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政黨 > 正文

關鳳祥:點評奇文《國情對策》

作者:

點評:全文主題,畫龍點睛。紙幣超發跟通縮共存,說明經濟已經病入膏肓,僅憑止痛片和眼藥水,救治無望。麻煩的是,當年日本通縮的時候,外部環境尚好,內部貧富分化,也遠沒到咱們的程度。如今,一面是大環境兇險提升,一面是體制性痼疾難除,於是陷入內外交困。最後這句「問題跟成績」的提示,值得玩味,顯示作者「此地無銀」的小聰明。不過老關感覺,此類廢話,對於保護作者安全,未必有效。如果高層一轉念,或論敵想反駁,他們能找出千萬條理由攻擊該文,「問題跟成績」的紙糊盾牌,根本抵擋不住明搶暗箭。

原文:問題一是產能過剩中國的產能過剩是規模龐大且技術落後的過剩。世界工廠是曾經的自豪,…..,房地產業已是明日黃花,汽車行業掀起倒閉潮,中國是出口導向型國家,外貿訂單銳減,工廠倒閉,就業困難,一些人35歲就找不到工作。…..二是高槓桿中國高槓桿世界之最。印鈔長期主導經濟大躍進,現在廣義貨幣供應量(M2)太大,銀行的錢找不到出路。…..銀行貸給高鐵、電網,多數是死錢。……三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北上廣深的房價是西部農村的150倍,是四五線城市的數十倍。……中國製造業喪失技術優勢,不平衡不充分正在擴大。四是高投入低產出粗放式發展是中國宿命。……大多報酬率低,有的甚至爛尾。……中國用這麼多錢摸著石頭過河,再有錢的國家都耗不起。……五是世界工廠邊緣化。……改革開放走的是彎道超車特色道路。上世紀澳大利亞經濟學家楊小凱和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有過一場發展道路的大辯論,林毅夫贏楊小凱的就是拿來主義。中國建成世界工廠後,以為工業革命就這麼簡單。自後,便炫耀以30年時間走完西方300年工業化道路的中國模式。問題是技術革命是個永恆的制度競爭,中國拿到3.0技術難以更新,而西方則升級為4.0技術,甚至5.0技術。……而今,中美技術代溝是兩代了。……六是外貿補貼政策是一錘子買賣。中國外貿引擎向來靠政府踩油門,……國企則憑藉補貼和優惠政策,在國際市場以超低價,擊垮質高價廉的資本主義私有公司。國企沒有創新能力,沒有政府關照,絕無可能憑自己技術創新的本事參與國際競爭,贏得市場尊重。大而不強,這是中國外貿企業的宿命。

點評:這一大段原文,涵蓋了文章列舉的12個經濟問題的一半,雖經刪減壓縮,篇幅仍然不小。我不想(也沒必要)逐個點評每種經濟問題,因為它只現象羅列,缺乏深入分析,所以,我只想擇其要者,點出問題癥結,同時指出作者沒有看透的關鍵點。重點有三個:

第一,究竟靠市場調節?還是靠拍腦門決策?從第一條到第四條,包括產能過剩,高槓桿,地區和城鄉不平衡,高投入低產出等問題,都是經濟運行脫軌失序的症狀,病根可歸結為一點:「政績」優先,拍腦門決策,政治掛帥的產物。決策人跟本不在乎(估計也不懂)市場規律為何物。劉鶴等懂經濟的技術官僚,常強調「市場(只有市場)才是要素配置的最佳手段」。因為他們知道,沒法像毛年代那樣,堅持用「看得見的手」,分配從糧油肉蛋到火柴肥皂的每樣東西,最終把數千萬農民活活餓死。但老關感覺,仍然有兩個原因限制了他們的視野,讓他們無法真正樹立市場經濟的主導地位。

一個是老祖宗留下的理論局限,或馬恩列斯毛灌輸的指導思想,認定資本骯髒,市場有罪,資本主義自發勢力,不可能優於社會主義的自覺計劃。這套說教,從延安的馬列讀本,到如今的黨綱黨章,再到官定的大學教材,都沒變過。因此,沒法說清:為什麼只有市場(而不是計劃),才能實現要素的最佳配置。相反,官方理論還強調,即使我們離不開市場,那也是不得已的權宜之計,是生產力水平還不夠高的結果。將來的方向,人類的未來,最終還要靠公有制計劃經濟。

二是黨國體制的運作慣性。求政績上項目,發號施令拍腦門,已成官僚常態,不但權力的傲慢可上癮,更重要的是尋租撈油水,因而有無法抗拒的誘惑力。就算有明白人,感覺這麼胡來後果嚴重,肯定不可持續,但習慣和利益的驅使,無人可擋。再說,一來官員不是民選,當然沒有為選民負責一說,只有為提拔者負責;二來,也沒有獨立的監督機制和客觀公正的司法制度,種種行政黑洞,多數無從追究,只有少數在權鬥中落敗的人,才會成為犧牲品。

第二,「後發優勢」與「後發劣勢」,究竟哪個更有道理?第五條說到世界工廠,提及有名的「林楊之爭」,也就是來自西方的「後發優勢論」,和「後發劣勢論」之爭。我校的課堂上,都能感受到那場辯論的衝擊。林毅夫主張「後發優勢論」,說後發展國家,不必沿用已開發國家走過的技術研發老路,可以用拿來主義(包括合法購買和非法盜用)西方已經成熟的技術專利,彎道超車,快速起飛。林的理論被官方接受,成為教科書信條,還列入考試大綱。

楊小凱教授,並不反對「後發優勢」的一般適用性,因為開發中國家的實踐證明,他們也確實利用這個理論,加快了經濟發展。不過,小凱提醒,西方同樣有一種「後發劣勢」(亦稱後發詛咒)理論,那就是過度依賴「後發優勢」,忽略學習已開發國家的制度優勢,不求體制改革,堅持抱殘守缺,也就是國人常說的「中體西用」,認為只要引進「堅船利炮」,就天下大吉。結果墜入「後發劣勢」陷阱,遭受「後發劣勢」詛咒,只能永遠跟在已開發國家後面抄襲,永遠沒有趕超的機會和可能。

看看如今遇到的局面,西方技術引進不少,就是拒不改革已經遠遠落伍的理念和體制,於是掉入楊小凱警告過的「後發劣勢陷阱」。如果說,小凱生前未能看到他跟林毅夫爭論的最終勝負,那麼現在,他應該可以告慰於九泉之下了。但我知道,他不會因為自己的獲勝而高興,反而很痛苦。他更希望「後發劣勢」理論,能成為國家認可的指導思想,從而為深化體制改革,發揮積極作用。

第三,要公平競爭,還是要國家壟斷?第五條說到外貿補貼。這個問題的嚴重性,怎麼說都不過份。首先,咱們在這方面的操作,的確取得明顯效果,據說在粗鋼、輪胎、光伏、五金、家電等許多產業,咱們已經占據世界壟斷地位,甚至掌握了定價權。之所以能做到,靠的就是國家壟斷提供的各種補貼優惠。以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簡稱國壟資)為後盾,長期大量補貼,當然不難打敗國外競爭對手。但是,它引發的反彈也很大,人家不但到世貿組織投訴,也引起外國政府警覺,開始用「反傾銷稅」等手段,保護本國企業。另外,咱們製造業所依賴的技術設備,基本都靠國外引進,自主研發數量少,能力差,當西方各國抵制封鎖的時候,咱們反擊的本錢很少。以晶片為例,人家一限制晶片出口,咱們的組裝產品就難以為繼。

再往深說,國壟資行為是正常貿易的一大禍害。法制化的市場經濟國家,為什麼要制定反壟斷法(也叫反托拉斯法),嚴懲破壞市場秩序的行為?就是因為它違背公平競爭的市場法則,是破壞市場秩序的罪魁禍首。一國範圍如此,世界市場何嘗不是這樣?只不過,世界市場,目前還沒有一個超越國家主權,能嚴格執行反壟斷法的執法機構。無論聯合國還是世貿組織,都是無牙老虎,就算能做出公正裁決,也沒有執行能力。

歸根結底,咱們在世界市場的霸道行徑,跟政府在國內欺壓民企的行為,如出一轍。本質上看,咱們黨國體制,就是一個不尊重市場,不服從公平競爭原則的攪局者。如今自作自受,面臨各國抵制,世界市場排斥咱們,國內市場一蹶不振,應該到全面反省的時候了。

原文:七是城市化和房地產紅利不在。去年中國城鎮化率為65.22%,比上年末提高0.5個百分點。看起來不錯,但卻把沒有城市戶口的3億農民工列為常住人口基數統計。……城市沒有農民工的位子,這3億農民工就要撒手走人。如此一來,城鎮化率註定暴跌。……當今,房地產已成扶不起的阿鬥。外國人在減少,……更不要指望城市政府會安置進城設籍的農民工。……文旅經濟,全國投資上萬億元,千篇一律,幾乎個個虧損。城市化已經做過了頭,大量基礎設施閒置嚴重。……八是大政府小社會增加管理成本。蔣時代中央、省、縣三級政權,毛時代中央、省、市、地、縣、鄉六級政權,現在是中央、省、地(市)、縣(市)、鄉(鎮)、街道、社區(村)七級政權。財政支出是個天文數字。65萬億元地方政府債務,已經困死地方政府……出台行政收費法規開源,割老百姓韭菜。城管在城市暴力執法還不夠,現在又新增設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局,干涉農民的經營自主權。這與鄧小平小政府大社會,放開搞活的做法南轅北轍。九是國富民窮。老百姓缺乏消費能力是致命問題。……指望內循環幾乎不可能。十是房子貶值風險很高。中國資產絕大部分是房地產資產,本身就很奇葩。……北京上海人口出現負成長,其他則或負成長或放緩。……城市化已經做過了頭。產業、人口雙重打壓是不祥之兆。十一是銀行暴利的黃金時代終結。過量印鈔是雙刃劍,直接造成匯率不確定,除了有利於投機,並不利於實體經濟發展,無人貸款,銀行活不下去。……十二是人民幣國際化。追求人民幣國際化本是好事,但在黃金時代奮鬥了八年,所有牌打完結算國際份額,也才占2.15%,和美日歐貨幣差得太遠,上位成本太高!……中國經濟通縮,經濟總量下降,資產貶值是大概率事件。兩件事疊加,人民幣國際化不會比現在更好。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議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817/1941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