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現於事,心藏於行。
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古時候,有個遠近聞名的開鎖神匠。
無論是什麼樣的鎖,都難不倒他。
隨著年紀漸長,鎖匠的精力體力逐漸衰退。
他決定把自己的全部的手藝傳給自己兩個弟子中的一個。
平時兩個徒弟對他都畢恭畢敬,看不出好賴,於是他決定做一個測試。
拿來一個精美絕倫的箱子,讓兩個徒弟輪流打開。
箱子裝飾十分華貴,一看就知道裡面的東西價值不菲。
大徒弟聰明穎悟,很快就把箱子上的鎖打開了,然後順手打開了箱子。
小徒弟打開鎖頭之後,卻原封不動地送還給老師。
於是鎖匠判斷,小徒弟更靠譜,把自己的全部手藝傳給了小徒弟。
資深媒體人宣棟明老師說:
遇到的第一反應,都在暴露我們的人品和三觀。
不經一事,不懂一人。
真正面對一些事情的時候,從對方的第一反應里,往往可以看清一個人最真實的樣子。
01
遇人不欺,是厚道者的誠實。
我們常說一句話:人心換人心,你真我才真。
如果一個不夠真誠,總是弄虛作假,那他很快就會遭人厭棄。
真誠,是做人的基石,也是立世的基礎。
如果失去真誠,人往往寸步難行。
武則天執政的時候,有一位宰相叫陸元方,他想賣掉洛陽城裡的一所房子。
家人已經找好了買主,馬上就要付款了,他卻給買房人說:這個房子哪裡都好,就是沒有排水的地方。
買主聽了,馬上就放棄了買房的打算。
買主走後,家人都埋怨陸元方太傻。
陸元方卻說:宅子可以不賣,但是不能欺騙他們。
雖然賣宅失敗了,但是陸元方的不欺人不騙人的名聲卻傳開了。
皇帝和同僚都對他也讚賞有加。
古人說:君子必誠其意。
真正的君子一定要使自己內心誠實,才能無愧自己,無愧天地。
樹要直,人要實。
做人真誠,做事不欺,才是一個人行走世間,最好的通行證。
02
遇利不貪,是自律者的品格。
古人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沒有人不喜歡的財富,但是獲取財富的方式里卻能看出一個人的人品。
《左傳》裡有一個故事:
宋國有人獲得一塊價值連城的玉璧,送給司城子罕,希望他能為自己謀取私利。
子罕不願接受。
宋人說:我找人鑑定過了,這確實是一塊寶物,所以才敢獻給閣下。
子罕卻說:我把「不貪」作為寶物,你把玉璧作為寶物。
如果我接受了玉璧,你我便都失去了自己的寶物。倒不如,我們各自保有自己的寶物。
宋人無言,只能默默離開。
財是傷命刃,德乃護身符。
所有財富都需要足夠厚重的品德來承載。
遇利不貪,是自律,也是修行。
不斷修行自身,提高自己的德行,才能賺取財富,駕馭財富。
在金錢面前守住自己,才能守住人生。
03
遇辱不怒,是寬厚者的修養。
蘇軾說:「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
真正有大胸懷的人,遇到侮辱誹謗,也能寵辱不驚,淡定從容。
晚清時期,濟南有個知府叫何棪。
他為人不喜排場,時常獨來獨往。
有一天晚上,他獨自遊玩大明湖,在回來的路上撞到了一個醉漢。
這個醉漢破口大罵:老子出門,誰不讓路?你是什麼人,快滾開。
正巧,何棪的隨從路過。
指著醉漢說:這是太守何大人,也是你能謾罵的?
醉漢卻不理,依然罵不絕口。
僕人大怒,就要動手打這個醉漢。
何棪連忙阻止:「大路坦坦,人人走得,更何況喝醉了不能自控。人類一律平等,又何必用官銜嚇唬他。我肚子餓了,快回去做飯。」
從此知府何棪大度的名聲也傳開了。
王陽明有言,心狹為禍之根,心曠為福之門。
心胸狹隘的人,遇到冒犯侮辱,總是要爭個輸贏高低,最終泥潭深陷。
內心寬厚的人,遇到別人的冒犯不願計較,總是自己背負矛盾,化解矛盾。
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真正厲害的人,不與俗人爭高低,不和小人論是非,這是一種境界,也是一種修養。
04
遇難不避,是勇敢者的擔當。
羅翔老師曾說:勇敢,是人類最稀缺的美德。
它需要克服恐懼、承擔責任、堅守道德和信仰。
事不避難,義不逃責。
一個人遇到難事不逃避,敢擔當,這樣的人往往值得信賴,值得依靠。
《舊唐書》裡講過一個故事。
李皋做溫州長史的時候,有一年溫州鬧饑荒。
當時官倉里有數十萬斛的糧食儲備,李皋便準備用這些糧食賑救百姓。
但是沒有皇帝許可,私自動用官倉的糧食,是殺頭的大罪。
手下都勸他,還是等皇帝的旨意下來再行動。
李皋卻說,百姓再沒有飯吃,就要餓死了,哪裡還有時間等皇帝的命令。皇上怪罪下來,我一個人頂罪就是了。
於是下令開倉放糧,然後自己上書,向皇帝請罪。
皇上知道後,不僅沒有責罰,反而覺得他勇於任事,提拔他做了少府監。
海明威有句話說得好:勇氣是壓力之下的美德,也是險境中的光芒。
面對困局陷阱,一個人依然能夠拿出決斷和勇氣,這是一種格局,也是一種魄力。
山鷹不怕峰巒陡,好馬崖前不低頭。
面對人生困境,敢於突破,敢於承擔,這樣的人才能走出更為開闊的天地。
05
遇事不責,是大度者的胸懷。
古人說:責人絲髮皆非,辨己分毫都是。
意思是說:備別人的時候頭髮絲一樣的小事都不放過,面對自己的過失,卻變得很糊塗。
人天生就是喜歡責備別人,寬恕自己。
而真正有大格局的人,卻懂得嚴己寬人,對於別人的傷害與過錯,沒有那麼多的憤怒和責備。
宋代宰相韓琦曾經得到兩隻價值連城的玉盞。
每次設宴款待貴客,他都喜歡把玉盞拿出來,供大家賞玩。
結果有一天,韓琦在招待客人的時候,有個小吏不小心把玉盞碰倒,摔得粉碎。
賓客大驚,小吏伏地請罪。
韓琦卻不動聲色,對小吏說:誰都有疏忽的時候,你又不是故意的,又有什麼錯呢?
客人們都讚嘆韓琦的寬厚。
韓琦擁立二帝,歷經三朝,幾乎是北宋半邊天。
品德過硬,功勳卓著,死後得以配享廟庭,可以說做到了古代人臣的極限。
古人說:惟寬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載物。
寬容是一種心量,更是一種格局。
心胸開闊才能待人寬容,心地忠厚才能擔當責任。
仁慈厚道,一個人才能有更多的福澤。
▽
古人說:人心隔肚皮,里外不相覷。
人的內心和外表是不一樣的,讓人難以猜度,難以明白。
但面對事情的時候,一個人的反應,往往能暴露他最真實的樣子。
品現於事,心藏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