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政黨 > 正文

楊建利|中國與俄羅斯一樣,旨在分裂跨大西洋盟友:是時候建立一個「經濟北約「了

中共領導人習近平近幾個月來高調的外交活動,特別是他3月份對莫斯科的三天訪問,揭示了他對俄烏衝突以及全球秩序的地緣戰略計算和目標。而試圖搞垮跨大西洋聯盟是中國實現這些目標的戰略之一。

習近平深信,中國正緊緊鎖定在與美國進行的結果未知的競爭中,競爭的結果將塑造未來的世界秩序並決定他自己的政治遺產。習近平的首要目標,從打俄羅斯牌開始,就是要形成和鞏固一個全球反美聯盟,建立一個以「新規則「為基礎的世界秩序,從歐亞大陸延伸到中東和其他地區。儘管中共聲稱習近平對莫斯科的訪問是一次和平之旅,但 中共領導人對展示中國與俄羅斯日益增長的友誼表現出了更大的興趣,而不是為了實現和平。同時,中國正在努力創造合適的條件,按照中共的意願調解俄烏戰爭——在與伊朗達成令人震驚的沙特緩和關係之後。

儘管北京公開採取親俄立場,但中國已將自己定位為俄烏戰爭的潛在關鍵調解人。了解到衝突雙方的分歧現在已經無法解決,並意識到烏克蘭及其西方盟友對中國的不信任,中國政府並沒有急於嘗試將俄羅斯和烏克蘭拉到一起進行談判。事實上,到目前為止,習近平對前往基輔與烏克蘭總統沃洛季米爾·澤連斯基會面,甚至與他進行電話交談都沒有表現出興趣。習近平的目標是以維護弗拉基米爾·普京政權的方式結束戰爭,為中國確保戰後烏克蘭重建和俄羅斯復甦的經濟機會,並削弱美國主導的民主世界。即使這些目標被證明無法實現,中國仍將繼續為莫斯科提供經濟生命線、外交支持,甚至軍事援助,以確保俄羅斯不被打敗,確保西方繼續消耗其軍事、經濟和政治資源——因為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幾乎沒有減弱跡象。

對習近平來說,俄羅斯在衝突中的失敗是不可接受的——不僅因為它將使美國及其盟友更加膽大妄為,而且還因為它可能導致普京政權的垮台,而這又可能是一個更加親西方的克里姆林宮出現的前兆。在這種情況下,北京不僅會在與華盛頓的新冷戰中失去一個堡壘,而且後者會試圖打俄羅斯牌來影響中國,就像1970年代的美中蘇戰略三角一樣。

北京把自己的成功寄托在這樣的期望上:烏克蘭遲早要走到談判桌上來。烏克蘭不應該接受一個非中立的中國作為調解人,也不能促使中國完全站在俄羅斯一邊,並向其提供致命武器——這對烏克蘭來說是個噩夢。此外,在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前,中烏的經濟關係是非常強大的。烏克蘭明白,打擊俄羅斯和為經濟復甦做準備必須齊頭並進,而且除了美國可能是個例外,沒有哪個國家能比得上中國對重建的幫助。澤倫斯基不太可能拒絕來自北京的財政援助。

為了實現這些目標,中國最重要的戰略之一將是分化跨大西洋聯盟,不僅是為了戰爭,也是為了戰爭之後。對普京來說,從長遠來看,中國幫助分裂跨大西洋聯盟可以說比提供致命的武器和彈藥更加重要。

中國已經毫不掩飾其在美國和歐洲盟友之間挑撥離間的意圖。在2月份的慕尼黑安全會議上,中國的最高外交官王毅尖銳地批評了美國。但他在談到歐洲時語氣溫和,敦促歐洲人自行採取行動,支持中國的烏克蘭和平計劃。此外,習近平和普京最近在莫斯科會晤時發表的聯合聲明在嚴厲譴責美國、英國和日本的同時放過了歐盟(EU)。

就在習近平開始對俄羅斯進行為期三天的高調訪問的五天前,《環球時報》(中共的旗艦喉舌)發表了一篇題為「未來脆弱的十年?「的社評。該社評說:」在區域層面,中國在近期最關鍵的夥伴最有可能是歐洲,特別是西歐已開發國家,其次是中歐和東歐國家」。關於結束烏克蘭戰爭的問題,署名文章還說:」如果中國能與歐洲(特別是德國和法國)共同努力,在俄烏戰爭的衝突後談判中發揮核心作用,它可能會把這場危機變成一個機會,贏得歐洲的尊重,並促進中歐關係的穩定。」至於烏克蘭之外的長期戰略,文章斷言:」只要歐洲繼續與中國保持密切的經濟聯繫,不加入美國領導的反華』統一戰線』,中國就會有更多的迴旋餘地」。

歐洲領導人繼續排隊訪問北京。可以理解的是,歐洲大國,尤其是德國,不能過分疏遠中共,因為中國是他們最重要的貿易夥伴之一。此外,儘管西歐國家支持烏克蘭,但它們比美國更有可能尋求以外交方式結束戰爭。而且與美國不同的是,歐盟對中國能在烏克蘭扮演和平締造者的關鍵角色抱有微弱的希望。

歐洲必須了解中國在烏克蘭戰爭方面的戰略目標,以及世界上最危險的對民主價值觀的政治、戰略和軍事挑戰者與目前基於規則的世界秩序日益越走越近所帶來的威脅。

以北京斡旋的條件結束烏克蘭戰爭將明顯改變全球戰後格局,使民主世界處於更加困難的境地,這不符合歐洲的最佳利益。訪問北京的歐洲官員應該看到,中國正面臨著幾十年來最糟糕的經濟前景。為了維持他們的政治權力,中國政府和習近平本人需要中國的經濟迅速恢復。中國在幫助俄羅斯的同時也在為自己的經濟利益著想。例如,來自俄羅斯的廉價和豐富的能源已經成為一個關鍵因素。

但中國與歐洲的經濟和貿易關係遠比與俄羅斯的關係更重要。歐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市場之一,而俄羅斯的經濟規模遠遠小於歐盟。(例如,在2022年,俄羅斯的國內生產總值約為4.7萬億美元,而歐盟約為16.6萬億美元)。

中國是歐盟最大的貿易夥伴,而歐盟是中國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貿易夥伴。相比之下,中俄貿易規模小得多,因此對中國經濟的重要性較低。中國共產黨一直在尋求與歐盟國家發展更緊密的關係,以獲得他們的創新和先進技術,這讓俄羅斯黯然失色。訪問中國的歐洲官員應該提醒習近平注意這一事實,並警告他,中國如果支持俄羅斯的經濟,將面臨嚴重後果。

在冷戰時期(1947-1991),西方和蘇聯之間的貿易非常有限。今天,世界上的民主國家,包括歐盟,都高度依賴北京,使中國有能力在烏克蘭戰爭之外的未來衝突中對這些國家進行經濟脅迫。

為了克服這些經濟弱點,我們為世界民主國家提出了一個基於價值觀的經濟「北約」。為了對抗中國的分裂和征服戰略,歐洲大國和美國應該進一步加強它們在政治和經濟上的聯盟,率先為民主世界組建一個經濟「北約」。這個聯盟將能夠對抗中國或俄羅斯對民主國家經濟的威脅,從而維護民主價值和基於規則的世界秩序。

楊建利博士是天安門大屠殺的倖存者,曾是中國的政治犯,是公民力量發起人,也是《為了我們,活著的人:照亮真相的旅程》一書的作者。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歐盟政治報告(EU POLITICAL REPORT)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413/1888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