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鈴噹噹當~~~」,每天早上,我的鬧鐘都會準時響起,它是我專門從鬧鐘庫中挑選的最悠揚、最動聽也最不煩人的音樂。但我每天被它喚醒後,依然會陷入一段時間的煩躁中,以及持續一個上午甚至整天的昏昏沉沉。
那麼,是什麼造就了這種問題呢?僅僅是因為有鬧鐘的這天需要上班嗎?又或者我起得太早了?
01
被鬧鐘叫醒為何如此痛苦?
事實上,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後我發現:只要我是被鬧鐘叫醒的,無論我起來後是工作還是打遊戲,都會有點莫名的煩躁。
而周末我自然醒時,就算是早上七點,我也不會覺得痛苦,反而會帶著愉悅的心情享受這多出來的幾個小時周末。
顯然,無論是醒來後的安排,還是時間點本身都不是讓我感到煩躁的問題,鬧鐘本身才是關鍵。為什麼被鬧鐘叫醒這麼煩人?
當我們進入睡眠進程時,我們並不是一閉眼就一覺睡到了大天亮,而是會在經歷好幾個睡眠周期的循環。每個睡眠周期內,又經歷著三個階段:淺睡眠、深睡眠、快速眼動期。
淺睡眠階段,也是我們最容易醒的階段,也是所謂半夢半醒的階段。這個階段通常只經歷幾分鐘,我們的肌肉會逐漸放鬆,呼吸和心跳頻率也會稍微減慢,如果不受到干擾我們就能順利進入到下一個階段了。但很多時候,我們會因為一些小小的吱吱聲,甚至身旁人的翻身動作就受到干擾。
深睡眠階段,我們會睡得很沉,心跳和呼吸頻率都處於最低水平,身體也會完全放鬆下來。在這個睡眠階段中,我們就很難被吵醒了。
最後,我們會進入快速眼動期,此時我們的呼吸和心率都會加快,如果有人在這個時候盯著你看就會發現你的眼球在閉著的眼皮下來迴轉動。此時,我們的大腦神經元的活躍程度其實和我們醒著時差不多,只不過身體是完全放鬆狀態。我們那些繽紛的夢境,其實就發生在這個過程中。
自然醒來,往往發生在快速眼動期後,此時我們的大腦已經幾乎清醒了,只需要身體跟上,我們就可以很快地從睡眠狀態轉向清醒狀態。另外,由於我們一晚內會經歷數次睡眠周期,有時我們也會在淺睡眠階段醒來,此時我們的大腦和身體都沒有處於完全休眠狀態,醒來後我們也不會覺得很難受。
但鬧鐘喚醒就不太一樣了,它響起的時候我們處於什麼睡眠階段完全是隨機的,如果剛好我們處於深睡眠階段,或者正在美美做夢,醒來後就不太舒服了。
有研究發現,如果在深度睡眠中被鬧鐘驚醒,在醒來後的2個小時內,短期記憶、認知等方面的表現都會比較差,運動能力也會受到影響。
此外,還會導致大腦積累了更多令人睏倦的腺苷,讓我們醒來後也如同行屍走肉般昏昏沉沉,嚴重時甚至會發生混亂覺醒,所謂的起床氣就是很典型的一種,醒來後不知道地點、時間,脾氣也比平時暴躁許多。
此外,無論我們是在哪個階段醒來,我們的大腦和身體其實都需要一點時間才能清醒過來,這就是所謂的睡眠慣性。
如果我們的睡眠質量比較好,那麼我們會在幾分鐘後就進入完全清醒的狀態,但如果我們睡得不太好,那麼這個狀態的消除可能需要幾個小時。這也是很多人起床必來一杯咖啡的原因,通過攝入咖啡因能夠加速我們的清醒。而如果鬧鐘在不對的睡眠階段將我們喚醒,則會加重睡眠慣性。
02
如何才能改變這種狀況?
研究人員發現,不同的鬧鐘聲音能夠顯著影響到人們醒來後的睡眠慣性。比起像 iPhone默認鬧鐘音訊「雷達」那樣的標準報警音,輕柔的音樂、自然之聲、白噪音、有旋律的音樂或者你個人喜歡的音樂都更加適合作為你的鬧鐘音訊。
當然,在選擇鬧鐘音訊的時候你可以遵循一個原則,它是否是前奏悠揚,後調逐漸激越,這樣的變化主要是通過聲音的慢慢增大,旋律的緩慢盤旋,步步漸進地喚醒身體。
而「雷達」則不然,它通過急促,甚至讓人不適的聲音直接把你從睡夢中強制拉出,對於有些敏感的人群來說,其實根本是被生生嚇醒的。
根據研究,在被強烈鬧鐘喚醒的瞬間,我們會血壓驟升、心臟猛跳,身體瞬間就進入了緊繃狀態,這種狀態和我們突然被人從身後拍了一巴掌時是類似的。雖然在我們清醒後,血壓和心跳都會緩慢恢復,但每天早上來這麼一遭確實不好受。對於本身就容易受到驚嚇,以及有相關問題的人群來說,也有一定的健康隱患。
因此,如果一定要用聲音鬧鐘喚醒自己,不妨選擇一個更輕柔、舒緩的。除了聲音鬧鐘,我們還可以選擇一些其他的方法喚醒自己,比如陽光、震動,都是更加符合我們身體自然節律的喚醒方式。
我們的身體對於光線和黑暗都非常敏感,我們會天生在明亮的環境中感到清醒,在黑暗的環境中感到睏倦。因此,我們可以在睡前給窗簾留條縫隙,等到每天陽光自然照射進來時,我們就會自然地進入起床準備。如果你的房間沒有陽光照射,也可以用燈光定時開啟的方法來讓你的身體進入漸進清醒過程。
震動型的鬧鐘效果也不錯,輕柔的震動也能讓我們漸進地醒來。你可以將震動鬧鐘放到枕頭下,或者戴上有震動效果的手環,在輕柔的震動中舒適地醒來。
對了,如果有條件的話,讓家人輕柔地喚醒你也是不錯的選擇,注意,是輕柔地,而不是猛地抽掉你的被子,讓你在驚恐和羞恥中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