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耶魯大學研究:讀書,是性價比最高的養生方式

耶魯大學曾做過一項調查研究。

研究人員對3635名年齡至少50歲的參試者,進行了為期12年的跟蹤調查。

他們將參試者分為兩組,一組人員平時不讀書,另一組人員則堅持每天閱讀。

最後結果顯示,與從來不讀書的人相比,每周讀書3.5小時的人,平均壽命延長近兩年,並且早亡風險也降低了23%。

南宋詩人陸遊說:讀書有味身忘老,病需書卷作良醫。

書籍是世上最便宜的補品和療效藥,閱讀的養分,能夠幫我們防禦疾病,抵抗衰老。

讀書,就是最簡單、有效的養生方式。

1

讀書,滋養頭腦

國學大師饒宗頤,一生潛心治學,活到了101歲高齡。

談到長壽秘訣,饒宗頤說:

「根據我個人幾十年來的經驗,一個人絕不能讓自己的頭腦閒置,要經常讓腦筋活動著。」

在他看來,讀書最能鍛鍊大腦的活力。

香港中文大學任職期間,每天除了教學,剩下的時間他全用在讀書和研究學問上。

退休以後,他依舊堅持每天閱讀2小時。

甚至80歲時,他還每天翻閱十幾頁《甲骨文通檢》。

數十年如一日的閱讀,讓他保持了頭腦的清醒,有效抵抗衰老的侵襲。

正所謂,生命在於運動,腦力在於活動。

經常讀書,有助於增強腦神經系統的活力,從而達到健腦壯身、養生防疾的效果。

記者李華泉,曾經在巴金先生百歲的時候前去祝壽。

回憶起當時的場景,李華泉說:

「巴金先生年紀雖大了,但精神卻很好,思維清楚,以前的人和事都還記得。」

巴金先生自己也說,讀書可以幫我思索。

他每天6點前起床,上午散散步聽廣播,下午就會堅持閱讀、口授覆信和校改作品。

在他家的書架上,不僅有托爾斯泰、普希金等文豪的經典作品,還擺滿了古希臘及現代哲學著作。

晚年時,他很少出門,唯一的愛好就是閱讀。

即使在住院期間,靠在病床上,他也時常捧著書津津有味地品讀。

長期閱讀,讓已過耄耋之年的巴金,依舊精神矍鑠,活力充沛。

達爾文在《進化論》裡,說過一段話:

人的腦細胞雖然天天死亡,但也會天天新生。

經常活動腦筋,保持腦中血液的流通順暢,才會讓身體的各項機能,處於最佳狀態。

我們的大腦,其實就像一台機器,長久不用,便會生鏽遲鈍,最終縮短使用周期。

閱讀就是大腦最好的潤滑劑,用文字保養,它才能長久運轉下去。

養好了頭腦,自然能延年益壽,越活越清醒。

學會把讀書變成一種習慣,在閱讀中,不斷鍛鍊大腦,提升你的精神活力。

2

讀書,調養情緒

周國平曾說過,對現代人來說,讀書是治癒心疾最好的藥。

在這個焦慮、壓抑蔓延的時代,藉助書籍,我們能夠及時調整情緒,恢復身心的健康。

主持人上官文露,曾有過一段痛苦難熬的時期。

工作的不順,婚姻的危機,像石頭一樣壓在她的心頭,讓她感到焦慮與煩悶。

她開始失眠,神經衰弱,經常感到頭暈目眩,體重也一度降了20斤。

甚至她一度有過輕生的念頭。

就在她絕望之時,父親的一番話點醒了她:

你遇到的這一切,百千年前的人們,也同樣遭遇過。內心的糾結和苦痛,都能在書里找到出口。

於是,她一頭扎進浩瀚的書海。

兩年時間,她讀了數百本古今中外的經典著作,寫下幾十萬字筆記。

書中所蘊藏的智慧,撫慰了她緊繃的身心,也幫她掃清了憂愁煩惱。

經過閱讀的療養,她的情緒慢慢平穩下來,身體狀態也逐漸好轉。

在這世上,讀書,是養好情緒、調整內在狀態最快捷的手段。

翻譯家馮亦代一生坎坷曲折,但臉上從不見憤懣憂愁之色。

談及此事,他笑著說,我也沒啥秘訣,就是每天雷打不動地讀一小時書。

面對生活的種種刁難,他用書本調理情緒。

生氣憤怒的時候,他就讀老莊;悲傷難過時,就讀散文詩集;焦躁不安時則讀佛經禪語……

一輩子的手不釋卷,讓他養成了溫和的性子,從不為破事心煩意亂,也很少衝動發脾氣,最終活到92歲。

英國心理學家湯姆遜經過研究發現:

在各種緩解負面情緒的方式中,閱讀效果最佳,6分鐘內就能使不良情緒降低68%。

每個人都會有壞情緒纏身的時候,與其被負能量拖垮,不如在閱讀中梳理自身。

書讀多了,自能止住內心的決堤,安放好喜怒哀樂。

文字能夠驅散所有負能量,用閱讀將身心調成飽滿的狀態,就是對自己最大的善待。

3

讀書,富養靈魂

《養生要集》裡說:「多思則神怠,多念則志散。」

一個人若是心有千千結,凡事記掛在心頭,難免就會種下各種病根。

養生的最高層次,其實就是養心。

數學家黃崇智教授生於1916年,畢業於西南聯大。

他精通數學、外語和詩文,還曾當過翻譯官,三十多歲時就被聘為教授。

沒想到,四十多歲時,他卻因為受到牽連而含冤入獄。

在冰涼潮濕的監獄裡,他身心飽受折磨,甚至還被打斷了一條腿。

但對於自身遭受的苦難,黃崇智卻不以為意。

在獄中,他唯一的寄託就是閱讀。

他懇求獄卒給他捎來書籍和報紙,每天只要得閒,他就沉浸在閱讀中。

別人難以忍受的日子,他卻歡快地遨遊在書籍世界裡,享受著內心的安寧。

兩年後,他成功獲得平反,得以出獄。

在之後的歲月里,他更加珍惜時光,一心埋首於書齋,百歲時仍神采奕奕,身體硬朗。

古人說:「流水之聲可以養耳,青禾綠草可以養目,觀書曉理可以養心。」

閱讀,能增加人的智慧,淨化人的心靈世界。

愛讀書的人,方能以清淨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軟心除障礙。

古籍目錄學大師沈燮元,八十多歲還每天往圖書館跑。他坦言,閱讀能讓他忘記年齡,忘記一切,心裡只有歡喜。

百歲老人楊絳先生在女兒丈夫離世後,閉門謝客,把大部分時間都投入到讀書中,用文字洗滌悲傷,祛除孤獨。

被譽為中國「最後一位名媛」的鄭念,一生不離書籍,也憑此擺脫生活的刁難,年過九十依然優雅從容。

人這一生,苦難是底色。

但閱讀能讓我們在面對人世間一切悲哀時,能夠保持一分平和與通透。

文字世界之浩瀚,讓我們安然棲身其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內心通達的人,很難招來病痛,更不會輕易敗給歲月。

學會用書籍滋補心靈,在閱讀中,提升自己的內在能量,讓生命充滿陽光。

莎士比亞說:

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大地上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

在這個世界上,讀書是富養一個人最好的方式。

迷茫之時書能明智,疲倦之時書能解乏,痛苦之時能療傷。

多讀本書籍,身體就多一分調理;多增點智慧,心靈便多一分滋養。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每晚一卷書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914/1953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