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這幾種父母,最讓孩子窒息,尤其是第4種

前幾天,看到網友@悅悅分享自己工作攢錢,出去租房的喜悅。

視頻中的她,滿心歡喜向大家介紹自己的出租屋。

她說:「這地方雖然小,但對我而言,意義非凡,因為我終於可以『逃離』父母了。」

沒想到,她的「逃離」父母行為,引起了網友熱議。

有人表示自己也想這麼做,也有人好奇她這樣做的原因。

對此,她回答說:「我知道爸媽很愛我,但是他們的愛讓我窒息,只想遠離。」

誠然中國式父母,愛孩子毫無保留,但有些愛的方式,不僅不會拉近和孩子的關係,還會讓孩子覺得喘不上氣。

可怕的是,生活中讓孩子窒息的父母,不在少數。

這幾種父母,最讓孩子窒息,尤其是第四種。

哭窮式父母

前段時間,姑姑吐槽說表妹和家人大吵了一架。

原因是家人發現表妹畢業五年了,不僅沒存款,還欠了一堆信用卡,催款電話都打到了家裡。

後來,我和表妹聊天,她說:「表姐,你別怪我,我也知道借錢不好,但是我不想再過那種『窮』日子了。」

聽她說這話,我有點詫異,因為她家的條件不算差,甚至可以說中上水平了。

後來才知道,從小到大,她爸媽特別喜歡「哭窮」。

她聽爸媽說得最多的就是:「咱家沒錢,爸媽賺錢也不容易,你要懂事一點,別亂花錢。」

這些話聽多了,她就覺得自己讓父母買任何東西都是一種罪惡,每次,開口問爸媽要東西都需要莫大的勇氣。

於是小時候被壓抑的欲望,在長大後瘋狂膨脹,她開始瘋狂追求物質的滿足。

她看到什麼都想要,小時候買不起的,現在都想買回來。

慢慢地,花錢越來越大手大腳,場面也有點控制不住了。

也許父母「哭窮」的初衷,是想讓孩子勤儉節約,上進努力。

可事實上,父母的有意「哭窮」不僅會造成孩子的物質貧窮,還間接造成精神貧窮。

就像作家埃德加·布萊索所說:「如果孩子從小就把自己當成一個窮人,他一輩子都會是個窮人。」

物質上的「窮」,會讓孩子變得自卑、敏感,不敢買東西,不敢交朋友。

而精神上的「窮」,則會直接影響孩子的金錢觀。

等孩子以後有錢了,要麼就是超級小氣,捨不得花錢;要麼就是毫無節制,亂花一通。

要知道物質上一時的貧窮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有意的「哭窮」。

因為「哭窮」產生的影響,可能會伴隨孩子一生,成為他擺脫不掉的枷鎖。

貶低式父母

一位博主擺攤賣塗鴉娃娃,有次,碰到一個小男孩想玩,央求媽媽給自己買一個。

誰知,男孩媽媽說:「就你那水平,肯定畫不好,別浪費錢了。」

瞬間,男孩臉上的笑容消失得無影無蹤。

他的失落被博主盡收眼底。

對此,博主發文吐槽說:「你可以說今天我們趕時間,下次再玩,或者說這個太貴了,我們不買了,都比你直接貶低孩子好得多。」

這讓人想起,前段時間,那個給媽媽買禮物的男孩。

他精心挑選的禮物,在媽媽眼裡就是亂花錢,不僅沒得到預期的誇讚,反而換來的是媽媽的打壓。

有人說,想要一個孩子自信很難,但想要一個孩子自卑,非常簡單,只要不停地貶低他就好了。

父母是孩子最親密的人,如果最親密的人都不認可他,不停打壓他,那他怎麼可能自信。

《中毒的父母》書中有句話說:「小孩是不會區分事實和笑話的,他們會相信父母說的有關自己的話,並將其變為自己的觀念。」

父母對孩子的貶低、打壓,就像是慢性毒藥。

會慢慢在孩子心中累積,讓他慢慢地從心底接受這種設定,默認自己就是不好,不值得。

從而成長為一個嫌棄自己,無法接納自己的人。

控制式父母

知乎上有個問題:你最害怕父母什麼?

高贊回答是:最害怕父母的控制欲。

電視劇《小歡喜》中,英子的媽媽就是一個控制欲極強的人。

她對英子的一切,都格外在意。

她每天都要逼英子吃一個海參,就算英子咽不下去也得吃。

英子滿心歡喜地收到爸爸買的樂高,想著好不容易可以放鬆放鬆,結果被她發現後,直接摔壞,只因她覺得玩樂高會影響學習。

生活中,英子想做任何事,都要經過她的同意。

她打著「愛」的名義,對英子進行全方位地控制,全然不顧英子的感受。

最終,失眠抑鬱的英子站上橋墩,想要以「跳海」來結束這一切。

她站在橋上,崩潰地對著媽媽大喊:「你什麼都不懂,我只是想逃離你而已。」

有些父母,習慣將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一步一步地霸占孩子的「領地」,不知不覺中,削弱孩子的自主權。

久而久之,孩子要麼變得叛逆,要麼變得屈從。

但這種屈從,更多的是讓孩子壓抑自己的想法,容易對孩子造成長久的心理傷害,甚至成為他一輩子的心理陰影。

自我感動式父母

演員朱雨辰在參加《我家那小子》綜藝時,暴露了媽媽和他的相處模式。

對此網友調侃說:「朱雨辰的媽媽才是自我感動式父母的典型代表。」

朱雨辰的媽媽十幾年如一日的堅持早起為朱雨辰熬梨湯,要求朱雨辰喝掉。

有時候朱雨辰出門著急,來不及喝,她便要求朱雨辰帶著路上喝。

搞得朱雨辰壓力山大,有次在節目上直接吐槽說:

「感覺自己不像一個人,像是一個垃圾桶,媽媽想往裡倒什麼就倒什麼。」

有一次,她為朱雨辰煮了一碗麵。

朱雨辰說:「我都說了,我不愛吃這個,怎麼又煮。」

她立馬伸出自己的手說:「你看,為了給你煮麵,我手都燙到了。」

朱雨辰只好服軟,吃掉那碗不愛吃的面。

她的所作所為,讓節目中其他嘉賓聽了,都覺得頭疼。

但她自己很自豪,她說:「我能頂兩個菲傭呢。」

這一切,對於朱雨辰來說,帶來的是窒息和壓抑。

他在糾結和接受中,反覆橫跳。

一邊覺得媽媽給的愛,讓自己壓力太大了,一邊又勸自己,算了,都是因為愛。

哲學家羅素曾說:

「做父母的不是應該儘可能地為孩子多做些事情,凡是自我犧牲的父母,往往對孩子極端自私,會從感情上掌握住孩子,過分的牽掛往往是占有欲的偽裝。」

有些父母,最擅長打著為孩子好的名義,做一些自我感動的事情。

殊不知,這種自我感動式的付出,對孩子而言,只是一場扯著「感情」的道德綁架。

寫在最後

看過一句話說:父母和孩子的關係,是孩子命運的雛形。

父母給孩子的愛,需要一定的表達技巧。

不然,稍不注意,你的愛可能會成為孩子的負擔和痛苦根源,甚至會將孩子越推越遠。

願我們能給予孩子陽光一般的愛,時刻溫暖滋潤孩子,同時又給他自由和空間,不以愛的名義,吞噬和消耗他。

也希望我們的孩子能健康又勇敢,善良又果敢,不懼風雨,不畏艱難。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爸媽精讀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927/1958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