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矽谷銀行旋風式倒閉 哪些原因導致的?

圖為2023年3月14日,位於亞利桑那州坦佩的矽谷銀行大樓外觀。

上周五(3月10日),矽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以引人注目的旋風式倒閉了,這是美國自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最大的銀行倒閉事件,在金融界和科技界掀起了軒然大波。

總部位於加州的矽谷銀行,在1983年成立,倒閉前是美國第16大商業銀行。截至2022年12月31日,該行擁有約2,090億美元資產,旗下存款規模達1,754億美元,也是矽谷本地存款最多的銀行。

另一家銀行,銀門資本(Silvergate Capital Corp.),是一家以加密貨幣為重點的銀行,擁有110億美元的資產,它於3月8日宣布,將關閉業務並清算銀行,理由則是「最近的行業監管發展態勢」。

以加密貨幣為重點的簽名銀行(Signature Bank),在3月10日客戶提取了超過100億美元的存款後,突然倒閉,這是美國歷史上第三大銀行倒閉事件。據曾在簽名銀行擔任董事的前國會議員巴尼‧弗蘭克(Barney Frank)稱,儲戶們被矽谷銀行發生的事情嚇壞了。上周日(11日)晚上,聯邦官員宣布,總部位於紐約的簽名銀行,也是紐約房東的主要貸款機構,已倒閉,並被查封。

儘管此前人們普遍擔心,第一共和銀行(First Republic)會成為下一家倒閉的銀行,但該公司證實,在得到美聯儲和摩根大通的支持後,它可以獲得超過700億美元的未使用流動性資金。該銀行股價在3月13日暴跌了60%以上,但第二天又反彈了50%之多。

本周一,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宣布,美聯儲將審查其對矽谷銀行的監管,以了解問題出在哪裡。該審查將由負責監督銀行的美聯儲副主席麥可‧巴爾(Michael Barr)完成,並在5月1日發布。

很多金融專家和經濟分析師以及政客,都在分析銀行倒閉的原因。下面我們為大家盤點一下,有哪些原因。

觀點一:美聯儲加息

分析師們表示,矽谷銀行在長期債券上押下了巨額賭注,缺乏多樣性的做法增加了風險。

正如矽谷銀行的名字所暗示的那樣,該銀行的業務,主要集中在美國科技初創公司。在 COVID-19大流行期間,隨著科技行業在疫情期間大肆增長,矽谷銀行的客戶存入了數十億美元,使該行的存款總額從2020年第一季度末的600億美元,增加到2年後的近2,000億美元。

隨著熱錢的湧入,矽谷銀行將大部分現金投資於美國政府債券,傳統上是最安全的投資類型之一。

矽谷銀行的麻煩,始於美聯儲去年開始提高利率,以應對飆升的通脹,導致這些債券的價值下跌。

疫情後,科技行業的經濟狀況變得更加困難,矽谷銀行的許多客戶,開始撤回資金來維持生計。由於出現現金短缺,矽谷銀行被迫以巨額虧損出售其債券,造成18億美元的損失,引發了客戶對其財務狀況的擔憂。

在48小時內,驚慌失措的儲戶提取資金,導致銀行倒閉。

2023年3月10日,加州的矽谷銀行總部工作人員告訴客戶們該銀行已經關閉。(Justin Sullivan/Getty Images)

觀點二:社交媒體推波助瀾

監管者、政策制定者和銀行家們,正在研究數字信息和社交媒體可能在銀行倒閉中發揮的作用,以及銀行是否正在進入這樣一個時代:銀行擠兌背後的心理行為,儲戶對失去儲蓄的恐懼,可能會被放大,並以病毒式的方式快速傳播,而銀行官員和監管者無法成功應對。

Open AI執行長 Sam Altman在推特上寫的:「世界的速度已經改變,事情可以很快傳播,人們說話很快,人們轉移資金的速度很快。」

通過Twitter、Slack、電子郵件等,對失去儲蓄的恐懼快速傳播。

據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oration)估計,矽谷銀行客戶在短短几個小時內提取了400億美元,這是矽谷銀行存款的五分之一,促使該銀行在中午12點之前關閉了該銀行。

另外,矽谷銀行擠兌是數字時代的第一次。很少有儲戶在分行排隊,相反,他們使用銀行應用程式和電話,在幾分鐘內取款。這也是提款速度如此驚人的原因之一。

觀點三:放鬆管制政策釀苦果

一些民主黨人將矽谷銀行的倒閉,歸咎於川普政府放鬆了旨在確保金融機構能夠承受嚴重經濟衝擊的規則。

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時任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簽署了2010年多德-弗蘭克法案(Dodd-Frank Act)。該法律包括一項規定,如果一家銀行的資產超過500億美元,就會被理解為對整個系統構成風險,因此將被要求遵守更高的標準。這些標準包括資本要求,這迫使銀行以更多的股權為自己提供資金。還包括在情況不妙時,提供幫助的措施,包括對資產負債表進行壓力測試,以及在失敗情況下制定解決方案。

2018年,時任總統川普,簽署了撤銷多德-弗蘭克法案部分規定的立法,將該額度從500億美元,提高到2,500億美元。

雖然華盛頓特區的政客們根據黨派路線提出指控,但經濟學家普遍對2018年放鬆管制在矽谷銀行崩潰中扮演的角色(如果有的話)更為謹慎。他們認為,現有的法規對拯救矽谷銀行無濟於事,在驚慌失措的客戶開始撤回資金,以應對銀行因出售美國政府債券而遭受巨額損失後,矽谷銀行倒閉了。

觀點四:過度監管使銀行管理層「不務正業」

傳統上,美國民主黨強調加強監管,而共和黨則強調市場化。而這一次倒閉的兩家銀行,恰恰是當時立法放鬆監管的對象。所以,預計針對立法問題,可能會掀起新的黨派鬥爭。

2023年3月10日,在加州聖克拉拉,一輛Brinks裝甲車停在被關閉的矽谷銀行(SVB)總部前,現場陸續有民眾趕來、排隊等待取錢。(Justin Sullivan/Getty Images)

一些知名的共和黨人斷言,最近發生的這些事件,是由過度監管,以及管理層專注於「多元化、公平和包容」(DEI)議程造成的。

佛羅里達州州長、共和黨人羅恩‧德桑蒂斯(Ron DeSantis),於3月12日對福克斯新聞說:「這家銀行,他們如此關注DEI、政治等等各種東西,我認為這些真的轉移了他們對其核心任務的關注。

「我們有一個龐大的聯邦官僚機構,然而,當我們需要他們能夠防止這樣的事情發生時,他們似乎永遠都無法站出來。」

美國經濟研究所(AIER)的傑出研究員塞繆爾‧格雷格(Samuel Gregg)也認為,管理層專注於DEI和ESG(環境、社會和治理)等議程,而不專注於他們的核心職責,這一點,再加上市場發展、利率上升和錯誤的戰略決策,導致了矽谷銀行的崩潰。

格雷格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說:「也許人們會開始意識到:當他們銀行的一些首席風險評估師忙於推動DEI和其它此類舉措時,這是一個清楚的指標:他們應該從該銀行撤回他們的資本,而且要立即行動。」

觀點五:拜登政府大撒幣政策的必然

也有大量媒體文章指出,疫情之後美國大撒幣,美元膨脹了25%,造成了一輪超級繁榮,科技公司紛紛擴張。快速加息後,科技泡沫破裂,科技公司收入下降、紛紛裁員、縮小規模,這不僅讓矽谷銀行的存款迅速縮水,還出現不少貸款爛帳。

上周末,前總統川普,在其媒體「真相社交」(Truth Social)的一篇全用大寫的帖文中,將這場混亂比作1929年,警告說,由於總統喬‧拜登的經濟政策,銀行已經開始破產。

對沖基金Tressis的首席經濟學家丹尼爾‧拉卡萊(Daniel Lacalle)博士撰文指出,監管再多也無濟於事,正是監管條例和激勵政策,促使矽谷銀行增持「低風險」資產。矽谷銀行是業內奉行循規蹈矩式業務管理的典型代表。該銀行實行保守的政策,在存款飆升時增持最安全的資產——長期國債。矽谷銀行是完全依照那些把2008~2009年金融危機歸咎於「放鬆管制」人的建議去操作的。該銀行的經營方式沒有建設性而且保守,也就是將不斷增加的存款,用於購買國債和MBS。

拉卡萊說,在寬鬆的貨幣政策下,科技公司的估值飆升,而「對沖」相關風險的最佳方式,就是持有國債和MBS。美聯儲(2022年前)每月購買上千億美元的有價證券,不管是根據哪項法規,這些都是風險最低的資產,而且根據美聯儲和所有主流經濟學家的說法,通貨膨脹只是「暫時」的,是一個基數效應導致的現象。怎麼可能出問題?因此,矽谷銀行怎麼會押注其它東西呢?2021年發生了什麼?(矽谷銀行)取得巨大成功,但很不幸,這也成了其崩塌的第一步。隨著科技業蓬勃發展,該銀行的存款額幾乎翻番。誰都想從勢不可當的新技術範式中分一杯羹。矽谷銀行的資產也大幅增長、幾乎翻番。

當美聯儲加息動作登場。矽谷銀行受困,方方面面都遭受重大損失。債券和MBS高價不再、科技業的「新範式」高估值不再,取而代之的是恐慌。儘管矽谷銀行的股價今年1月強勁回升,但還是發生了「經典」的擠兌。該銀行按市價計算的未實現虧損額,高達150億美元,幾乎和其市值一樣多,結果就是徹底垮塌。

觀點六:美聯儲應承擔責任

對最近銀行倒閉的診斷,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將矛頭指向美聯儲。

過去一年,美國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上限,已從0.25%飆升至現在的4.75%。大多數分析人士預計,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將在未來幾個月內,再加息0.5個或0.75個百分點。

羅納德‧里根總統的前經濟顧問史蒂夫‧漢克(Steve Hanke),在接受《大紀元時報》採訪時說,是中央銀行的緊縮政策,促成了當前的局面。

紐約時報》刊文說,過去一年來,美聯儲以極快的度加息以抑制通脹,銀行不得不為存款和其它債務支付更高利率,但它們的資產收益並沒有增加,其中包括貸款和購買的國債。因此,矽谷銀行關閉,是美聯儲抗通脹激進舉動的惡果。

觀點七:背後是中美貿易戰

消息人士告訴《華爾街日報》,矽谷銀行中國業務的負責人陳青(Carolyn Chen),在矽谷銀行被美國政府接管後已遭解僱。

二十多年來,矽谷銀行一直在中國創業者與風險投資機構之間,扮演一種中間人的身份。大部分美元風險基金和它們投資的公司,都會首選矽谷銀行作為自己在美國的主結算銀行。

創業投資領域資深律師陳亞偉,告訴大陸「騰訊深網」說,他過去十年的客戶基本都是拿了美元基金的創業者,「他們需要搭建VIE架構,整個過程中,矽谷銀行幾乎是創業者們唯一選擇的銀行」。

以中國外賣科技公司美團為例,CEO王興在2011年完成了5,000萬美元的B輪融資後,曾公開在電腦上晾曬矽谷銀行帳戶,帳面顯示餘額為6,000萬美元。

3月10日,當矽谷銀行被美國政府接管的消息剛傳出後不久,矽谷銀行的中國客戶紛紛急著把錢轉出來。一個名為「SVB後續處理經驗分享」的微信群,在成立後半個小時內就聚集起超過200人,三個小時後擴充至500人。

比較詭異的是,迄今沒有一家中國科技或風險投資公司,公開承認因矽谷銀行破產而蒙受損失。

「騰訊深網」報導說,中國創投圈在矽谷銀行倒閉後的周末,出奇地安靜,似乎矽谷銀行倒閉與中國創投圈毫無關係,但這種安靜只是表象,實則暗流涌動。

所有的中國富豪通通撇清說,在矽谷銀行沒有存錢,這些都是大家的過度關心。

台灣媒體人呂國禎,在《關鍵時刻》節目中講:「很多中國公司或新創公司,都是靠這家銀行取得美國的資金以及美國的科技,這是美國資本跟中國連動的資金臍帶鏈。

「2012年因為他做得很好,所以上海的浦發銀行就跟他合作,成立浦發矽谷銀行,開始扶植更多的中國科技公司跟新創公司,來實踐習近平一個夢想——彎道超車,在科技超越美國。所以中國有上千家,甚至有三千家新創公司,都跟他有關。

「中美對抗的結果是,很多(中國)公司的上市之路,被堵住了。華爾街跟中國開始在切割,所以(矽谷銀行)收入就會變少,存款就越來越入不敷出。」

著名媒體人郭君,在新唐人《精英論壇》節目中說:「我懷疑矽谷銀行出事,是美國開始阻斷資金流入中國高科技的一個開始,它是中美高科技脫鉤和資金脫鉤的一個結果,尤其是中國現在拼命地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想要取代美國,所以這個結果就是必然的。矽谷銀行這次恐怕不只是經濟事件那麼簡單。」

美聯儲救助銀行計劃防止金融海嘯再現

在矽谷銀行和標誌銀行突然倒閉後,美聯儲推出了一個名為「銀行定期融資計劃」(Bank Term Funding Program)的緊急融資機制,以確保銀行有足夠的現金來滿足儲戶的需求。

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策略師,在周三(3月15日)的一份客戶報告中寫道:「美聯儲的銀行定期融資計劃的使用量,可能會非常大。」這些策略師指出,緊急貸款機制的最大用量接近2萬億美元。

美聯儲的新融資機制給銀行提供了額外的安全保障,因為它允許銀行以其證券作為抵押,按面值而不是按市場利率向美聯儲借款一年。

但一些專家警告說,美聯儲的緊急支持,可能會導致通貨膨脹進一步惡化。財富諮詢公司DeVere Group的執行長奈傑爾・格林(Nigel Green),在接受《福布斯》(Forbes)採訪時表示:「針對SVB的救援計劃,本質上就是一種新形式的量化寬鬆政策。」

歷史會重複嗎?

歷史不會簡單的重複,但歷史總是押韻的。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是房地產價格下跌造成的,這次矽谷銀行的清盤,反映的是高科技泡沫的破滅,是高科技金融模式目前遇到的瓶頸。

美國財經新聞CNBC報導說,一個共識已經出現,即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和他的央行同僚們,將希望發出信號,雖然他們對金融業的動盪有所關注,但重要的是繼續為降低通貨膨脹而努力。這可能會採取加息25個基點的形式。情況可能會改變,這取決於未來幾天的市場行為,但有跡象表明,美聯儲將繼續加息。

CNBC援引穆迪分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馬克‧贊迪(Mark Zandi)的話說:「如果他們加息,那就是一個錯誤,我認為這是一個令人震驚的錯誤。屆時,衰退風險將顯著上升。」

責任編輯: 時方  來源:新唐人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320/1879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