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港台 > 正文

港妥協效忠北京致經濟陷低谷 台抗衡中共「經濟脅迫」反助長經貿國際化

學者分析指,中共「以商統台」台灣也「不怕、不妥協」,香港應反思是否仍寧願一味「當無尾熊」投靠大陸,自閹出路。粵語組製圖

香港近年面對北京強硬施壓下,港府選擇讓步妥協以表效忠,令「一國兩制」被指「名存實亡」,西方撤資下市場大萎縮經濟前景堪虞。本台整合數據發現,對比台灣,同期面對中共屢借詞施行「經濟脅迫」,反而助長台灣經貿急速國際化,對美國、東協貿易順差創新高,迫近中國大陸與香港貿易順差總額,同時削減在對華出口和投資的依賴,令疫後經濟保持強勢。有分析指出,即使台灣民進黨勝出總統大選後,中共「以商統台」的施壓更「辣」,包括擬擴大中止ECFA關稅優惠,台灣也「不怕、不妥協」,有能力把握自主權開闢更廣市場;又認為值得香港反思,是否仍寧願一味「當無尾熊」投靠大陸,自閹出路。

要了解香港經貿有多慘澹,或者見到葵涌貨櫃碼頭就略知一二,昔日全盛時期堆滿五、六層貨櫃,如今卻淪成一大片用地「被清零」,對岸的九號北碼頭,更清空接近兩年。

香港近年全面融入「大灣區」和「一帶一路」國家市場,作為香港最大貿易夥伴的中國大陸,占比高達近50%,不過未見帶動貿易增長。

西方撤資下市場大萎縮港經濟前景堪虞

總結去年成績,據香港海運港口局近日公布數據,香港去年港口貨櫃吞吐量總額達1434.5萬TEU(標準貨櫃),跌14%,為2009年以來最大跌幅;單按吞吐量則是1996年以來最低水平(當年全年吞吐量為1331萬個TEU)。業界預計,香港將跌出世界貨櫃港口排名前10大。

據目前港府統計署數字,去年首11月,香港出口總額為近3.8萬億港元(折合近4900億美元),按年跌9.4%;進口總額為近4.2萬億港元(折合近5400億美元),按年跌7.3%;貿易逆差按年擴大約19%,增至約4080億港元(折合近522億美元)。值得留意是,由2022年5月至去年9月,香港出口曾出現連續第17個月下降,比起在2015至2016年中國股市崩盤,和1990年代末「亞洲金融危機」後的持續下挫月數還要長。

至於十大國家或地區市場方面,香港去年首11個月,大部分進、出口,按年分別都錄得明顯跌幅,界乎約10至20%。出口方面,重要市場尤其是新加坡(跌22.5%)、日本(跌19.6%)、台灣(跌13.0%)、大陸(跌11.3%)和美國(跌9.4%)跌幅最大;惟只有輸往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升9.4%)和澳門(升24.7%)整體出口貨值則錄得升幅。

面對中共壓迫台經濟卻「迎難而上」

不少分析預計,香港去年GDP將連續4年萎縮,無法「保4」。放眼台灣,面對中共的壓迫,經濟卻「迎難而上」。

台灣民進黨蔡英文長達8年的任期內,兩岸政治局勢持續緊張。鑑於台灣以出口為經濟成長主力,大陸和香港更一直曾是其最大出口地。但在中共頻使出「經濟牌」施壓下,兩岸經貿關係急轉直下。尤其是2022年8月,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訪台,中共「圍台軍演」,並實施一系列針對台灣漁農及食品的經濟制裁措施,被台灣視為「經濟脅迫」,包括暫停進口台灣葡萄柚、檸檬、柳橙等柑橘類水果、冰鮮帶魚、凍竹莢魚,以及涉及過百間食品企業的保健品、茶葉、餅乾等2066項產品等。

不過,最近台灣公布去年經貿「成績表」,似乎向中共的「以商統台」技倆「打臉」。據台灣財政部本月初公布的數字,雖然台灣2023年出口總額約4325億元(美元,下同),較2022年歷史最高的約4794億元回落9.8%,但仍是歷來第三高,更是2021年出口急升後,連續3年保持4000多億元水平。而去年整體貿易順差高達約805.6億元,創下歷來最高,按年增近57%。而過去疫情3年來,台灣更是主要經濟體中,唯一維持經濟逆勢成長的國家,更是「亞洲第一」。

中共最近趁臨近台灣總統大選再有新動作,經去年長達8個月的對台貿易壁壘調查後,宣布今年1月起,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12項石化產品關稅減讓。不過,美國政治風險管理顧問方恩格(Ross Feingold)認為實際效用不大。

方恩格說:「中共目前選擇的(制裁)產品,沒有占將台灣出口到大陸很大的比例,不管是之前農產品和最近的石化品等。一般來說是,中共想釋放訊息是他們手上有這個工具,但是他們目前所選的產品其實規模不大。」

即使中共加強「以商統台」台市場結構仍遂漸減少被中共主導

最近中共表明正研究擴大ECFA中止範圍,外界預料中共在民進黨賴清德勝出大選後,會向台灣實施更嚴厲的經濟壓力。方恩格認為,就算中共加強「以商統台」,賴清德政府仍是「不怕、不妥協」。

方恩格說:「過去8年兩岸關係就是這樣,所以將來也是老樣子吧。如果真的沒辦法跟大陸溝通的話,那就算了。台灣政府的態度是我們會跟其他的國家,包括美國、日本、歐洲等西方國家再深化關係。」

近年蔡英文政府亦積極「打國際線」,與美國、加拿大、英國及歐洲等西方國家,在貿易協定談判方面取得重大進展,台灣市場結構遂漸減少被中共主導。台灣政府近日公布,去年整體對美國出口逆勢增加1.6%,達逾760億美元,占比升至17.6%,成為台灣第二大出口市場;另對歐洲出口亦增2.9%,至422.9億美元。

反觀台灣對大陸及香港的出口總額為約152.2億美元,按年急跌約18.1%,為整體出口跌幅的2倍;對陸、港的貿易順差則達805.5億美元,按年急跌約24.5%,創4年來新低。整體台灣對陸、港出口占比由2020年的最高43.9%,持續下跌至35.2%。

值得留意是,去年台灣對美國、東協的貿易順差分別為355.42億美元、352.45億美元,分別是18年新高和歷來新高,其總額迫近對大陸與香港的貿易順差額(805.5億美元,創4年新低)。

台灣財信傳媒集團董事長謝金河指,最近ECFA題材不斷醖釀,其實對台灣出口影響很有限,最受衝擊的大多都是對中國友好的財團企業,「其實這也提醒這些倚靠ECFA的企業必須加快轉型升級的腳步」。

台官方民間懂「變陣」中共施壓手段適得其反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國安所副研究員侍建宇亦認為,就連台灣民眾、中小企等,普遍都對中共搖擺不定的「經濟牌」習以為常,台方亦懂「變陣」,把握有自主、自由選擇的能力去分散風險,同時增加收入來源,而非「一味投誠」,反倒令中共施壓手段適得其反。

侍建宇說:「中小企是完全受大陸政策的影響,如果他們發現無利可圖,就會轉向東南亞其他地方去。因大陸的政策在過去幾年並不對這些投資者非常地有誘惑性,或有利可圖,所以他們轉出,是跟大陸自己的經濟政策發展有關,這是中國自己應該要檢討,台灣政府事實上並沒有主導這些中小企業去中國投資或營商」。

評論:香港「應好好反思」

侍建宇認為,台灣自主路向,國際地位愈來愈高,經濟穩步上揚,相反香港順應北京指令,急速大陸化,卻令大批西方重要經濟體撤資,對外市場愈收愈窄,自閹出路,認為香港「應好好反思」。

侍建宇說:「香港就像一隻無尾熊抱在一棵樹,那個樹叫『中國』。香港自己並沒有任何能力去面對這個世界的變化及挑戰,這是香港最大的危機。」

的確,外資對台灣和香港的投資信心呈「黃金交叉」。港股去年表現全球最差,成交額和IPO上市均創多年新低,港交所市值至少蒸發140億美元。恆指去年全年跌逾15%,今年1月更屢跌穿15500點,低過九七水平。相反台灣股市去年漲幅已經超過25%,僅次於日本股市,成為今年亞洲股市表現冠、亞,升幅遠遠拋離香港。

港交所執行長歐冠昇(Nicolas Aguzin)最近在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中受訪時,直言投資者對港股失去信心,股份遭拋售,認同香港股市已接近「Capitulation Point」(投降點)。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119/2006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