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以前的人總吃鹹菜,吃的鹽也多,為何高血壓發病率卻沒有現在高?

如今的高血壓,已經不折不扣成為國民「疾病」。

據數據顯示:中國高血壓患者的數量在逐年上升,18歲以上的成年人中平均每4個就有1個為高血壓患者,平均每個家庭至少有一個高血壓患者。

也許正因高血壓較為常見,很多人都習以為常了,覺得這個病不是什麼大病。

事實上,這是太小看高血壓的危害了,高血壓會增加腦卒中和冠心病的發病率及死亡率,還是引發動脈硬化、高血壓腎病、眼底改變等疾病的罪魁禍首。

高血壓的產生與攝入的鹽分過多有很大關係,但是有人就不明白了,在五六十年代的時候,人們幾乎是頓頓吃鹹菜,經常是就著鹹菜下飯,為什麼得高血壓的人並不多呢?

而到了現在,很多人也有了健康意識,控制了鹽的攝入量,但高血壓的發病率依然居高不下。

對於這個疑問,可以從這幾個方面來解析:

1、那個年代的生活條件比較差

以前人們的生活水平較差,能吃飽肚子就不錯了,每天吃點青菜和鹹菜算是條件好的,能吃上魚肉等高油脂的食物更是少有。

而如今人們的生活條件大有提升,每天的飲食豐富多彩,不僅吸收了大量脂肪,還會無形中攝入一些隱形鹽。比如油條、麵包各種調味料中都是含鹽不少的,給高血壓提供了條件。

2、勞動力、運動量大

那個時候的人多半以務農為生,每天都要下地幹活,出行都是用雙腿。

在這樣的工作和生活模式下,人的活動量是很大的。尤其是夏天的時候,勞動後會出大量的汗,需要不斷的補充水,鹽分在體內早已隨汗液流失加快。

而現代人就不同了,不僅僅需要憑雙手吃飯,還靠著智慧和能力創造財富,這也減輕了部分的體力活動以及運動量,導致流汗的機率也逐漸減少。

3、飲食上偏向於粗雜糧

過去的主食在加工上沒有現在精細,吃的大米或麵粉中還會出現殘留的穀皮,而且食用玉米、高梁及各種雜豆的人很多。

由於那個年代物資緊缺,人們在炒菜時用的油、鹽等調料很少,食物比較清淡。

這樣的飲食相對於如今的精細糧食要更利於健康,可很好的維持體內的血脂、血壓及血糖水平,而且還能預防腸癌的產生。

4、壓力小,節奏慢

以前的生活節奏較慢,人們的心情會比較平靜穩定。

而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的壓力也逐漸增大,很多人背負了大多的負擔,因此而產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比比皆是,心理的健康同樣對身體產生影響。

及時釋放自身的壓力,保持身心舒暢,也是穩定血壓的好方式。

總的來說,攝入鹽過多僅是高血壓的誘因之一,現代人之所以高血壓的發病率高,除了與吃有關以外,還與生活習慣不良、心情鬱悶、運動量太少等有很大關係。若能在這些方面抓緊改善,方可遠離高血壓。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 漫說健康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719/1929183.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