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網聞 > 正文

中國人30年創造的天量財富究竟去了哪裡?

—耶魯大學教授陳志武提出過一個振聾發聵的問題

作者:
任何一個國家,如果國民經濟以平均超過10%的速度增長三十年,所創造的天量財富,足以使全體人民都過上富足的生活。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增長井沒有使大多數中國人富裕起來,這些財富究竟去了哪裡? 從我們的直接觀察來看,不外乎四個去向……

美國耶魯大學教授、著名經濟學家陳志武提出過一個振聾發聵的問題:任何一個國家,如果國民經濟以平均超過10%的速度增長了三十年,那麼所創造的天量財富,足以使這個國家的全體人民都過上富足的生活。然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增長並沒有使大多數中國人富裕起來,這些財富究竟去了哪裡?

從我們的直接觀察來看,不外乎四個去向。

第一是官員侵吞。中國有世界上數量最大的官僚隊伍,他們不事生產,不創造財富,但是卻盤踞在食物鏈的頂層,只有他們先吃飽,老百姓才能吃上飯。官員的貪污腐敗,從早年的收禮、賣官,到現在發展為批項目,辦理各種許可。一個公共工程,如果造價一個億,至少有一半的錢用於疏通渠道。從招投標開始,到各種發包、轉包、檢查、驗收等,流入到了各級官員的腰包。10年前有一位經濟學家王小魯做了一項研究,結論是中國的名義GDP之外,還有將近三分之一的灰色部分,也就是不合法的、不計入統計的、見不得光的部分,也可以稱之為腐敗GDP。這部分的數字如此巨大,古今中外,聞所未聞。

第二個去向就是維穩。這個蹩腳的詞彙,在80年代好像還沒有出現,90年代開始顯露頭角,之後便越來越頻繁的出現在黨和國家的各種文件之中。而相應的費用也是直線上升,當年在山東,為了控制一個盲人律師陳光誠,就雇用了一百多個人。現在各地政府在北京截訪的公務人員,在敏感時期不低於10萬人,加上網絡監控、地鐵、車站的安檢,所使用的海量人員,導致了維穩的經費常年超過軍費,達到了一萬億以上,這在民主國家是不可想像的事情,幾乎相當於台灣財政收入的兩倍。中共的理念是,寧可花再多的錢買肉養狗,也不願意買糧食分發給老百姓。

第三個去向就是金錢外交。一帶一路、慷慨援助非洲、減免多國的債務、重金吸引黑人來華留學、興辦各種國際賽事和會議,打腫臉充胖子,氣魄超過了永樂大帝和乾隆皇帝。這些開銷也是萬億級別的。

第四個去向是軍備。80年代,鄧小平就做出了世界形勢的主流是和平的戰略判斷,之後就有兩次大裁軍。江澤民時代,軍隊有人偷偷摸摸從烏克蘭買來一艘破航母,都受到了中央的嚴厲批評。而現在卻是開足馬力要和美國進行軍備競賽。難道蘇聯的教訓還不夠深刻嗎?我們自以為已經擁有了可以叫板世界老大的經濟實力和科技能力,殊不知,這些都是建立在與各個先進國家良好合作的基礎之上的,一旦主要國家與我國脫鉤,中國的經濟能力和科研水平,不說一夜打回原形,也將大大的倒退。中國既沒有海外領地,也不當世界警察,自己的領海,中程飛彈就足以覆蓋,造航空母艦幹什麼?而且還一口氣造了多艘?這些錢如果用在民生上,公費醫療早就綽綽有餘。大把大把的錢花了,效果卻無從驗證。自我吹噓的殲20,說是無敵於天下,然而從來不見它執行什麼軍事任務,連訓練的報導都很少,其實就是怕出事故。同時吹噓的大飛機C919,一交付使用就故障連連,這樣一款40年前的民航飛機,主要部件我們都生產不了,可以想像殲20能好到哪裡去。如果用於實戰,會是什麼結果。

以上四個去向當中,第二第三第四中的大部分金錢,都流入到了第一個去向。所以說海量財富最大的去向,是各級官員的腰包,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各種花錢項目的決策人和各級承辦人。於是第二、第三、第四個去向之所以如火如荼、方興未艾,也就很容易解釋了。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X平台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107/2000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