫情暴發後已處於停滯狀態,3月8號,法國巴斯德研究所突然發出通告,要改變與中國科學院的合作關係,並宣布撤出在上海的機構,上海巴斯德將不再是中法聯合,將完全由中科院管理並改名。有專家分析指出,20年的合作後,中國科技長足發展,中科院可能看不到繼續與法國共同合作領導這個機構帶來的價值,而這個事件可能預示著一個科學夥伴關係時代的結束。

巴斯德研究所 Getty Images/BSIP/UIG

2004年,法國前總統雅克-席哈克啟動了武漢P4病毒所和巴斯德上海研究所。但近20年後,武漢P4在新冠疫情暴發後已處於停滯狀態,3月8號,法國巴斯德研究所突然發出通告,要改變與中國科學院的合作關係,並宣布撤出在上海的機構,上海巴斯德將不再是中法聯合,將完全由中科院管理並改名。有專家分析指出,20年的合作後,中國科技長足發展,中科院可能看不到繼續與法國共同合作領導這個機構帶來的價值,而這個事件可能預示著一個科學夥伴關係時代的結束。

法國和中國媒體均報導,2004年,中國科學院與法國巴斯德研究所簽署合作共建上海巴斯德所,同年10月11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正式揭牌成立。截止2023年,該機構已運行近20年。自然雜誌在3月8好首先曝出雙方關係終結的消息後,巴黎巴斯德研究所發出簡短聲明證實了這個消息。

法國宣布結束與中科院共同管理上海分支

聲明說,2022年12月,巴黎巴斯德研究所決定改變與中國科學院的合作關係。為此,暫停參與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的活動,結束了與中國科學院共同管理該機構的做法,並開始與中科院進行對話,以期找到雙方都滿意的合作形式。在這種情況下,上海巴斯德研究所需要改變其名稱。該通報說,進一步的討論確實是必要的,以使這兩個機構在夥伴關係的框架內更好地協調其戰略目標。此外,自巴斯德網絡誕生並在2021年成立巴斯德網絡基金會以來,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沒有參與巴斯德研究所網絡的活動。

聲明最後說,鑑於巴斯德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共同開展的工作的科學意義,雙方仍然決心繼續合作,目前正在討論進行合作的最佳形式。

有關中法科研機構合作中止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在全球剛剛走出新冠疫情之際發生,讓科學界感到驚訝和廣泛關注。

"管理規則"上有"分歧"但細節未知

法國觀點周刊指出,巴斯德研究所在與中國科學院進行了長達一年的對話後,於2022年12月做出了這個決定,該雜誌稱,根據他們的信息,儘管進行了長時間的談判,但對法國指定的前任共同所長、去年回國的病毒學家費爾南多-阿倫扎納的繼任者人選尚未決定。

法新社報導,巴斯德研究所副所長François Romaneix以與北京方面在"管理規則"上的"分歧"作為分手的理由。網上發布的文本詳細說明了分手的情況:"2022年12月,巴斯德研究所決定改與中國科學院的夥伴關係。為此,它暫停參與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的活動,結束了與中國科學院共同管理該機構的做法,並啟動了與中國科學院的對話階段[...]。在這種情況下,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將改變其名稱。」換句話說,這個由法國人建立的機構將繼續開放,但將完全由中國人控制,在名稱中不再使用"巴斯德"字樣。

法國《觀點》周刊報導稱,巴斯德研究所證實它在2022年12月就已經決定撤離上海分支機構,但解釋說這一決定在幾天前剛成為現實。相關服務部門說:"在中國的行政程序所固有的幾周調查階段之後,分離的程序現在已經啟動。"

困難與分歧重重

《觀點》報導指出,在前總統雅克-席哈克於2004年簽署了一項關於新出現的傳染病的合作協議後,上海的巴斯德研究所開始運作。該協議還計劃在武漢建造一個P4病毒研究所,並在其中開展科學合作。但是,法國人之間的分歧、與中國合作的困難、Covid-19大流行病以及關於病毒來源的激烈爭議(北京和華盛頓相互指責對方製造了這種病毒),都對這些項目產生了影響。在武漢P4方面,自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以來,合作幾乎處於停滯狀態。因此,反覆出現的問題是:2004年的協議是否仍然有效?

中國研究領域國際化時代的結束?

但除了法中合作特有的這種「令人不舒服」的因素之外,業內人士還指出了中國特有的發展情況,中國過去兩年來一直在重新配置多個合作項目。中德合作的馬克斯·普朗克聯合中心(廣州生物醫學與健康研究所)在2021年夏天經歷了類似的命運。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實際上已經基本中國化了很長時間,其90%以上的研究人員是中國人。

曾與巴斯德上海合作研究雲南蝙蝠香港大學生態學家兼副教授胡麗詩(Alice Hughes)博士說「這可能標誌著科學合作時代的結束。」巴斯德上海研究所在2022年的預算為3580萬歐元,仍然是中國最負盛名的研究所之一,也是最早在2020年1月發表新的Sars-CoV-2病毒基因體的機構之一胡麗詩教授說,「巴斯德無疑為中國的重要科學工作做出了貢獻,尤其是在了解傳染病傳播風險對防止未來流行病和大流行病至關重要的時候。巴斯德公司還負責帶來了新的技術,其中一些技術被我們用在了關於蝙蝠作為冠狀病毒庫的合作工作中(正在審查)"。

巴斯德研究所正在與中國保持距離。該基金會表示,由於在管理方面存在分歧,它希望改變與中國科學院的夥伴關係。該機構說,其直接後果是暫停與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的合作,這證實了3月8日星期三在《自然》雜誌上所作的宣布。

中科院發言人表示「兩個研究所長期以來一直保持著友好合作關係,中科院也由衷感謝巴斯德研究所和法國科學家一直以來作出的貢獻。」,「未來也將積極探索新的合作方案,而不是採用這種「聯合研究所」的形式,以更好地應對傳染病研究的全球挑戰。」

中國科學院回覆中國媒體指,兩個研究所正積極探索新的合作方案,而非採用聯合研究所的形式,以更妥善因應傳染病研究的全球挑戰。

發展壯大後不再需要法國?

中國媒體還引述胡麗詩指出,過去中國在許多研究領域並不領先,為此需要引入外國組織的支持,共同領導中國的研究。目前中國已然成為科技強國,中科院可能看不到繼續與法國共同合作領導這個機構帶來的價值。此次關係的中斷表明了中國研究領域「國際化時代」的結束。

據中媒報導,近20年的發展,上海巴斯德研究所以科學和公共衛生使命為紐帶,和不同地區的組織積極開展著國際科技合作。截至2022年8月,研究所在職員工已達146人,博士後29人(含聯培博士後5人)。研究所還設有中科院分子病毒與免疫重點實驗室,微生物、發育與健康研究中心等學術單元,並開設了生物學、基礎醫學2個專業一級學科的博士和碩士研究生培養點。如今,上海巴斯德研究所面向公共健康領域理論創新和核心技術短板,在重大傳染病病原致病機制、免疫應答與調節機制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星島日報報導,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則於2004年10月11日成立,原本由中國科學院、上海市人民政府和法國巴斯德研究所,在上海簽署合作協議。自2017年起,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的共建方變更為中國科學院和法國巴斯德研究所,2020年1月2日,中國科學院黨組把上海巴斯德所納入直屬事業單位管理序列。

據法國巴斯德研究所官網介紹,巴斯德研究所是非營利性基金會,成立於1887年,並與世界衛生組織等主要國際科學機構以及世界各地的許多組織、基金會、研究機構和大學等,開發許多重大國際項目。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RFI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313/1876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