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苦美國本科生久矣。前不久哈佛公布了一組「勸退學生」數據,驚呆了留學圈。
哈佛51名本科生,在2021-2022學年因學業表現不佳而被勸退。
這還沒完。
除了這被確定休學的51名學生之外,還有149名學生會在學校接受「學術緩刑」,也就是說,這些學生已經在學術上出現了問題,如果再不改變,也同樣會被哈佛退學。
一退學,將意味著他們5年、10年甚至15年為了上名校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將付之一炬。
有一組數據將更加讓你震驚。
「美國國家教育統計中心」稱:美國全日制大學生中,只有41%的人能夠在4年內獲得學士學位,只有59%的人在6年內獲得學士學位。
UCB教授大衛·基普更是在《大學輟學醜聞》中指出:
美國有3400萬25歲以上的人有大學學分、但沒有學位。也就是說,他們因為種種原因在獲得文憑之前輟學了。
而留美的中國學生的退學人數,也不容小覷。
根據Chinadaily網站的數據顯示,在2013-2014學年,近30萬的中國學生中,大約8000人被學校開除或者退學。
這不禁讓我們想起國內的本科。
國內本科雖然也難、壓力也大,但退學卻幾乎是不可能出現的事情。大家在努力學習過後,都能夠順利從國內本科畢業,用這個本科文憑,在社會上找到更好的工作。
美國本科近40%的學生都拿不到學位文憑的事實,是國內高校難以想像的。
所以,為什麼美國本科這麼難?美國高校這麼做的用意何在?
準備把孩子送去美國的家長們,真的很有必要了解。
為什麼拿個美國本科文憑就這麼難?
對國內學生和美國學生來說,背後原因其實是完全不同。
對中國學生來說,要拿美國本科文憑,最難的地方,就在於——
美國大學在學術的難度上,在這麼多年來,就沒有停止過對中國學生的「碾壓」。而且這種「碾壓」,是360°無死角,從大一開學一直碾壓到大學畢業。
首先,不同專業有不同專業的難
對中國學生來說,難得最凸顯的,不是工也不是理。
而是文科。
因為美國本科的文科學習方式,跟國內實在是太不一樣了。
國內大學的文科考核方式絕大部分是知識點的記憶。但美國的文科,除了你要超大量地閱讀各種比磚頭還厚的文獻之外,你還需要在課堂上的參與互動和討論,還要寫好幾十頁的Paper。
每一樣都需要你要有非常強的自主性和投入度。
理工科的話,其實更多的是在課程的壓力上。
跟中國孩子從一而終的努力不同的是,美國的小孩,大多玩得非常狠,學得也非常狠,他們已經習慣了這種高強度的壓力。
但是中國的孩子剛過去,往往會比較難適應。
以工科為例,光是數學類的課程,工科學生就需要學習微積分I、II和III,微分方程和統計學……航空航天和電氣還需要比機械、土木、軟體和石油等工科專業學更多的數學課程。
這樣大量的「禿頭」課程,學生沒有足夠的毅力和敏銳的學習技巧,真的堅持不下去。
學習目標的「差不多」,在美國本科=失敗
在國內,可能我們覺得把期末考試考及格、或者努力一點考到85分以上就「差不多」了。但是在美國本科,你必須在這個基礎上,再做到突破你自己。
美國除了大一大二比較基礎的學習之外,大三開始的課程都需要你主動去推進、要融入非常多你個人的想法、要知道你怎麼去藉助大學的所有資源把一件事情給做成。
比如很多課都是要求你做Project的,文科要寫Paper,理科要自己設計項目。你要自己主動想我該做什麼項目,該怎麼將課上學的東西融入進去,該怎麼跟教授請教,該怎麼跟同學配合等等……全部都需要你自己來主導和推進。
這要學生很清楚地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要有很強的主動性、領導力、表達能力,才能做好這些事情,才能夠拿到一個很不錯的分數。
這看起來是抽掉了對學生的束縛,讓學生自由了,但是其實對學生能力的全面程度和「極致」程度,是更高的要求。
這是美國本科整體上的難。
在具體的細節上的難,更是讓學生每天都在「崩潰」邊緣試探。
比如:
課前需要深度預習
美國讀書,上課不是重點,重點都在課前預習。
美國的上課,是預設你已經把今天要上的課程在課前全部學過了的基礎上,來進行的學習。所以一般課上只表達看法和討論,甚至要你做一些貢獻,比如去啟發其他同學。
學生如果課前不做大量的準備,在課堂上很容易出醜,或者被老師打低分。這就造成美國的本科學生,大多已經習慣了把重心放在課前,課堂上反而是放鬆的。
但中國學生早就習慣了輕輕鬆鬆聽老師把已成結論的知識送到自己耳邊,要改變習慣,真的是,好難!
很多專業課,你可能沒資格學
美國很多學校的課程是分梯度的,慢慢會越來越難。
比如你大一修的是入門的基礎課程,大二就要修一個更高難度、更專業的課程。專業課可能會要求你前置課程GPA達到3.0以上,也就是80分或者B及以上,你才能接著往後去讀。
如果你的前置課程沒有達到要求分數,就只能再重修這門前置課,並且沒有辦法繼續讀專業課。
如果你重修再不過,比如GPA可能不到2.0,學校就會建議你轉學院,你要更長的時間才能畢業。
不讓學生「歇一口氣」的考核方式
美國本科的考核形式非常多樣、並且貫穿整個學期的每一天。
考勤、課堂表現、作業、論文、研究項目、考試……都是考核你的標準,而並不僅僅是最後期末考試老師劃重點突擊一下。
這就需要你從學期開始到結束,都要不停地努力努力努力,才能有一個比較好的成績。
由此可見,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們,真的是太難了。
更扎心的是,有的大學,不但讓學生難,還讓學生的「難」沒什麼回報。
這是因為在美國:
根據下面「美國全國學生信息交換中心」匯總的不同類型大學學生的6年畢業率,我們可以看到:
四年制私立學校畢業率,比四年制公立學校畢業率高;
兩年制社區學院和營利性四年制學校的平均畢業率都低於40%。
我們過往學生的數據也是如此。
我們去到Top50的學生,反而是更好畢業的,很多甚至提前畢業,比如3年或者3.5年畢業。
像我們之前有一名UCSD的學生,不僅學了雙專業,還做到了3.5年畢業。
但是如果是Top50之外的大學,尤其是百名開外的學校,因為學生能力的參差不齊和管理上的寬鬆,學生的畢業率反而會更加低。
由此可見,現在努力學習,一勞永逸去個好學校,是多麼地重要!
而你以為中國留學生是最不好畢業嗎?大錯特錯了!真正難畢業的其實是美國少數族裔。
根據「美國國家公共電台」的數據:
亞裔和白人學生比非裔和西班牙裔美國同學更有可能獲得學位。
2012年開始上大學的所有黑人學生中,只有41%的人在6年內獲得了學位。對西班牙裔學生來說,這是49.5%。
也就是說:
黑人和西班牙裔學生,往往會因為家庭經濟因素,而傾向於去社區大學和營利性學校。本來這些學校的畢業率就低,再加上家裡的條件不好,他們往往需要一邊打工一邊學習。
之前《紐約時報》研究過為什麼美國學生的退學率這麼高。
得出的結論是:首要原因就是學生的「打工活動嚴重干擾了正常學習」。
越打工越不能好好學習,越不能好好學習越容易被退學,失去文憑,沒有文憑就很難找到能讓他們跨越階層的工作,造成了很嚴重的「惡性循環」。
比爾蓋茨2017年就曾在他的博客上痛心寫下過這樣的一段話:
「喬治亞州立大學(GSU),一所服務於低收入和少數族裔學生的城市大學,GSU因慘澹的畢業率而苦苦掙扎。
就在十多年前,GSU的整體畢業率為32%。在西班牙裔學生中,這一比例為22%。在非裔美國人中,為29%。
如果沒有更多的畢業生,我們的國家將面臨技術工人短缺的問題,獲得脫貧機會的低收入家庭將越來越少。」
在這一點上,中國的孩子們,真的要好好感謝自己的父母。
正是中國家長們為孩子的殫精竭慮和無私的愛,才會有孩子們不需要考慮是否有獎學金或者助學金,想選哪個學校就去哪個學校的幸運。
而越是這種時候,我們越要珍惜自己的優勢,好好努力。
因為說實話,美國本科學位含金量有多高,拿美國本科文憑就有多難。中國孩子想要去的美國大學,也沒有一所在學術上是輕鬆的。
我們需要格外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
調整自己的教育觀念
如果教育觀念是錯的,那麼我們學到的東西,就不可能對。
比如棕櫚君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發現,現在依然還有部分國人認為,有錢就能去美國讀本科。
這樣的想法學霸君不做贅述。
但是卻要提醒家長們的是,千萬不要被這樣的想法所影響。
因為第一,如果你這樣想,會不自覺地把眼光放在那些只需要錢就能進去的「野雞」大學,去了這些學校,孩子的未來也就毀了。
第二,如果我們這樣想,孩子會覺得既然自己拿錢就能進去,那麼靠錢在大學裡面混完4年也理所當然。
這讓孩子容易在大學沾染懶惰的惡習,不思進取,孩子除了容易被退學之外,養成不好的心態和習慣,更是害了他的一生。
所以,培養正確、健康的教育理念,洗滌心靈,努力學習,保持進步,把目光放在那些好大學上。這些好素質,是任何一個家長都可以教給孩子的。
至於其他的,就像下面2位家長說的那樣,讓別人說去吧。
用汗水、決心和努力,讓夢照進現實
被任命為美國國務卿的非裔美國人科林鮑威爾說過:「夢想不會通過魔法成為現實;它需要汗水,決心和努力。」
在美國高校看來,如果你的課程很容易,你將無法為將來的職業做好充分準備。你需要學習強有力的知識,才有能力對自己的未來負責任。
這也是美國高校雖然以難度大、低畢業率而讓不少學生艱難掙扎,但是卻少有怨言的原因。
但越是這樣,越需要你加強平時的學習,穩紮穩打,學好語言和打好專業基礎兩不誤,磨鍊意志,最後才能走得更穩!
提升你的本質能力
美國本科,非常考驗學生的本質能力。
其實我們在準備留學的時候,就可以轉換思維,回想一下美國本科平時的學習中會考核孩子哪些能力?
就像前面所說的:
深厚的學識積澱、抗壓能力、專注能力、應變能力、演講能力、主動推動事情的能力、領導力、溝通能力、組織協作能力、寫作能力……等等。
我們平時不管是學習還是做活動,都可以有意識地去訓練這些能力,這些能力強了,美國4年自然也就更好過了。
所以,以上是幫助我們提高美國本科學習質量的一些有效措施。
以及,今天我們聊了很多美國大學的畢業難度問題,也因此引申出了一些其他問題,這都是我們申請美國所需要了解、以及面對的現狀。
把這些問題記在腦海中,面對並解決它,會更加有助於孩子和家長的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