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德國之聲:牆外文摘:中國「臨時工」的潛在怒火

有評論認為,中國絕大部分的不穩定勞動者都生活在恐懼與不安全感下,四處流動,無人領導,燃燒著潛在的怒火,很容易一下子就被民粹主義者煽動,演化出更深的社會或政治危機。

新加坡「端傳媒」發表文章《由「臨時工」提供服務的社會:中國勞動就業的不穩定化及其後果》(連結),作者鐘山指出,按照官方的說法,中國靈活就業人口的規模達到2億人,撐起了「零工經濟」新業態。

這些人以人力派遣工、日結工、學生工、外包工、獨立承包商等名目繁多的身份,成為打工人中的二等公民。

相比於有「編制」的正式工,這些人的工作顯得很有「彈性」,這包含多種面向,比如企業可以根據用工需求的變化,適時降低工資;可以輕易裁員而無需付出代價;可以在內部調動員工職位,改變工作結構,並將反對力量與成本降到最低;可以輕鬆降低員工的技能需求。

中國青年失業率居高

文章說,中國在計劃經濟時代,國企單位雖然效率低,但是它在一定範圍內提供了從搖籃到墳墓的福利,保障了城市居民就業和生活的穩定,但是現在的「國進民退」不但妨礙了新就業崗位的創造,而且擴張中的國企已經無法提供原來的那種穩定性福利,反而會通過人力派遣和外包製度來轉嫁成本,在這種情況下,考國企的編制就如夢幻泡影,其他類型的編制也是同理,擠破頭去考公考編,最終的結果可能是在體制的邊緣成為臨時工,而且當財政危機來臨時,降薪縮編的衝擊會首先落在邊緣人頭上。

作者認為,勞動就業問題已經是當前中國經濟的達摩克里斯之劍,在後新冠疫情時代,經濟復甦並沒有出現,反而出現了資本撤退潮,這加劇了勞動就業問題,失業率屢創新高。自統計局停止發布青年失業數據以來,觀察者仿佛進入一個黑箱,無法作出準確的判斷。政策制定者這種自欺欺人的做法並不能掩蓋勞動者本身的感知,就業難讓每個人都去追求安全的工作,但事實上現在已經沒有太穩定的工作了,這既是全球性的趨勢,又在中國特別嚴重。在這樣的情況下,絕大部分的不穩定勞動者都生活在恐懼與不安全感下,四處流動,無人領導,燃燒著潛在的怒火,很容易一下子就被民粹主義者煽動,演化出更深的社會或政治危機。

牆外文摘:中國「臨時工」的潛在怒火

中共統戰部定點幫扶縣的地震慘劇

在2023年的冬至來臨的前三個深夜,中國最窮(人均GDP最低)的省份甘肅省,其中最窮的地區臨夏州,轄下的積石山縣發生6.2級地震,至今已知奪走131條人命,成為中國近10年來最嚴重的震災之一。台灣「上報」發表文章《甘肅地震一場謊言的崩塌之災》,作者上官亂指出,2008年汶川地震後中國建築抗震設計就有了強制性規範要求。要求是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而6.2級地震,只算中震吧,為什麼積石山縣的房子這麼弱不禁震?這就要聊到積石山這個地方的真相了。這是中國扶貧的真相。中國政府宣布全面脫貧是一個謊言。我們可以在甘肅政府網站上看到,這裡常年自然條件差、可利用資源少、工業基礎薄弱、人均受教育程度低。說是全面脫貧,但是八成人的月收入700元人民幣,說是危房全面改造了,結果遍地塌房。

文章還提問問題:為什麼臨夏州積石山縣是中央統戰部的定點幫扶縣?因為這個縣是少數民族混居,而且是中共最忌憚的一個信仰族群——穆斯林的聚居地。而臨夏州雖然窮,但是他卻被稱為陝甘穆斯林的「小麥加」。這裡很多清真寺,中國不少回商皆出自臨夏。中國政府打壓的不僅是新疆維吾爾人,而是整個中國穆斯林群體。集中營里不只維吾爾人,清真寺被摧毀的地方也不止新疆。

為什麼中共的扶貧成果,被一場地震扒開了真面目?作者說,因為他們發展經濟的努力,首先是為了政治目的服務,他們在少數民族地區扶貧,要當地付出的是文化傳統和信仰自由被剝奪的代價,扶貧,是為了鞏固統治。而且,還沒有真正沒扶到貧,一個地震就可以功虧一簣。積石山的民眾,正是中國當下的寫照。

台灣大選的統獨議題只是一劑春藥?

台灣「風傳媒」發表文章《在黑暗的深淵,仍要仰望星空》,作者汪志雄認為,台灣選舉的統獨議題,基本上只是一種讓人吃了會興奮的春藥,對台灣的競爭力與社會進步一點也毫無貢獻。很不幸地 ,我們習慣了、也麻木了一次再一次地被無良政客餵食芒果乾,以致於一切的是非黑白,在統獨的近忽宗教的膜拜底下,變得非常模糊。作者發問:「如果明天台灣獨立了,我們的日子會過得更好嗎?如果明天台灣統一了,我們可以不用工作就有飯吃嗎?」

作者認為,台灣人要思考的應該是如何改善教育,讓我們下一代更有競爭力,因為教育乃國之根本。如何改革司法,讓我們的人權更受到保障,因為法治乃道德的最低底線。如何發展經濟,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富裕,因為衣食乃民生的基本需求。如何創造價值,讓我們的居住環境更加美麗,因為土地乃一切文化的根源。作者呼籲,「如果社會上優秀的人、善良的人都不出來投票,那麼我們只會一再地選出一批政治打手、文化流氓、與司法鷹犬。面對在野黨分裂,藍白瓜分選票,執政黨似乎好整以暇,篤定當選。在這樣的態勢中,投票也許無法改變什麼,但是不投票,什麼都不可能改變。」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德國之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1229/1996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