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中年夫妻最心酸的,不是感情變淡,也不是出軌離婚,而是孩子。

前幾天,同事和我訴苦說:

和老公越來越沒話聊,在一起就像搭夥過日子。生活里不再有驚喜、不再有浪漫。

聊天記錄上一次溝通,還是老公一個月前去出差。

在家常態是我做家務,他理所當然地玩手機。

動不動就為一點小事和我爭吵,現在每天看見他就覺得來氣……

然而,這還不是最要命的。

最心酸的是,家裡還有一青春期兒子,每天得活得像孫子一樣,生怕哪句話就把兒子惹炸了。

中年夫妻,最心酸無奈和卑微的就是,孩子到了青春期。

最心酸的是,把孩子養成仇人

綜藝《超級育兒師》,有一幕讓我印象特別深刻。

一位媽媽提起女兒,崩潰哭泣道:「想到女兒我就想逃跑,我就想離婚,我已經對她喪失了信心。」

這位媽媽的女兒叫李卓卿,13歲,是一個非常叛逆的女孩。

極度厭學,整日沉迷於網絡小說、電視劇。

媽媽提醒要寫作業了,女孩就氣得把作業本撕個粉碎。

再多說幾句,女孩憤怒大喊:「你有完沒完?煩死了!」「你是不是有病!」

更嚇人的是,她拿起水杯把水潑向媽媽,然後砸碎玻璃杯。

但女孩的父親卻表示,孩子上初中之前成績一直很好,各方面都很乖。

可是上了初中後,孩子開始出現一大堆問題,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厭學,對父母很反感,父母說啥都要頂嘴。

曾經優秀的孩子為何變成這樣?

其實,從更多相處細節我們就能發現:

當女孩不聽話時,媽媽就讓孩子寫保證書,下次還是不聽話媽媽就當著大家的面開始念保證書。

孩子表現出反感,媽媽就開始吼叫、哭鬧綁架孩子:

「媽媽每天為你忙上忙下,就讓你好好讀書有那麼難嗎?」

「你真的是魔鬼!這個家我待不下去了,我要離婚!」

蘇珊·福沃德說:「情感勒索是控制行動中一種最有力的形式。我們身邊的親朋好友會用一些直接或間接的手段勒索我們,我們如果不按照他們的要求去做,就有苦頭吃了。」

當彼此之間溝通變成了情感勒索,當父母的關心只有成績,孩子能感受到的只會是對父母的反感、委屈,孩子的心就會離父母越來越遠,這對於親子關係其實是很糟糕的。

知乎上有個熱門的話題:青春期時,你最受不了父母什麼?

底下有幾萬條答案,網友總結了8條「罪狀」:

不關心我真實的想法、只談學習、嘮叨、激將、否定、情緒失控、講大道理、窺探隱私。

西方心理學家表示,青春期是個體發展的「敏感期」。

這一階段的孩子,敏感、自尊心強、愛面子,非常容易受外界的影響而產生情緒上的波動。

比如學業的壓力,父母的管控、抱怨、嘮叨、不理解等負面情緒,都很容易讓其整個人變成了一個火藥包。

最典型的情景就是,對著幹、發脾氣等負面行為,來反抗自己對父母的不滿。

神經學家弗朗西斯·詹森說,人類大腦即便在20歲,也只有「八成熟」。

青春期孩子叛逆、衝動、發脾氣等不良行為,不是因為他們變壞了,其深層原因是大腦額葉發育不完整。

這一階段的孩子,心理發展遠遠跟不上生理發展,「理智」和「情感」發生劇烈衝突,導致孩子沒法控制自己的情緒。

李玫瑾教授曾說:「教育孩子一定要情感在前,管教在後。」

對於青春期的孩子要少說多教,耐心了解孩子的內心,和孩子建立良好的關係,然後有針對性的對孩子引導和糾偏。

最心酸的是,孩子越管越反

電視劇《好好說話》裡,有著讓人心酸的一幕。

名校畢業的媽媽,從孩子1歲起就放棄事業全職在家。

可結果,兒子卻跑到電視台,控訴自己的不滿,並要求媽媽向他道歉。

節目現場,壓抑多年的媽媽委屈到不行,幾次快要崩潰。

她接受不了,自己為了孩子傾其所有,努力做一個好媽媽,結果兒子卻總是和自己對著幹。

而兒子卻表示,媽媽管他管得太嚴了,經常動不動就抱怨、嘮叨、發脾氣。

有壓迫就會有反抗,青春期的孩子是通過反抗,來宣布獨立。

有調查顯示:約70%的孩子在青春叛逆期會和父母唱反調,75%的家長認為頂嘴是孩子成長中最令人討厭的事情。

這就是為什麼青春期孩子越管越反的原因。

作家魯鵬程說:青春期的孩子叛逆其實是「被迫」形成的。

這個時期的孩子,自我覺醒意識發展到巔峰,他們渴望獨立自主,想要擺脫父母的「控制」。

但是對外界又敏感多疑,父母一句不恰當的話,或者讓孩子不舒服的行為,都可能讓孩子變得叛逆。

所謂的叛逆、唱反調,只是孩子在用對抗來維護自己的心理空間,用頂嘴來維護自己的主權。

青春期,是孩子教育的關鍵期

有研究數據表明,女孩10歲、男孩12歲左右進入青春期。

美國心理學家霍林沃斯稱:青春期是「心理性斷乳期」。這個時期的孩子,大腦、生理、性格、價值觀念等都在發生劇變。

他們會突然有著極強的獨立意識,渴望自由和獨立,希望被父母當成大人看待,拒絕做父母眼裡的乖孩子。

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麼那個突然優秀的孩子不願意聽我們的了,因為我們的孩子正在經歷一場心理與生理的抗爭。

作家劉娜曾分享了一個叫「勁姊」的媽媽的故事:

她有一個特別不讓人省心的兒子,中學時被老師請到學校是家常便飯。

一次,老師打電話給說,她兒子偽造走讀證多次混出學校。老師告訴她孩子停課3天,記過處分。

當時,正在外地出差的她,嚇得立馬回來,晚上10點趕到了學校。

見到兒子時,這位媽媽什麼都沒說,把買的飯菜遞給了兒子。

停課三天裡也沒提這件事,第四天在學校門口才問他,你怎麼和保全叔叔鬥智鬥勇的。

聽媽媽這表情,兒子笑著把事情從頭到尾講了一遍。孩子出校倒也沒做什麼,就是出去走走買了飲料。

媽媽聽了說了句:「何苦呢,一個人的檔案是要陪伴終生的,要珍惜自己的榮譽。」

又順便告訴他:「媽媽眼睛不好,那天趕去學校,心裡又急,晚上開車上高速,萬一出點事,你日子怎麼過呢?」

從這以後,他的兒子開始特別努力學習,再也沒給媽媽添過亂。

《解碼青春期》一書中寫的:

「當一個孩子不斷地推開他的父母,挑釁他的父母,不斷地做這個測試的時候,其實他就是想看看父母愛不愛自己。」

那作為父母,該如何和青春期的孩子相處呢?

麥家給出了很好的答案:

「陪伴青春期的兒子,就是陪伴一頭老虎,你得小心翼翼!

我們作為父母,能做的就是幫助他變成一朵花,抹平堅韌的地方。幫助他度過最搖擺不定,定時炸彈的這樣一個階段。」

面對青春期的孩子,要做到這幾點

《解碼青春期》一書說:「在青春期,每一個看上去叛逆、難以接近的孩子,都需要父母強有力地支持。」

當青春期的孩子遇上更年期的父母,想要融洽相處,其實是父母和孩子共同經歷的一場考驗和蛻變。

和青春期的孩子相處,到底應該怎麼做呢?

關於青春期叛逆,戈登提出「父母效能」理論:

「青春期孩子叛逆的不是父母,其實他們深愛著父母,他們叛逆的是父母錯誤的養育方式。」

(1)家有青春期孩子,千萬不能硬碰硬

馬未都曾講過他和他兒子的一個故事:

兒子試探地告訴馬未都,自己喜歡一個女孩。

聽到孩子有早戀傾向,馬未都沒有吃驚責怪,而是打趣道:「你太晚了!我比你還小時就有喜歡的女孩了。」

聽爸爸這麼一說,兒子瞬間打開心扉,甚至把爸爸當作崇拜對象,經常隔三差五就找爸爸談心。

薄世寧醫生說:「在孩子的青春期,比逼著他天天學習更重要的,是家長能夠多陪陪孩子,多和他聊聊天,多和他一起分享一些事情。

因為你一旦錯過了這個時期,就永遠也回不來了。」

青春期,是孩子一生發展的關鍵期。

家有青春期的孩子,父母千萬不能和他硬碰硬。簡單粗暴的方法,只會讓孩子的心離父母越來越遠。

為了孩子,我們應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和孩子建立好依戀的親子關係。

因為父母的溝通方式直接決定了能否和孩子融洽相處,也決定了孩子是否能順利度過青春期。

只有構建好親子關係,咱們的孩子才能在青春期向陽而生、向上奔跑。

(2)家長學會放手,孩子才能更好成長

韓國教育專家李柳南曾向大家透露過,她的孩子在青春期時和她關係特別糟糕。

原因是孩子熱愛的東西,和自己希望的方向完全不一樣。為了避免孩子偷偷去學這些,她找人監視孩子。

結果兒子因此患上社交恐懼症,女兒得了抑鬱症

從這之後,她才突然意識到自己的教育方式有多麼糟糕,於是徹底放手讓孩子自己做主。

女兒想學糕點烘焙,李柳南支持她的想法。

兒子想學打鼓,這一次她沒有再反對。漸漸地孩子在打鼓這件事上找回了自信,抑鬱症也好了。

從開始時刻想讓孩子按自己設計的路去走,到後面她開始放手,信任孩子能在興趣中有所得,並支持孩子。這一切改變,讓孩子和她和好如初。後來,女兒考上了美國一所有名的大學,兒子也成為一名研究生。

青春期是孩子自我意識萌芽的巔峰期,家長若和孩子過分較勁,很容易激發孩子的叛逆心理。

所以青春期最重要的教育關鍵詞是:放手。

(3)青春期教育的核心,是尊重和信任

《奇葩大會》上劉可樂曾分享過自己的故事:

可樂的媽媽是個極度要求完美的人,考到第二名,都會挨媽媽批評。而可樂爸爸則是很無所謂的人,提倡自由快樂。

這樣的兩個人生活在一起,從此可樂面對的就是火星撞地球,隔三差五就是父母漫無天際的爭吵。

整個高中時期,父母吵架的畫面總會時不時跳出來,這讓她很痛苦。

因此,她患上了「雙向情感障礙患者」,也就是「躁鬱症」,嚴重的時候有自殺傾向。

很多父母,在孩子出生後就很少經營夫妻關係,生活的重心點全放在孩子身上,結果卻因此沒少爭吵過。

父母爭吵,受傷最深的是孩子。

據研究報告,經常爭吵的父母,孩子會在親密依戀關係中變得恐懼,嚴重的有變成邊緣性人格的可能性。

為人父母,是一場修行。

想要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不是給孩子提供多優渥的環境,而是父母給孩子提供安全、有愛的環境,這將是孩子一生的財富。

美國臨床心理學家勞倫斯·科恩說:

「青春期總會結束。

如果你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很親密,孩子還會在成年之後重新回到你身邊,而你會對他產生很大的影響。

但是,如果你總是批評他、反駁他、要求他,親子關係就破壞了,當他成年後,你就很難再對他有影響了。」

青春期不僅是孩子成長的危險期,也是留給父母的最後機會,是重塑親子關係的黃金期!

作為父母,也許我們會遇到萬般荊棘,但只要足夠的耐心、足夠的理解和信任,終有一天,孩子會感謝你。

要相信,父母每做的任何一次改變,都是孩子破繭成蝶,自由飛向勝利的翅膀。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新東方家庭教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822/1944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