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患高血壓的朋友跟華子說,他最近的血壓一直在115/65mmHg左右,是不是太低了?他想減少些藥量,但自己又拿不定主意。
華子給他的建議是,如果沒有出現頭暈、心悸或是眼前發黑的低血壓症狀,就不需要減少藥量。因為長期保持較低一些的血壓,對健康沒有不良影響,對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作用會更好。
一、正常血壓應該是多少
很多有高血壓的人,認為把血壓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就可以,而且血壓不能低於這個數值太多,否則就會影響器官供血。但實際上,140/90mmHg只是中國高血壓的診斷標準,並不是正常血壓值。
在《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中,對正常血壓的定義是收縮壓(高壓)低於120mmHg,舒張壓(低壓)低於80mmHg。
收縮壓在120~139mmHg,舒張壓在80~89mmHg的範圍,是血壓中的正常高值,雖然不算是高血壓,但仍然會增加疾病風險。
二、偏低一些的血壓更好
在相關的研究中,血壓控制在135/85mmHg的人,在10年後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比血壓控制在115/75mmHg的人高一倍。也就是說,只要可以維持心、腦、腎等重要器官的供血,那麼血壓儘可能的低一些,對這些器官的保護會更好。
但是如果收縮壓低於110mmHg、舒張壓低於60mmHg,或是出現了頭暈、乏力、心悸、眼前發黑等低血壓的情況,就建議減少降壓藥的用量,維持稍高一點兒的血壓,避免重要器官因為供血不足而出現功能障礙。
三、老年人控制血壓要個體化
老年人的動脈硬化程度高,所以血壓的特點是收縮壓升高,舒張壓不變或是降低,脈壓增大。在多項研究中,絕大多數老年人對較低的舒張壓耐受性良好,所以對於老年人而言,只要舒張壓在50mmHg以上,一般不需要減少藥物。
降壓藥對低壓的影響較弱,所以現在還有一種看法,認為老年人可以忽略舒張壓,只控制收縮壓達標就可以,沒有出現低血壓的症狀,就應當維持用藥,長期保持較低血壓。
但大多數的老年人都有基礎疾病,動脈狹窄程度也不同,所以血壓需要個體化控制。比較理想的目標是收縮壓控制到130mmHg以下;如果能耐受,就控制到120mmHg以下;如果不能耐受,那麼控制在140mmHg或是150mmHg也可以接受。
四、在降壓治療時要注意的事
要從小劑量、低強度的降壓藥開始治療,逐漸調整治療強度。急於降壓達標,是導致治療失敗以及產生藥物不良反應的主要原因。絕大多數的高血壓患者,只要有足夠的耐心逐漸調整用藥,基本上都能達到130/80mmHg的控制目標。
在剛開始使用降壓藥,以及降壓藥物調整時,有可能出現體位性低血壓,尤其是老年人。所以在使用降壓藥的時候,注意從臥、坐、蹲等姿勢轉換為站姿時,要緩慢動作,預防出現體位性低血壓導致跌倒。
很多降壓藥物會影響電解質代謝,老年人也是容易出現電解質紊亂的人群,所以在用藥期間要注意電解質水平。在使用普利、沙坦、利尿劑等藥物時,要特別留意血鉀的情況。
總結一下,血壓降到115mmHg以下,只要沒有出現頭暈、乏力、心悸、眼前發黑等低血壓的症狀,就不算過低。稍低一些的血壓,對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作用更強,但老年人血壓不建議低於110mmHg。