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催債巨頭落幕 掀開了這個行業最後的遮羞布

作為國內最大催收公司的永雄,這一舉動再次引爆了對於這個行業的爭議。 理想中,催收是金融體系末梢中的末梢,屬於貸後管理的重要內容,是金融風險控制的最後一道閥門。 但現實里,層出不窮的暴力催收事件,利慾交織下的各種人性大起底,讓這個行業毀譽參半。

「能回款3萬元,算上底薪就有5000多元薪水,這在一個縣城已經算不錯的收入水平了。」

催收公司里九成的人都是電催,剩下一成才是外訪上門的催收人員。

但整個行業良莠不齊,許多工作規範在實操中屢屢被突破,客觀上確實存在暴力催收、頻繁騷擾聯繫人等情況。

比如令人深惡痛絕的「爆通訊錄」,就是經常出現在電催當中的手段之一。讓身邊的家人、同事、親友知道你的欠債問題,進而施加社會壓力,堪稱是社會性死亡(簡稱:社死)手段,對於好面子的中國人來說簡直一打一個準。

有知乎用戶分享,催收人員會打電話給家裡人和公司領導,自己除了應付連番的詢問,還要擔心飯碗會不會丟,本來就是周轉出了問題,想著靠努力工作還錢的,現在反倒令事情變得越來越複雜。

還有人表示,「爆通訊錄」就是一種軟性暴力。

作為與這筆欠款毫無關係的「緊急聯繫人」,卻被催收電話搞到生不如死。這樣的事情進一步加深了人們對催收行業的誤解。

黑貓投訴平台搜索結果顯示,涉及「暴力催收」共有267392條記錄。

比如,有人投訴「平台暴力催收嚴重影響到我的工作以及生活,要求停止暴力催收,還爆我通訊錄,打電話給我的父母朋友。」

而更令人擔憂的還不是單純的騷擾。

在知乎關於催收的話題底下,許多所謂的催收行業從業者都提到過一個現象,那就是當自己無法通過正常流程催到錢款時,都會把這個客戶的信息轉接給新的催收人員。

在這個層層外包的過程中,個人信息的泄露風險到底有多大,大傢伙懂的都懂。更別說從一開始你的信息就已經被銀行或者其他借貸機構「外包」出去了。

「銳公司」在文章中指出,催收行業就像金融體系的蚯蚓,乾的都是髒活累活,名聲和觀感也不好,但它卻對保持土壤肥力,維持生態系統平衡有重要作用。

灰色、暴力、充滿江湖習氣;資產管理、風險控制……雖然外界觀感極度複雜,但在催收公司看來,這個行業非常體面,講資本故事並不需要糾結這些問題。

比如這一次站在風口浪尖上的湖南永雄,擁有遍布全國20多座城市的分支機構,志在「讓世界沒有挽不回的誠信」(是不是聽起來很熟),在這幾年瘋狂壯大,醜聞和上市新聞齊飛,先是2018年籌劃創業板上市,後來又在2019年自稱通過了畢馬威的審查,「成為湖南歷史上第一家達到在紐交所上市條件的企業。」

只不過,急速變化的內外部環境,讓上市夢想終成泡影。

2

最大的變化是,監管出手了。

2018年是一個重要轉折點。這一年永雄籌劃上市,但監管層亦動作頻頻。

上海率先出手。2018年3月27日,上海啟動全國首個《網際網路金融從業機構貸後風險管理規範指引》編寫工作,引入網絡仲裁,避免暴力催收。

僅僅一天後的3月28日,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發布《網際網路金融逾期債務催收自律公約(試行)》,填補了規範網際網路金融債務催收行為的制度空白。

再過了一個月,大招來了。原銀保監會與公安部、市場監管總局以及央行聯合發布通知,明確提到「嚴厲打擊以故意傷害、非法拘禁、侮辱、恐嚇、威脅、騷擾等非法手段催收貸款」。

在接連重拳的壓力之下,儘管營收超過7個億,急著上市做強做大的永雄也不得不變得謹慎。

但永雄的上市之夢從來沒有消失。據報導,在取消上市之後,永雄開始布局家裝和農業賽道,還引入外資,將自己從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變為有限責任公司(外商投資、非獨資),繼續衝刺上市。

時間來到今年。就在永雄發出那封《告全體員工書》的十天前,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就《網際網路金融個人網絡消費信貸貸後催收風控指引》的核心內容逐條進行了討論。

根據第一財經的報導,這份重磅的催收風控指引,如果順利的話最快今年8月就會對外發布。

最值得注意的是,這份風控指引將催收分為告知式催收、互動式催收兩大類,這也是催收行業首次提出這一分類。

催收流程合法化、界限清晰化,是這個行業未來的必然趨勢。

已開發國家也都是這麼幹的。

在金融業較發達的國家,債務催收行業立法很成熟,行業職業化發展擁有法律保障。早在1977年,美國就出台了《公平債務催收作業法》,禁止催收員的騷擾、不公平的收債行為以及虛假、誤導性陳述。

日本在1998年制定了《債權管理回收業特別措施法》,英國也發布了專門的《債務催收行為指南》。

良好的監管環境和政策約束,能夠使催收業成為經濟市場生態的一環。

不過,將徹底顛覆催收行業的力量已經出現。

3

那就是智能化趨勢。

隨著用戶投訴越來越多,以及所謂的「反催收聯盟」的興起,許多消費金融參與主體,比如頭部消金公司,逐漸將催收由外包轉向內部,且用起了人工智慧、深度學習等智能化技術。

某家位於華南的大型消費金融機構,就採用自主研發的自動化系統,藉助AI賦能最大化防止催收員因個人情緒、素質等原因與客戶發生語言衝突,進而減少催收的投訴量。

據券商中國報導,招聯金融、中郵消費金融、馬上消費金融等均使用了催收機器人,改善客戶的催收體驗。

被人工智慧取代的行業,催收會是第一批嗎?

永雄的沒落,只不過是撕下了這個行業最後的遮羞布。

但嚴格的監管體系和智能化技術,不過是儘可能地優化催收行業的發展,減少暴力催收對公眾的影響,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債務違約問題。

真正的破局點是《個人破產法》。在發達金融體系里,它既對個人債務兜底,也對個人進行懲戒。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這是中國人的信條。但往往一個行業想要突破性發展,先要從打破思想的牢開始。

背景報導:

湖南永雄資產管理集團本周四宣布停業,旗下4家分公司共179名員工近期相繼被安徽警方帶走調查,其中3人涉嫌尋釁滋事罪被批准逮捕。永雄集團此前催收帳款曾遭投訴。知情人士披露,中共公安部督辦此案,安徽警方跨省抓人,並且異地羈押。

被稱為「中國最大催收(討債)公司」的湖南永雄資產管理集團本周四發布《告全體員工書》,稱因安徽警方跨省執法拘捕179名員工,導致員工活在恐怖之中,加上資金遭凍結,經營難以為繼,宣布即日起停業。該集團鼎盛時期員工逾萬人,還曾計劃赴美上市,創始人曾稱今年營收目標超10億元。不過,員工討債手法備受爭議。

據湖南一位因個人安全原因,不願公開姓名的退休警員周五告訴本台,此案可能是公安部督辦案件,不然安徽警方無權到湖南抓走179人:「此案由安徽警方捕手,而不是湖南警方處置,表明永雄公司和湖南官場與警方,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當局異地辦案是為了排除干擾。這是公安部督辦的案件。」

湖南一位前派出所副所長李先生接受本台採訪時說,永雄公司討債員採取帶有黑社會性質的恐嚇手段追債,早已引起北京方面關注,但湖南警方卻長期無動於衷。他說,,隨著中國民營經濟淡出市場,這些追債公司的業務日趨萎縮,已經沒有存在的價值:「它這個(公司)追債是帶有黑社會性質,如果說它做大做強做出名,背後沒有官方的背景那是不可能的,早就把它打掉了。多年前,北京有一個攔截訪民的保全公司叫安元鼎,也是帶黑社會性質的,它也是正規公司,它和政府合作,政府不方便出面時,由它出面。」

公安部督辦被捕員工涉黑異地關押

據紅星新聞報導,5月25日,記者致電安徽省公安廳,詢問永雄集團案件詳情,相關部門回復稱:「該案件正在偵辦過程中。」報導還稱,湖北首義律師事務所吳正平律師認為,警方異地偵辦案件可以排除干擾;排除阻力;有利於查清事實。

第一財經網站報導,2023年永雄集團將力爭實現人員規模穩定一萬人以上、年營收十億元以上、年上繳稅收一億元以上、新增客戶單位十家以上等年度任務目標。不過,近年來,永雄集團因催收事件多次陷入輿論的風口浪尖。有媒體統計,截至5月22日,永雄集團在黑貓投訴平台的投訴量達到153件,當中不乏「簡訊威脅」「電話轟炸」「爆通訊錄」「騷擾他人」等投訴。甚至還有投訴永雄冒充公檢法人員的情況。

永雄公司分支機構覆蓋20多個省市

時事評論人士王正認為,討債公司人員許多行追債為和法警執行判決結果有相似之處,未來追債可能直接由法院負責,這對政府也是一筆可觀的收入。他對本台說:「他們(討債公司)觸及到法院執行庭制度,這塊『蛋糕』,法院是要把它收回了。以後對債務糾紛可能是當事人向法院起訴,由法院執行追債。追數公司未來可能跟法院合作。」

永雄集團號稱「國內最大」的催收公司,其官網顯示,該公司成立於2014年4月,總部位於湖南長沙,分支機構覆蓋全國二十多座城市,業務涉及信用卡、消費金融等個人信貸不良資產管理領域。2019年,永雄集團曾向美國證監會遞交上市申請,後又撤回申請。

目前,中國有三千多家催收公司,其中永雄集團員工由疫情前的一萬七千人減少到目前三千人左右。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智谷趨勢Pro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527/1906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