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一動作死亡率就降低33%!為什麼這樣做很重要?

—死亡率降低33%!為什麼這個動作很重要?

根據研究顯示,久坐1小時,平均減少22分鐘壽命,亦大幅提高慢性病罹患率及死亡率,對身體存有多項危害。如若想要改善久坐壞毛病,毋須花特定時間,從生活中每小時2分鐘做起,就能降低其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久坐不動的人罹患慢性病風險、死亡率高

我想多數人在工作的時候,大部分的時間應該都是坐著。這對健康的危害非常大,一定要特別留意。

WHO曾發布一份報告指出:「『久坐不動』會引發肥胖、糖尿病高血壓癌症等各種疾病,甚至全球每年有200萬人是因此死亡。」

觀察全球20個國家的平均久坐時間,其中以日本7個小時為世界最久,全球的平均時間則為5個小時。換言之,日本是全世界「久坐時間最長」的國家。(編註:根據此份資料,台灣為久坐第3名國家)

澳洲雪梨大學的研究顯示,比起一天坐著的時間不滿4個小時的人,久坐8~11個小時的人,死亡風險增加了15%。久坐11個小時以上的人,死亡風險甚至高達40%。同研究也指出,「一直窩在沙發上看電視,平均每個小時會減少22分鐘的壽命。」

久坐失智風險增高,每小時運動2分鐘死亡率降低33%

美國UCLA的研究也發現,坐著的時間愈長的人,大腦顳葉內側會變薄,導致認知功能下降,阿茲海默症失智症的風險變高。

久坐30分鐘,身體的血流速度會下降70%,也就是血液變「濃稠」,造成血管容易阻塞,形成高血壓和動脈硬化,提高心肌梗塞、狹心症、腦中風的風險。糖尿病的風險也會增加2.5倍,癌症風險增加21%。由此可見,「久坐不動」會大幅提升所有生活習慣病的風險及死亡率。

這些「久坐不動」帶來的健康危害,就算靠運動習慣也無法消弭。也就是說,「久坐不動的人」即使保持每周運動150分鐘以上的習慣,還是有很大的機率會罹患生活習慣病。久坐不動導致運動無法發揮健康功效,是相當棘手的一件事。

在WHO的運動建議當中也提到,「要進行輕度運動,避免長時間久坐。」「別長時間久坐不動」,成為健康的必要習慣。

根據美國猶他州立大學的研究,每小時運動2分鐘,比經常久坐不動的人,死亡率瞬間降低33%。

其他研究也發現,坐著超過15分鐘,認知能力和專注力就會開始下降,做事效率也會變差。可見久坐不動也會影響工作效率。因此,每個小時至少要站起來活動2分鐘,做些像是「散步」之類的簡單運動。可以的話,每15分鐘站起來活動一下,還能防止工作效率變差。

日本是「全世界久坐時間最長」的國家。先從每小時站起來活動「2分鐘」開始改變吧。

跟著做就對了!避免久坐不動的5項方法

只要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多用點心,就能避免「久坐不動」。

1.可以站著做的工作就站著做

「看資料」、「想點子」等這一類可以站著做的事情,就儘量站著做,如此一來就能減少「久坐不動」的時間。以我來說,校稿的時候大多是「站著」,或是「在房間裡邊走動邊校稿」,這麼做的效率特別好。

另外像是開會或是討論事情,也可以站著進行。有研究指出,「站立」能刺激大腦前額葉,提高專注力和工作記憶。

2.站著休息

至少在工作空檔的休息時間就別再坐著了。站著休息能防止「坐太久」,還能借著「提高專注力」來提升接下來的工作效率。站著聊天也不錯。過去大家的觀念都覺得「放輕鬆坐著才是休息」,可是真正對健康有幫助,能提升工作效率的休息,至少應該要「站起來走一走」才對。

3.走走路,稍微動一動

請下屬幫忙泡咖啡、做事情,聯絡全靠電郵。這些事情如果都自己來,都是「運動的機會」。久坐不動會讓工作效率變差,如果所有事情都不拜託他人,也不靠電郵,全部自己動起來做,不但速度更快,也能藉由「運動」來轉換心情。工作中找機會站起來走走路,稍微動一動,也能避免「久坐不動」。

4.使用站立式辦公桌

近年來有不少關於站立式辦公桌的健康研究報告,使得站立式辦公桌成為市場的新寵兒。站立式辦公桌就是高度能讓人站著辦公的桌子,現在還有電動式的升降功能。

也有研究指出,站立式辦公桌對提升工作效率沒有幫助。這是理所當然的道理,因為長時間站著工作會導致「疲勞」,當然無法提升效率。所以,應該要挑選防止「久坐」的站立式辦公桌。偶爾站著工作,不論對健康還是工作效率都有幫助。

5.電視別看太久

白天工作一直坐著,晚上回到家又繼續窩在沙發上看電視,這無疑是讓「久坐不動」的情況更加惡化。研究指出,看電視時間超過3個小時以上的人,死亡率是不到1小時的人的3倍。大家看電視都是采放鬆的姿勢,所以如果時間太長,同樣會危害健康。所以像是電視、電玩這一類久坐不動的娛樂,都應該適可而止就好。

原本拜託別人跑腿的事情,現在全部自己做,找機會站起來動一動吧。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天下雜誌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612/1913442.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