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過這種經歷:
同批入職的同事,一躍成為你的領導,而你還是原來的你;周圍的人,大都買房買車,而你還在為一日三餐奔波勞碌。
世上沒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也沒有一步登天的神話。
當你在虛度光陰,原地踏步時,別人卻在辛苦耕耘,默默蓄力。
當你在舒適區躺平享樂時,別人卻在努力拓展新領域。
作家粥左羅曾說:「人生亦有商業模式,要像經營一家公司那樣經營自己。」
25-55歲,是人的黃金年齡,健康、認知與心智都趨於穩定。
抓住這段關鍵期,好好經營自己,不斷增加自我籌碼,才能無懼人生風雨。
得過且過,最終買單的是自己
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
兩匹馬各自拉貨前行,一匹馬賣力地往前趕,另外一匹則慢吞吞地跟在後面。
主人嫌慢,就把慢馬車上的貨物,搬了一些到快馬車上。
慢馬暗自得意,走得更慢了,還嘲笑快馬太傻,沒它舒服。
後來,主人乾脆把慢馬的貨物全都搬到了快馬的車上。
轉頭,就把慢馬賣給了屠宰場。
這就是心理學上的「慢馬定律」。
如果你可有可無,無法發揮應有價值,等待你的將是無情的淘汰。
朋友阿文深更半夜給我倒苦水。
他在房地產行業待了快十年,目前仍是個基層員工,幹著最底層的活,拿著微薄的工資。
更讓他受打擊的是,最近和同事聊天,發現部門新來的應屆生,待遇比他還高。
「太沒勁了,你說我在公司幹了這麼久,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吧。這破地方,真是不想待了。」
看他義憤填膺的樣子,我忍不住建議:「既然這麼憋屈,不如跳槽看看?」
他遲疑了一會兒,隨即把話題岔開了。
房地產這個行業,出差是家常便飯,而且外地發展機會更多。
可朋友覺得出差太辛苦,每次接到出差安排,就找各種理由搪塞,不是說家裡老人病了,就是藉口身體不舒服。
每天卡點上班,對著電腦機械地畫圖、改圖,分外的活從來不干,到點就走人。
以至於,工作了十年,除了漸長的年齡,能力一直在原地打轉。
如今,一不留神把自己混成了職場裡性價比最低的「老油條」。
360創始人周鴻禕在《給那些仍舊在公司混日子的人》一文寫道:「你混日子,就是日子混你,最後的輸家是你自己。」
在「躺平哲學」盛行的當下,很多人渾渾噩噩,在工作中摸魚混日子。
可當危機降臨,卻空有一身年資,毫無招架應對之力。
最後只能日復一日地跳進「抱怨-繼續混日子-再抱怨」的死循環。
在工作中得過且過,最終買單的是自己。
多做一點,才能享有苟且紅利
經濟學家何帆曾提到一個概念:苟且紅利。
做同一件事時,有些人精益求精,努力將事情做到極致。
另外一些人,卻聊以卒歲,覺得「差不多」就夠了,這些人就是苟且者。
凡事只要多做一點,多往前走一步,你就能跑贏許多人,享受到「苟且紅利」。
劉潤老師曾分享過一個計程車司機的故事。
他在微軟工作期間,有一次出差搭計程車,在和司機的閒聊中,被深深震撼到了。
司機的駕駛座上有一份城市地圖,等紅綠燈間隙,他會翻開仔細查看。
對城市各條主次幹道的了熟於心,讓他省去了不少搜索路線的時間。
平時他會留心觀察每條路的擁堵時間。
載客時會儘量避免堵車,既為乘客節省了時間,也降低了出行費用,客戶非常滿意。
當其他司機在機場、醫院傻等時,他會通過計費表估算自己的時間成本,再來決定什麼時間去哪裡等客,以增加收益。
他發現下午兩點後,某幾個大廈商旅人士搭計程車的特別多,於是就經常在附近「守株待兔」,時常滿載而歸。
他還懂得篩選乘客。
拖著行李箱、拿著公事包焦急等待的,就是目標客戶,因為他們很可能是出差去機場。
後來,劉潤感慨地說:「像這位司機,做事多考慮一點,比別人多努力一點,不愁沒客戶,收入也會比其他人多好幾倍」。
作家火養,回顧起自己的工作經歷時說道:活水般的生活,是你在日積月累地改變,不斷走向更好。
死水般的生活呢,是你在殺時間,殺來殺去,還是那個一成不變、甚至越變越差的你。
不是開計程車不賺錢,而是不肯努力的司機掙不到錢;不是白領不值錢,而是渾水摸魚的白領不值錢。
成功的路並不擁擠,因為大多數人選擇了安逸。
有的人一直在給自己的能力做增量,有些人卻一直在消耗自己的存量。
比別人多做一點,把簡單的事做到極致,日久年深,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就這樣拉開了。
一個人最大的遠見:經營自己
加爾布雷斯在書里寫道:「這是一個不確定的時代。」
你無法預知時代的浪潮何時會拍下來,「黑天鵝」會從哪個方向突襲。
只有好好經營自己,打造可遷移力,拓展舒適區,構建優質人脈,才能在不確定的世界裡,確定地活著。
一、培養可遷移能力
聽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人的「鐵飯碗」,就是他的可遷移力。
當你離開了仰仗的平台,身價不會「貶值」,就說明你具備可遷移能力,到哪裡都有飯吃。
因《奇葩說》爆火的馬東,就是這樣一個人。
馬東從衛視主持人到視製片人,最後成功加盟愛奇藝,成為首席內容官,與他自身過硬的能力和才幹不無關係。
正如作家李筱懿所說,「只有實力足夠強勁的剽悍傢伙,才能夠看到生活的好臉色」。
二、拓寬舒適區邊界
美國作家尼爾·唐納曾說:「成長,只在不舒服的狀態下才會發生。」
蘇炳添年過三十,卻能成為東京奧運會首位男子百米決賽的中國運動員。
正是因為他敢於走出「舒適區」,更換主力腳,調整跑步節奏,才能突破亞洲人百米極限,成績斐然。
沉溺於安逸,就好比溫水煮青蛙,會讓你失去生活的鬥志,最終敗給自己。
只有主動求變,歷經挑戰和痛苦,才能不斷進階,獲得長足發展。
三、結交高質量圈層
斯坦福研究中心有一份調查報告,結論讓人震驚:
一個人賺錢,12.5%來自知識,87.5%來自人脈圈子。
高層次的圈子,會帶給你正能量,讓你不斷進取;低層次的圈子,只會消耗拖累你,讓你深陷泥濘與沼澤。
只有主動靠近優質圈層,提升視野格局,夯實本領,才能實現階層躍遷。
就像有句話所說:「圈子,是一個人通往財富、成功的入門票。」
好好經營自己的圈子吧,人脈的高度,決定了你的人生上限。
拿破崙曾說過:「人與人之間只有很小的差距,但是這種很小的差距,卻造成了巨大的差異。」
每天比別人進步1%,堅持一年就能取得37.8倍的進步。
在25-55歲這最寶貴的30年,用心經營自己,做有價值的事,讓自己享有「苟且紅利」。
別敷衍了事,你在工作中混的日子,都會變成未來路上的絆腳石。
別停滯不前,要日拱一卒,不斷精進,為自己的人生添磚加瓦。
願你把自己經營成喜歡的模樣,擁有歲月烙下的成熟睿智、時光積澱的從容優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