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就業市場空前萎縮 高校畢業生調低薪資期待

中國經濟陷入幾十年未見的困境,失業率屢創新高之下,大學畢業生要找到理想的工作,要賺到理想的薪資,甚至只是想找到一份足夠餬口的工作,似乎是愈來愈困難。面對這種窘境,將薪資期望下調成為很多畢業生快點找到工作的手段。

調查發現,相比去年,今年畢業的高校大學畢業生的薪資期望比去年有所下降。不過,不少中國大學的畢業生表示,幾乎所有院校都強迫學生作虛假證明,所以官方的畢業生薪資和失業率等數字都「非常假」。

獵聘大數據研究院本星期發布的《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趨勢與展望2023》顯示,今年大學畢業生平均招聘薪資是10342元人民幣,在全國最高的北京市的大學畢業生平均招聘薪資更高達13,283元人民幣,相比去年的全國平均數字10,575元人民幣稍微有所減少,高於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2021年,當時的平均招聘薪資是9,292元人民幣。報告顯示由於近年不確定因素增多,宏觀經濟承壓前行,所以畢業生的期望薪資比上述的招聘薪資稍為低一點,去年是8,133元人民幣,今年則是8,033元人民幣,比去年減少100元。而且隨著中國經濟形勢繼續下滑,《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趨勢與展望2023》也訪問了下一年畢業的大學生,調查發現有42%受訪者的期望月薪是5,000至8,000元人民幣,也有11.6%受訪者選擇3,000至5,000元人民幣這一項,說明超過一半受訪者坦言,明年畢業的時候期望月薪最高都難以超越8,000元人民幣。

不過對於一般大學畢業生來說,以上所說的招聘薪資和期望薪資水平完全是脫離現實。今年在北京一所一流學府的統計學系畢業,因為不希望被朋友和企業認出來而選擇化名「夏文」的23歲男生告訴美國之音,他覺得這些數據根本全部都是假的,而且是「非常假」。

「中國所有學校都會要求每個畢業生造一個假章,證明他已經找到工作。於是所有人都去淘寶買配合聘請他的公司的假章去蓋,蓋完就交給學校。另外每個畢業生也要填一個假的薪資數據,如果不填這些是拿不到畢業證的,」夏文說。

資料照片:中國青年失業率破紀錄。北京一家購物中心設立一個招聘點。(2023年6月9日)

觀察人士指出,形成中國各大學府強迫畢業生「全民造假」的主因,是中國教育部早於2011年發布的《關於做好2012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通知強調,要健全專業動態調整和預警、退出機制,對就業率連續兩年低於60%的專業學系調減招生計劃直至停招。到了2021年,中國教育部就將統計指標由就業率改為畢業去向落實率,其實也只是換了名號而已,各院校和學係為了保命,於是只能造假。

署名「李老師不是你老師」的Twitter帳戶,在今年5月9日發布網友投稿的截圖,表示在一個名為「東語學院2019級院群」的群組上,輔導員告示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的畢業生,必須在申報畢業信息時選擇「升學」或「已簽訂勞動合同」,形成所謂的「紙面就業」。《北京青年報》在今年7月也推出專題報導,派出記者實際測試其中一間商家,結果發現,只須付68元人民幣,就可以在三天內取得一份蓋有某公司印章的畢業生就業協議書。

而且對於冷門學科畢業生來說,要找到合適的工作就更困難。山東省大學歷史系畢業生王榮福說,因為所念學科的就業道路只有教師和研究這兩條路可走,所以不少同學只能轉做其他跟專業無關的工作。他告訴美國之音:「但這樣我就沒有競爭優勢了,所以就算我是研究生畢業,也只可以做外送員,每個小時賺15元人民幣左右,每個月就只賺三千多元人民幣。」

王榮福的故事在中國不是特例。去年,27歲的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何成,因為畢業後找不到工作,於是在重慶做外賣員,並於微博以「碩士送外賣」的名字開帳號,分享為了55元人民幣的跑腿費,而花了3小時走8公里路等送外賣的經歷,引起中國網民的廣泛討論,甚至連中國工會官方刊物《工人日報》,也特意以「碩士送外賣是基於理性和現實」為題目發評論文章,意圖誘導民眾相信「勞動無分貴賤」這一套。

就算不是因為無法找到跟所念專業有關的工作而要轉職,一般的畢業生賺的錢也遠不及官方所謂的平均招聘薪資。目前升讀碩士課程的夏文表示,他的同學和同齡的朋友每月都只能賺三千至四千元人民幣,其中一名朋友透過爸爸的關係去了國企的子公司擔任秘書,工作是跟軍隊官員交涉,不過也只是賺四千多元。夏文表示:「前幾年房地產興旺的時候還有可能賺一萬元,不過現在幾乎沒什麼可能。我的朋友是北京人還好,如果是從外地來的,他們每個月光是租房就花了兩千元,所以生活也不太好。」

對於夏文和他的朋友來說,能夠升學或是找到工作已經算是比較幸運。中國國家統計局在今年6月公布青年失業率高達21.3%,引起各界的廣泛關注,結果統計局決定此後再不公布青年失業率數據。另一方面,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數據顯示,今年中國全國大專院校畢業生人數高達1,158萬人,比去年增加82萬人,對就業市場帶來更大壓力。

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將有約2,000萬人退休,似乎可以讓畢業生填補空缺,不過分析人士指出,目前中國經濟內外交困,越來越多的企業減少職位甚至倒閉,就算有老年人退休,原有職位也可能就此消失。獨立經濟學者鞏勝利說:「這算是有接近兩個香港的總人口投入勞動市場,中國能承受得起嗎?而且中國今年的出口比去年下降14.5%,經濟可能一直萎縮下去。加上中國由國營企業壟斷工業所需的水、電、媒和天然氣,由於沒有競爭,其價錢變得比美國等國家都要貴,運行成本這麼高,令中國企業很難發展。」

美中貿易戰導致美中關係惡化,隨著外貿逐步減少投資甚至撤出,中國的經濟每況愈下。於是以往需要動用大量勞動力的行業,比如機械製造、紡織、鋼材煉業,以及家電製造和服裝製造等行業,都無法再提供足夠職位吸納勞動力。

旅居澳洲的獨立金融學者司令認為,這種情況令大學畢業生更難拿到理想的薪資,他告訴美國之音:「無論是製造業還是服務業,現在都面臨嚴重的產能下滑、增長停滯的局面,導致企業關門,沒關門的也不願雇用新的勞動力。於是工資水平只會不斷下滑,令工人在勞動市場更沒有談判優勢。」

另一方面,司令認為中國的職業培訓學校還在使用傳統職效模式,導致課程設計跟市場供求關係嚴重脫節,形成畢業生沒有能力滿足市場的就業需要,令畢業生更難找到理想的工作。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1022/1968882.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