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食物掉地上,5秒內撿起來就能吃?2000多次試驗告訴你答案!

食物一不小心掉地上怎麼辦?

只要手速夠快

細菌什麼的就跑不贏

這是被很多人都認可的「5秒原則」

而且「5」還是個會隨著

接受貧窮程度變化的變量

但,重新撿起來的食物

真的能放心繼續吃嗎?

手速並不重要

美國羅格斯大學的微生物學家唐納德·沙夫納開展了為期2年的研究,他用128種排列組合模擬「食物掉地上」的情形,每種情形重複測試20次,共計2560次測試。

其中包括食物掉地上1秒、5秒、30秒和300秒的效果,結果發現細菌能在1秒內成功占領掉落的食物。由此可見,細菌的轉移幾乎是立即發生的,就算你有閃電般的手速也沒用。

研究還發現,影響細菌傳播速度有兩個重要因素。

01

水分是關鍵

羅格斯大學的研究發現,細菌轉移最重要的因素是水分。因為細菌沒有腿腳,只能通過跟隨水分或空氣進行移動。

因此,在實驗中,與麵包、黃油麵包、小熊軟糖相比,西瓜沾染細菌相對最多,這是因為西瓜的表面水分很多。而軟糖則由於表面比較乾燥,沾染細菌相對最少。

02

不同地面也有差異

另一個影響細菌轉移的重要因素是地面的平整度。

羅格斯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與瓷磚、不鏽鋼、木材相比,地毯傳播細菌的比例要低得多。這是因為相比地毯,其他材料的表面更加光滑,與食物的實際接觸面積也就更大,而地毯粗糙的纖維表面相對而言更不容易讓細菌沾染食品。

當然,實際情況很可能相反。克萊姆森大學的研究人員認為,食物沾染細菌的數量主要取決於地面的清潔程度。因為地毯更有利於細菌存活,它的帶菌量可以是普通地面的成百上千倍,因此實際上食物從地毯沾染的細菌可能比地板更多。

雖然證實了「5秒原則」是不可信的,

但是,從小聽過的「不乾不淨吃了沒病」,

這種說法有沒有道理呢?

不乾不淨,吃了沒病?

許多人認為,有時候在一個過於乾淨的環境中,反而容易得病。這類言論是免疫學當中很有名的「衛生假說」,即:

「衛生假說」

如果童年時太缺乏接觸傳染源、共生微生物(如胃腸道菌群、益生菌)和寄生物,可能會抑制免疫系統的發育,反而增加過敏等的概率。換句話說,就是「太乾淨的孩子體質弱」。此學說的提出源於,西方已開發國家在現代衛生革命之後,自身免疫性疾病和過敏性疾病的患病率升高。

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學說理論都需要「對照現實」來考慮,不能片面看待。如果單純為了預防可能出現的過敏性疾病就不去注意飲食和生活衛生,這個「後果」是無法控制的。

也就是說,如果通過接觸一些微生物等有害物質來培養兒童的免疫力,確實有一小部分兒童可能會提高對微生物的抵抗力,但更大一部分兒童只會反覆生病,影響正常的健康狀態。

「我吃了撿起來的食物,

也沒拉肚子生病呀?」

這就主要跟粘在食物上的細菌種類及數量、你自身的免疫力有關了。如果食物不小心沾染了較多的致病菌,而你抵抗力也相對較差時,就可能會出現明顯的不適症狀。

綜上所述,無論是「5秒原則」

還是從小聽到大的俗語

都是不科學的

想要減少疾病發生概率

還是要注意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哦~

來源|我是大醫生官微、邵逸夫醫院

責任編輯: 趙麗  來源: 江南水鄉生活見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827/1946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