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房價大跌 3年蒸發人民幣數十兆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中國三、四線城市房價較2019年最高峰下跌20%至50%,整體房市在過去3年蒸發人民幣數十兆元,已買房者面對房價下跌,可能影響其消費行為。

▲中國整體房市在過去3年蒸發人民幣數十兆元。(示意圖)

「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5日報導,中國三、四線城市的地產銷售面積占全國2/3,目前大量三、四線城市的房價已經出現大幅下跌,特別是在2021年下半年和2022年,許多城市的二手住宅均價較2019年的高點下滑20%至30%,部分城市的二手房均價與2019年的峰值相比下跌超過30%。

一些城市邊緣地區的房屋和老舊房屋的價格下跌更是超出平均水平。絕大多數城市的商業物業價格下跌幅度還超出住宅,例如某省會城市一些公寓(與普通住宅比較不能上戶口、也不能安排學區)從最高點跌幅超過50%。

報導分析,中國三、四線房價大幅下跌,除了因疫情令民眾收入大減外,也與房屋供應過剩有關。

報導指出,2017至2019年官方推動大規模的「棚改貨幣化」,即補貼棚戶居民購屋,推升對當地的住房需求;而2020年疫情爆發後貨幣寬鬆政策支撐經濟,令房價上漲或住房銷售增加,一些地方政府毫無節制的出讓土地。

出讓土地形成供應,許多城市因而出現住房供應明顯過剩的現象。

報導表示,房價下跌幅度遠超市場一致預期,中國城鎮住房市值在人民幣300兆到400兆之間,如果現時三、四線城市均價較2019年的最高點下跌20%,二線城市下跌10%,一線城市下跌5%,這意味著過去3年間民眾數十兆的財富蒸發了。這個損失規模是今年年初社會熱議的8至10兆「超額儲蓄」的數倍。

報導強調,2018至2021年上半年是中國房地產成交高峰期,房價整體較平穩,在這段期間買房的民眾可能都是價格高峰期間購買,即目前房價已下跌兩成到三成。「這種損失對許多居民而言肯定有切膚之痛,並可能影響其消費行為」,從而影響中國消費復甦。

報導又表示,社會普遍擔心中國房價明顯下跌會產生系統性的金融風險,但今年初疫情衝擊結束,近期大部分城市的二手房銷售有所回升,價格有階段性趨穩跡象。

這情況下房地產價格大跌對中國金融穩定的衝擊明顯小於預期,而且價格下跌風險釋放之後,房市對於中國宏觀穩定的風險似乎有所下降。

文章表示,預計下半年中國經濟負產出缺口可能擴大,貨幣政策也會有更寬鬆的安排。

責任編輯: 時方  來源:中央社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505/1898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