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政黨 > 正文

關鳳祥:點評奇文《國情對策》

作者:

又有學生來訪,送我一篇新加坡《聯合早報》數月前發表的「重要文章」,題目是「中國須認清國情找對策」(以下簡稱《國情對策》),作者是四川退休學者曾永昌。學生說,該文對中國現有經濟政策全盤否定,實為罕見。是否預示高層想「全面檢討」?甚至「改弦更張」?他們說我寫的那篇《點評任正非》有深度有啟發,所以希望我也能點評一下這篇似乎「很有來頭」的奇文。

人盡皆知,《聯合早報》素有「大外宣」雅號,它跟中宣部是否有特殊關係,咱不知道,但起碼有合作默契(私下授意?),所以才敢發表貌似中立,實則親中的另類觀點。至於曾永昌何方神聖,無從考證。聽說他常給該報寫評論,以大膽敢言著稱,可能是他們的「特邀撰稿人」?我不因人廢言,也不因言廢人,不在乎來頭,只看論證是否嚴謹,邏輯是否自洽。只要言之成理,就給予肯定。能自成一家者,更刮目相看。

總體印象

粗讀《國情對策》,感覺有高層背書或授意。否則,非但作者風險太高,鬧不好還會拖累報紙銷量。作者羅列的十二條經濟問題,基本反映國內現狀,沒有誇大。它不像國內官媒,通常先搞「正能量」轟炸,用假大空套話轟你大腦,倒你胃口。這篇《國情對策》不同,開門見山,單刀直入,先把文章主題,用摘要形式列在篇頭,直接扒掉知識精英們的內褲。從諾獎得主斯蒂格利茨,北大名教授林毅夫,到清華國情中心主任胡鞍鋼等人,毫不留情。明白指出,如今經濟的嚴峻形勢,源自他們的誤判、誤導和忽悠。從這個意義上說,體制內學者敢寫,大外宣敢發,因此,這篇公然「抹黑」黨國臉面的重頭文章,應該算「奇文」了。

不過說句公道話,把經濟困局推給所謂「誤導」,又把誤導責任,全推給幾位書生,有欠公道。鼓吹「北京共識」、「中國世紀」和「東升西降」的人,隊伍龐大,包括能進中南海忽悠政治局的名家大腕。與他們觀點對立的專家學者,其實也不少,隨便點一大堆,只是他們不受待見,長期遭受打壓而已。因此,如果說誤導有責,至少該有一半(或多一半)責任,該由被誤導者自己承擔,因為他們專揀喜歡的聽,「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仔細想想,如果高層有雅量,或足夠理智,起碼應該懂得「兼聽則明,偏聽則暗」的常識,怎麼也該找幾個對立觀點的專家,留在智囊班子內部「當反面教員(右派)」,允許他們提對立觀點,哪怕束之高閣,留作備用,立此存照也好。等到左派餿主意導致嚴重後果,需要有人出來擦屁股的時候,起碼知道,有先見之明的高人還在,或有替代方案,總不至於淪落到一籌莫展的地步吧。

說來也怪,歷代王朝,稍微聰明的君主,都允許主戰派跟主和派同時存在,自由辯論,好給朝廷提供不同方案,做出不同選擇。只要不杵逆龍鱗,讓萬歲當面出醜,一般也不會殺頭。只有一黨專政,才愚蠢到只留一種聲音,全是近親繁殖,直到山窮水盡,無計可施的時候,才想起透過外媒,釋放一點變調的探測氣球。

為啥要外媒放風,而不讓官媒代勞?原因簡單:惰性成阻力。就主事者而言,害怕擔責換人,地位不保,當然不肯輕易變調。受眾這邊,也難適應,假大空時間太長,跟溫水淋浴一樣,舒服慣了,突然變調,冷水澆頭,就算不激出大病,也得害場感冒。維穩壓倒一切,對中南海來說,當然還是悠著點好。

以下是對具體內容的點評。寫作方法,還沿用舊制:先把原文重點簡要複述一遍,適當壓縮,略去重複或無關文字。然後,另起段落,改用斜體,寫下我的點評分析。最後,再對全文做總結性評價。

逐段點評

原文:21世紀最大事件是全球化終結,地緣政治崛起,中國不可能再有「以時間換空間」的機遇。…….中國4月份經濟數據出來,消費全面走軟,經濟嚴重通縮。其實,去年5月份中國政府就緊急召開過穩經濟大盤動員全國大會,中共二十大和「兩會」後,也出台了很多經濟政策,但新形勢老思路,於事無補,一誤再誤。通縮難治,日本有前車之鑑。難處在於,當年日本有的沒的,中國都有。內外發展環境的不確定增加了風險。當前,看到問題比看到成績更重要。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議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817/1941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