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拜登歡迎尹錫悅新的印太戰略: 涉及台海與南中國海

正在華盛頓訪問的韓國總統尹錫悅周三(4月26日)中午與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舉行新聞發布會。拜登在會上對韓國新的印太戰略表示歡迎,並提到台海和南中國海問題。尹錫悅在相關問題上的表態從上周以來就引起中文輿論的廣泛關注。這是否意味著韓國將改變對華政策?

2023年4月26日,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會晤到訪的韓國總統尹錫悅。美聯社圖片

正在華盛頓訪問的韓國總統尹錫悅周三(4月26日)中午與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舉行新聞發布會。拜登在會上對韓國新的印太戰略表示歡迎,並提到台海和南中國海問題。尹錫悅在相關問題上的表態從上周以來就引起中文輿論的廣泛關注。這是否意味著韓國將改變對華政策?

拜登在新聞發布會上指出,「我對韓國政府新的印太戰略表示歡迎和支持,這一戰略確認了我們之間聯盟關係的現狀,以及我們對這個地區的願景。今天我們討論了促進台海和平與穩定的共同工作,並確定了在南中國海及其它地區自由航行的原則。」但他並沒有解釋這一新戰略的具體內容。

尹錫悅在接下來的講話中沒有提及與中國或台灣問題相關的話題,而把重點放在朝鮮給韓國帶來的安全挑戰,以及美韓軍事和經濟合作等方面。

韓國總統尹錫悅2023年4月19日在首爾接受路透社專訪(路透社)

韓國轉變對台灣問題的表態

雖然新聞發布會的內容較少涉及中國和台海問題,但這恰是中文媒體從上周以來熱議尹錫悅訪美的焦點。尹錫悅此次訪美是12年來韓國總統首次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其主旨是借慶祝美韓聯盟七十周年為契機,加強雙邊關係。但尹錫悅行前對台灣問題的最新表述在中韓兩國間引起了軒然大波。

尹錫悅上周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說,台灣問題不是單純的中國和台灣之間的問題,而是像朝鮮問題一樣超越地區層面的全球性問題。 中共外交部對此表態強硬,對外稱尹錫悅的說法完全無法接受,而韓國外交部則反擊說,尹錫悅強調的是反對以武力改變現狀的國際社會普遍原則。除此之外,兩國外交部也各自召見對方大使,以表達不滿。

但美國方面對尹錫悅的表態回應積極。美國國務院首席副發言人巴特爾(Vedant Patel)上周末就尹錫悅的說法稱,美國將持續與韓國等重要盟友夥伴協調,維持台灣海峽和平與穩定,並敦促北京停止對台施壓。

華盛頓智庫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亞太安全主任克羅寧博士(Dr. Patrick M. Cronin)向本台分析說,美國對韓國的支持是建立在價值觀基礎上的,「美國將在國際上支持韓國成為全球中樞國家(Global Pivotal Power)。尹錫悅對台灣海峽穩定與和平的支持,以及他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反對,都表明他所贊同的是民主與法治。」

值得注意的是,在尹錫悅之前的歷屆韓國政府對台灣問題的立場都比較謹慎。尹錫悅去年5月就任韓國總統之初,在台灣問題上也沒有顯露出不同於以往的態度。去年8月初,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訪問台灣,韓國沒有就此對美方的行為表達支持。佩洛西當時順道訪問韓國,尹錫悅也避而不見。

緊接著,韓國外長朴振在去年8月8日訪問中國前夕,曾對外表示支持一個中國原則,但在談及俄烏戰爭、台海衝突等問題時,強調不會容忍單方面改變現狀。即使如此,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中國有官方學者認為,首爾在台灣問題上並不想與北京的外交接觸複雜化。

可以看到,只是到了最近一段時間,尹錫悅政府才開始改變對台灣問題的表態,並且比較明確地與美國方面站在一起。

美國聖托馬斯大學國際研究與當代語言學系系主任葉耀元副教授認為,在台灣問題上,台海不穩定所造成的安全困境對韓國與日本有相似的影響,「中國的擴張,或如果台海發生任何動亂的話,其實也會大幅度影響到韓國的經濟貿易。所以,如果中國武斷地入侵台灣,也會對韓國造成深刻的影響,導致區域的不安穩。而對韓國來說,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的事情,韓國當然不希望這種情況發生。」

實際上,韓國外長朴振去年八月訪華前夕就曾表示,台灣海峽的和平穩定,關乎韓國乃至亞洲區域的安全與繁榮。倘若兩岸矛盾激化,必然會引發一系列政治、經濟上的混亂,甚至導致供應鏈紊亂、崩潰等。

2023年4月26日,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會晤到訪的韓國總統尹錫悅。(美聯社)

韓國倒向了美國?

但韓國對台灣問題表態的改變,牽涉的範圍超出了台灣問題。甚至有人說,尹錫悅近來的一些表態說明,韓國在美中之間已經明顯地倒向了美國。

美國艾德菲大學文理學院院長、政治學教授王維正向本台分析說,韓國現在傾向於美國,實際上是兩股力量作用的結果,「一個是推的原因,一個是拉的原因,」他強調,美國方面對韓國是在「拉」,尤其是拜登總統上台之後,他認識到,面對中國崛起帶來的安全威脅,光靠美國的力量還不夠,而要團結盟友,「無論是在印太地區,還是歐洲地區,都要凝聚與盟友的共識,所以美日會談、美韓元首的會談之後都會公布新聞稿,強調台海問題是國際關切。」

另一方面,王維正認為,中國方面是「推」的因素,因為韓國感覺中國的崛起對自身是一個威脅,「因為中國和韓國有一些經濟海域和防空識別區是重疊的。幾年前,中國在公布新的航線和防空識別區的時候,韓國曾經抗議過。」

王維正指出,中國和韓國的關係近年來實際上並不好。雖然韓國與中國在1992年建交以來有很長一段時間處於比較好的關係中,雙邊經濟往來也大幅增長,但2017年韓國在美國協助下部署薩德反飛彈系統,被中國認為是一個安全威脅,在中韓之間引起了很深的芥蒂。自此之後,中韓關係再也沒有好過。

海外政論雜誌《中國戰略分析》雜誌社社長李偉東則認為,尹錫悅表現出向美國靠攏,可能是出於內政的需要,「​​韓國總統一向需要美國隱晦認證,如同台灣總統一樣。獲得美國支持是他穩固執政地位的關鍵因素。但他如此冒失地捲入與相鄰大國的地緣衝突,國內反對派可能會猛烈攻擊他。」

就在尹錫悅訪美前夕,韓國媒體《韓國時報》報導,尹錫悅的民調支持率在4月份下降到27%,是半年以來再次降到30%以下,而民眾對尹錫悅主要的不滿是他對美國監聽韓國政府的新聞應對不力等因素。

2023年4月26日,在美國華盛頓白宮,韓國總統尹錫悅(左二)夫婦和美國總統拜登(右二)夫婦站在陽台上揮手致意。(路透社)

改變對華政策?

尹錫悅訪美受到輿論界關注的另一個重點是有關晶片政策。

美國近幾年逐漸提升了對中國出口高端晶片的限制,也影響到日本、韓國和荷蘭等生產晶片的國家。在周三的新聞發布會上,有記者對拜登提問,美國對中國的晶片限制政策,不擔心會影響到韓國企業的利益嗎?拜登就此回應說,美國的晶片政策主要限制可能用於武器製造的晶片,而不是針對中國;美國的政策同樣為韓國製造了就業機會。

但晶片政策實際上也牽涉到韓國與中國的關係。王維正教授認為,韓國可能會調整對華政策,晶片領域是一個看點,「美國很肯定是想把韓國拉入晶片聯盟。既然說是要重組供應鏈,韓國有可能會從中國降低風險,會逐漸降低投資,分散到其它地區。」

但據「日經中文網」報導,由於受到美國管制政策的影響,三星電子等韓國企業實際無法向中國工廠進行追加投資。尹錫悅此次訪美很可能是希望美方能放寬條件。

另外,美國聖托馬斯大學的葉耀元副教授認為,韓國改變對華政策是有可能的,「但實質上不會那麼快,韓國的第一大出口國還是中國,要在頃刻間與第一大出口國轉變關係不太可能,但態度上會顯露出來,然後在政策上慢慢調整。」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427/1894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