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捅破老底!東北衰敗怪天冷?

—並非氣候、文化…東北衰落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這看起來好像有點道理,而且歸結為這樣一種「不可迴避」的客觀因素,至少有一個好處,就是讓發生的事都合理化了,似乎誰都不應該被怪罪,東北文化、東北人乃至當地政府官員都沒做錯什麼,要怪只怪天氣太冷了。然而這很難解釋為什麼世界上也有那麼多發達社會(如加拿大和北歐)處於寒帶,事實上,歐洲乃至全世界都是氣候較寒冷的北方比南方發達...

近些年來,「東北衰退」已經從媒體熱議話題變成了嚴峻的事實。人們對此的看法相當一致,畢竟現實擺在那兒:

遲至2004年,東北三省的人均GDP還比全國平均高近1/3,和華南差不多,但到2019年已低於全國平均1/3,是所有各大區中最差的,甚至不如西南、西北;

2005年黑龍江省人均GDP還比全國最低的貴州省足足高一倍,但前些年已被貴州反超,2019年黑龍江人均GDP均及全國平均值的一半,僅略高於甘肅,排在倒數第二;

1978年全國經濟總量前十的城市,東北一度占了四席,但到2000年前後就一個都擠不進去了,如今,前三季度全國城市GDP排名,哈爾濱僅列第47,還比沂蒙老區的臨沂略低。

這些年來東北人口外流、資本卻又吸引不進來(所謂「投資不過山海關」),「振興東北」也喊了多年,「老工業基地」的衰退早已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不過,儘管對「衰退」本身有共識,但究竟是什麼造成了這一衰退,卻眾說紛紜。

1

四種流行解釋

第一種流行的觀點認為,東北經濟變差說到底只是因為氣候太冷了。東北的寒冷確實是世界級的,比全世界所有主要發達地區都冷,且人口密度還這麼高,而二戰以後人口和經濟活動從寒冷地帶向「陽光地帶」遷移是頗為普遍的現象。

國家信息中心原總經濟師範劍平就贊同這一說,理由是氣候一直是影響經濟活動的重要因素,極寒本來就在客觀上制約著東北經濟轉型。因為根據這種看法,對沖傳統工業衰退的兩個手段(基礎設施建設、非正規就業),在嚴寒氣候下都相當不利,因為溫暖的南方可以一年四季開工、擺攤。

據此,既然服務業取代工業勃興,那麼人口勢必向宜居地區流動(因而東北人去往了海南),隨之而來的一個推論就是:東北的衰退只是一個逐漸趨向「適當水平」的自然過程——就好像農村衰退、鄉下人離土進城也都是合理的,因為現代農業本來就不需要那麼多人。

美國二戰後也有所謂「陽光地帶」(Sun belt)的說法

這看起來好像有點道理,而且歸結為這樣一種「不可迴避」的客觀因素,至少有一個好處,就是讓發生的事都合理化了,似乎誰都不應該被怪罪,東北文化、東北人乃至當地政府官員都沒做錯什麼,要怪只怪天氣太冷了。

然而這很難解釋為什麼世界上也有那麼多發達社會(如加拿大和北歐)處於寒帶,事實上,歐洲乃至全世界都是氣候較寒冷的北方比南方發達;更不能很好地解釋為何東北的衰退是在1990年代後才出現——要說僅僅是因為不能全年開工、擺攤,那不免把經濟衰退問題看得也太簡單了,何況隨著暖氣、空調的普及,氣溫對人類社會經濟活動的影響是在減小而非擴大了。至少,這並不妨礙人們在室內從事經濟活動,要不然東北人也不會比南方人更不禁凍了。

至於說到東北人往南飛的「用腳投票」是因為怕冷趨暖,那似乎也忘了一點:東北冬天的屋內可比南方不少地方的室內暖和得多,農村人口流失可也不是因為農村比城市更冷。氣溫的宜人可能是人們考慮工作居住地點時的一個因素,但常常卻既不是唯一也不是最重要的因素,試問有多少人會僅僅因為幾十年來住慣了的老家寒冷,就毅然遷移到一個更溫暖的陌生城市?

醫藥專業網站「丁香園」創始人李天天在自述將公司整個從哈爾濱搬遷到杭州時,可根本沒提到「氣候」這一點,其他東北籍企業家在選擇離開老家前往深圳投資時,好像也不認為氣候是什麼值得一提的因素。

如果詢問一百個中國人,現在如果有機會移民,是願意選擇寒冷的加拿大還是溫暖宜人的菲律賓,答案恐怕至少95%都會是前者吧。何況,如果氣溫是決定性因素,那東北人也同樣可以選擇廣西,為何又偏愛深圳與海南呢?

東北人口的增長確實低於國內其它省份

與此相關的一種說法則強調人口問題(人口外流、老齡化和少子化)導致了東北衰落。易富賢就認為,東北衰落主要是因為東北人不願生孩子又急速老化,這確實對經濟活動有相當的影響(至少比「氣候」要大),不過,此君常把各種問題都歸結為人口因素,他的主張似乎往往是把原先那個眾所周知的命題「越生越窮,越窮越生」簡單地逆轉成了「越不生越窮,越窮越不生」,但這兩個命題恐怕都有其偏頗之處。

這既不能解釋為何超生的人口稠密區經濟未必都好,也不能解釋為何長久以來東北都生得少,但唯獨近些年來出現了大幅度經濟衰退。更何況,國內像上海這樣的城市同樣有少子化、老齡化的傾向,但它並非人口流出區,東北人口對經濟的更直接影響恐怕不是新生兒,而是勞動人口的流失,並且這種流失是帶著資金、技術、勞動力一起流失。

由此看來,「氣候」和「人口」恐怕是具有相關性的次要因素,其解釋力恐怕還不如另一種將原因歸結於「東北文化」的觀點。當然,一個地方的文化對經濟活動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正如美國學者亨廷頓等人在《文化的重要作用》(Culture Matters)一書中所說的,一個社會中的價值觀、態度、人們普遍持有的見解等,會對其發展起到促進或阻礙的作用。一個地方的創新精神、企業家精神和成功的動力,的確往往都深植於文化之中,反過來,如果像東北社會那樣崇尚官本位、看不起私營個體戶、拉不下臉去做買賣,那當然會阻礙民間經濟活躍程度。

不過,這種解釋的麻煩之處在於,它是一種「萬能解釋」,幾乎什麼問題都能從當地文化中找到答案,但文化是一個長期穩定的因素,它同樣不能解釋為何以前那麼多年東北經濟都好好的,卻到了近二十多年才開始衰退,這些年裡東北文化可沒發生多大變化。要說起來,東北文化畢竟總是中國文化的一個分支,談不上有多麼本質的區別,為何就唯獨在這裡阻礙了經濟?

此外,這還經常和「氣候說」暗通款曲,在歷史上的很長一段時間,西方人都認為熱帶地區由於氣候炎熱物產又豐富,所以導致當地人不用勞作就能生存,助長了一種懶散的文化,最終導致其社會落後,那時他們甚至認為後來以勤勞著稱的日本人也是「懶散」的。

不僅如此,曾有許多學者言之鑿鑿地認為,除了新教倫理之外的其它文化差不多都會阻礙經濟發展,但當西班牙、日本、韓國這些國家陸續興起之後,人們開始發現,天主教文化和東方文化即便不能明顯促進現代經濟,至少也不至於多麼嚴重地阻礙它的發展。

第四種解釋在本質上也是一種萬能解釋,那就是許多人在討論中國問題時偏愛的「制度」因素。從許多投資故事來看,東北的確沒能在制度上防範竭澤而漁乃至「關門打狗」的現象,非常不利於經濟活動。但同樣地,在這一點上東北與關內各地是程度上而非根本上的區別。不僅如此,這也無法解釋為何北海道多年來也出現了不可挽回的經濟衰退和人口老化——按說它在制度上與日本各地一體化,至少沒有東北的許多問題。

2

東北問題的癥結

瀋陽鐵西區的工廠房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維舟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522/1904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