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中國上海的一個醫院大廳在突然放開COVID-19疫情封控政策後,無力接納蜂擁而至的患者的情景。
陸媒表示,從2016年開始,中國微型企業註銷率顯著上升,經濟進入下行周期。疫情三年,企業關門、歇業的情況更加常見。近9年來中國重點40城(人口大於300萬、百姓相對富裕的城市)每年都有不少微型企業消失。而疫情期間上海註銷企業數量排名全國第一。
中國重點40城小型、微型企業註銷率遠高於其它類型企業
中共官方將中小企業劃分為中型、小型、微型三種類型。
中小企業在提高勞動生產效率、擴大就業、縮小收入差距、促進市場競爭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截至2018年,中國中小企業的數量超過3000萬家,個體工商戶數量超過7000萬戶,貢獻50%稅收、60%GDP、70%技術創新、80%城鎮勞動就業、90%的企業數量。
《財經》3月20日的文章說,利用富裕程度、人口數量、城市層級等標準,選出了40個對中國經濟舉足輕重的城市,簡稱重點40城。文章試圖揭示2014年—2022年的9年間,重點40城有多少企業被註銷。
按企業註冊資本分類:註冊資本小於100萬元的企業為微型企業,註冊資本在100萬元到1000萬元之間的企業為小型企業,註冊資本1000萬元到5000萬元之間的企業為中型企業,註冊資本在5000萬元以上的企業為大型企業。
2022年,這40個城市的企業總數為2821.6萬家,註銷總數為194萬家,註銷比例為6.9%。這40個城市常住人口為4.27億,約占全國人口的30%。全國企業註銷數量,可以由此大致推算。
文章說,「人均可支配收入」更能反映老百姓的富裕程度。而對於企業,尤其微型、小型企業,民間購買力是影響其生存的關鍵因素。
按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組發現,微型企業的註銷比例遠高於其它類型企業:微型企業是小型的2倍多,是中型的3倍多,是大型的4倍多。
在所有註銷企業中,小型企業和微型企業占了絕大多數。微型企業的註銷數量占所有註銷企業的一半以上;小型和微型企業的總註銷數量占所有註銷企業的93%以上。
2016年中國經濟開始下滑
文章認為,如果在很多重要城市中,都發生了企業註銷數量快速上升的現象,可能預示著經濟下行周期的到來。
2016年,微型企業註銷率開始顯著上升,約為7%,2018年上升到8.8%,2019年達11.7%,之後註銷率略有回落,但數值仍然很高,約為10%。
小型企業的註銷率2016年—2019年比2015年顯著上升。
文章表示,從2016年開始,微型企業註銷率顯著提升,反映出中國經濟從2016年已經開始走弱。
疫情反覆上海去年微型企業註銷數量全國第一
據天眼查統計,2017年以來中國小微企業註冊註銷比持續下滑,2020年降至1.41。2020年小微企業註冊數量僅有613萬家,較2019年減少56.3%,而年度註銷數量卻高達435萬家,較2019年增加84.3%,為歷史峰值水平。
近三年來中國大陸疫情反反覆覆,導致經濟疲軟,上游漲價,中小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經營壓力。
疫情衝擊下,小微企業註冊註銷比驟降,2020年超一成小微企業消失。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財政與國家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陳龍認為,近些年來,中國許多中小企業本來掙扎在破產邊緣。在疫情對供需兩端的衝擊下,其困難加重。
天眼查統計,截至2021年11月4日,中國現存小微企業8463萬家,2020年消失的小微企業數量占比達11.7%。
《南華早報》2021年底曾報導,中小企業遭遇重大經濟逆風。2021年,中國平均每個月有39.74萬家微型和小型公司關門,超過了去年的月平均37.07萬家。
根據統計,該年前11個月,中國約有437萬家中小企業永久關閉,是同期新開業企業數量的三倍多;估計2021年註銷的中小企業數量很可能超過2020年的445萬家,創歷史新高,幾乎是2019年的2倍,是2018年的10倍左右。
上海在2022年曾封城2個月,微型企業消失了21.6萬家,註銷企業數量排名全國第一。註銷率為19.9%,排名第二。
2022年太原微型企業註銷率高達33.2%,排名第一。太原所轄市區數據顯示,各區註銷率都很高。比如企業數量較多的小店區,微型企業註銷率為32.4%,與太原全市的水平基本一致。
根據官方數據分析後,《財經》的文章得出主要結論:第一,在經濟景氣時,重點40城各組城市的微型企業註銷率都約為5%—6%;而在不景氣時,註銷率可達10%以上。極端情況下,某些城市可以達到20%;第二,本輪經濟周期下行開始於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